教学技术/领域基础
理论是一组陈述,使我们能够解释、预测或控制事件(Smith 和 Ragan,1993)。理论为随着时间推移所做的观察提供了解释。理论解释和预测行为。理论可以修改。如果经过测试,理论很少被抛弃,但有时理论可能会被广泛接受很长时间,然后被证伪。教学设计基于两种理论
- 描述性理论
- 预测性理论
描述性理论描述了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规范性理论描述了为了实现某些结果应该做什么。大多数教学理论都是规范性的。他们建议,如果教学遵循某种形式和过程,那么学习就会发生。这将是对教学设计领域理论基础的介绍。据很多说法,教学设计领域有四个支柱,有时被称为支柱 (McGriff,n.d.)
Hoban、Hoban 和 Zisman (1937) 解释了视觉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其基础是包括区分和整合在内的认知过程,以达到教育概化的最终目标。如果没有与现实生活中具体区分的情况建立联系,就无法完全理解一个物体。在这个过程中,视觉辅助在呈现区分情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区分是整合的次要过程,因为区分的物体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再次被归入一个类别或类别。与某个物体相关的几个区分具体经验的整合产生了抽象和概化。在这个过程中,视觉辅助不仅单独支持区分,还支持从低到高水平的整合,以达到概化目的。视觉辅助的另一个作用是支持从具体到抽象的进步。事实上,物体的具体形式和抽象形式是相对的术语。一个是起点;另一个是终点。在从具体到抽象的整合过程中,必须平稳过渡,否则这个过程毫无意义。对于具体区分,提供重量、体积和纹理感的物体真实样本是合适的。为了将这个过程进一步提升到抽象形式,视觉效果非常关键。因此,视觉效果对于没有某些感官的人来说仍然是具体的,Hoban、Hoban 和 Zisman 称之为半具体。它们可以支持向抽象的平稳过渡。在某些情况下,直接的具体体验是不可能的,因此视觉辅助承担了直接体验的角色,例如在地理或历史科目中。
与可视化和学习相关的戴尔的经验锥 (1946) 提供了类似的类型支持。与 Hoban、Hoban 和 Zisman (1937) 一样,Dale 谈到了电影的具体体验减少及其在直接目的性体验和语言符号之间的位置。视觉材料,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图片,都处于过渡点。他还强调了可视化的效率;一个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体验部分,并集中相关的部分。1949 年,视听教育运动的另一位先驱者吉姆·芬恩加入了霍班和戴尔(如 Januszewski,2001 中所述),并支持了用视听材料提供丰富的具体体验的想法,而不仅仅是呈现眼耳体验。
换句话说,可视化对于通过内容的多样化表示使学习过程更有意义非常重要,以支持保留 - 关系内部和转移 - 不同内容之间的关系。此外,如果通过利用视觉效果省略了不必要和不重要的部分,学习过程将变得更加有效和高效。与奥廷格的愿景 (1969) 一样,视觉材料仍然是目前教授抽象概念的重要工具。然而,视觉材料的作用不仅限于从具体到抽象的进步,而且还与根据学习风格或个人的智力类型进行个性化教学相关。例如,加德纳 (1983) 的多元智力理论包括视觉/空间智力。
传播理论与信息处理以及长期存储和检索知识有关。在信息处理模型中,消息来源通过一个受噪声影响的通道进行处理。发送消息涉及编码和传输消息。接收消息涉及接收消息,然后解码其含义。消息的形式和结构是教学设计师关心的问题。传播理论的目的是增加对某些知识或技能的了解和理解;以及说服和/或激发对同一事物的保留。传播理论可以通过促进信息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的传输来帮助设计教学材料。
视听领域沟通的基本出发点是哈罗德·拉斯韦尔的 1948 年基本讨论;“谁在哪个渠道对谁说什么,有什么影响?”(第 250 页,引自 Januszewski,2001)。基于该模型,视听领域的其他学者将注意力转向了沟通。继该理论之后,这两个领域于 1953 年通过《视听传播评论》杂志相互连接。
据戴尔 (1953) 称,沟通是接纳他人的过程,以便共同达成共同的体验。为了清楚地理解彼此,交流者必须建立双向沟通,反馈是至关重要的部分。作为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经验分享的过程,教学必须在双向沟通的背景下实现。尽管格伯纳 (1956) 是沟通社会框架的倡导者之一,但他主要强调了情境、感知到的语境以及内容的所有方面,这些都是教学环境的重要变量。沟通的社会框架比行为框架更详细地解释了视听沟通被接受为一种单向沟通和线性行为,其中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Januszewski,2001)。在这个框架中,视听领域更多地与机器和设备的视角相关联。
与戴尔 (1953) 一样,霍班 (1977) 批评了开放式沟通系统,并提出了对用户可以参与信息流的过程进行监控、纠正或评估。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评估过程基于观察。对于教学环境,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对视听材料的反应,并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必要的更正。他指出,如果没有评估,就不可能提高材料的有效性。
目前,双向沟通仍然是教学非常重要的原则。例如,在远程学习的形式中,基于网络的教学提供了沟通工具,以增强成果。此外,大多数信息设计原则都源于有效的沟通。最常见的信息设计类型是 IT 领域中用于教育软件或基于网络的课程的屏幕设计。我认为,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沟通过程的来源是学生,接收者是教师,教师会发送反馈以再次促进学生。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关于 传播理论。
系统的一个定义是,它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物体组成,共同努力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Hall & Fagen, 1975)。换句话说,系统具有目的或目标;其各个部分是有组织的,并且是分层的。一般系统理论认为,自然界是有序和理性的;计划和创造秩序是有价值的活动。系统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们在自己的脑海中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排序。它帮助我们理解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环境对系统施加限制。通过反馈机制,动态系统在与环境交互时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进步或自我毁灭。
教学是一个系统,因为它是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受过程支配,并且由一组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共同努力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它用于从现有结构中创造意义,创建新的结构和组织信息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
教育中的系统思维被解释为一种迭代的、高速的、精神上的过程,包括频繁的分析和综合,称为分析综合(Silvern, 1968)。分析过程被解释为将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并展示各个部分之间以及各个部分与整体本身之间的所有关系。对于一个系统来说,这些关系必须从每一个部分到整体都有意义。Silvern 将分析过程分为四个步骤:(a)识别,(b)关联,(c)分离,以及(d)限制。综合是将不相关的元素组合成有意义的关系的过程,从而产生一个新的产品作为整体系统。综合的主要特征是产生新的或创新的事物。与分析一样,Silvern 表明综合包含五个基本步骤:(a)识别,(b)关联,(c)组合,以及(d)限制。
除了 Silvern 对系统的解释之外,Churchman(1965)提出了两个原则来保持系统的运行。一个是“整理”原则,它支持这样的想法:当你看到混乱时,就整理它。这一原则促使现有系统立即得到整顿。然而,如果系统变得更加复杂,“整理”原则就不容易应用了。除了“整理”原则之外,Churchman 还谈到了系统任何部分的两个基本设计属性:它对整体的益处和它的价格。当对系统任何部分进行更改时,必须评估其对整个系统的预期益处与成本。Hoban(1977)通过使用通信系统解释了 AV 领域的效率。他还提出,AV 通信系统表明了通信系统基本组件之间的交互。他主张,为了理解那些难以分析的庞大社会系统,我们需要可管理的子系统,例如 AV 通信系统。
Charters(Januszewski, 2001)将教育工程过程的共同特征分为四种:(a)系统化过程,(b)科学应用,(c)资源利用的效率,以及(d)旨在为财富生产。在系统化过程中,强调的概念是彻底性或逐步程序以及真理的公正性。教学方法和产品的系统化发展是教育工程的一部分。教育工程的基本领域是心理学、社会学和数学,就像工业工程及其基础科学物理学、化学一样。教育工程源于这些基础科学。根据 Silvern(1968)、Churchman(1965)和 Hoban(1977)的讨论,可以提出系统思维与教育工程的系统化逐步程序、效率和财富生产特性有关。两种不同的观点都侧重于生产系统,包括通过使用最有效的方式来实现对外部系统有价值的结果的标准化方式的意义关系。
对精确测量和基于预测的方法和结果的兴趣上升,而教育科学观强调这一点,可以很容易地适应教育工程的程序性概念。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系统思维通过使用利益和成本的比较精确测量来确保一致的结果,从而控制系统以进行持续生产。
特别是 Hoban(1977)的 AV 通信系统是所有类型不断发展技术的可重复使用模块。因此,Hoban 为难以分析和复杂的社会系统开发了该模型。换句话说,它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使用技术的有效代表。这是有效且高效地使用技术的理由。
就程序化教学而言,保持系统生产的一致性及其预期的利益和成本密切相关,因为程序化教学包括系统组件的立即纠正 - 整理,例如强化。然而,Hoban 强调,程序化教学的整理原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除非考虑了其对整个系统的利益和成本。他补充说,一种常用的立即纠正方法是用新兴技术来补充问题部分。在我看来,这一点是程序化教学工具在教育系统中消失的最关键证据之一。如今,必须考虑当前应用的技术。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关于 系统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 - 基础
行为主义:基于行为的可观察变化。行为主义侧重于重复新的行为模式,直到它变得自动化。
认知主义:基于行为背后的思维过程。观察行为的变化,并将其用作指标,了解学习者头脑内部发生了什么。
建构主义: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我们都通过个人的经历和图式构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建构主义侧重于为学习者做好准备,以便他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解决问题(Schuman, 1996)。
关于每种基本学习理论的优缺点的讨论
我们所说的建构主义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学习是由于学习者对其世界的理解而发生的。它是关于知识的个体建构。建构主义本身不是一种学习理论,而是一种关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哲学方法。建构主义教育涉及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教师采用有助于学生通过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以及经历之间建立联系来建构知识的策略和技巧,并认识到学生将旧知识和经历带到新的学习经历中。
心理建构(图式、心理模型等)是由过去的经历构建的,并通过对新知识和经历的同化和顺应而不断修改,这是皮亚杰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思维框架。因此,建构主义是关于我们如何知道我们所知道的以及理解事物的思维方式;并且,它是一个教学和学习模型的参照点(Tobin & Tippin, 1993)。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更像是一种教育哲学方法,它对教学设计和实践有影响。
Reigeluth(1983)将教学理论定义为“确定最有效的方法,以提供学习目标最有可能实现的条件”。换句话说,教学理论的重点是如何构建教学和教学材料,以便可以学习。许多研究人员为教学理论基础做出了贡献,但 Robert Gagne 被认为是第一个与教学技术有直接联系的人。他最著名的工作包括他的学习条件、九种教学活动、学习层次和学习目标分类法(参见 Gagne 的贡献)。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关于 教学理论及其对教学设计的意义。
- Churchman, C. W. (1965). On the design of educational systems.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10(5). In D. P. Ely & T. Plomp (Eds.), Classic Writings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Vol. 1, pp. 39 – 46). Englewood: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 Dale, E. (1946). The cone of experience. In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pp. 37-51). New York: Dryden Press. In D. P. Ely & T. Plomp (Eds.), Classic Writings on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Vol. 1, pp. 169 – 180). Englewood: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 Dale, E. (1953).What does it mean to communicate? AV Communication Review, 1(1), 3 – 5.
-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 Gerbner, G. (1956). 迈向沟通的通用模型. AV 交流评论, 4(3), 171-199.
- Hoban, C.F. Jr. (1977). 视听传播的系统方法. 在 L.W. Cochran (编) Okoboji: 领导力 20 年回顾 1955-1974. Dubuque, IO: Kendall/Hunt. 在 D. P. Ely & T. Plomp (编), 教学技术经典著作 (第 1 卷, 第 57 - 64 页). Englewood: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 Hoban, C.F., Hoban, C.F. Jr. & Zisman, S.B. (1937). 为什么教学中要使用视听辅助材料? 在 可视化课程 (第 3-26 页). 纽约: Cordon 公司.
- Januszewski, A. (2001). 教育技术: 概念的发展. Englewood, 科罗拉多州: Libraries Unlimited, Inc.
- Oettinger, A. G. (1969). 前言 I: 技术和教育的愿景. 在 A. G. Oettinger (编), 运行, 计算机, 运行 (第 3-13 页). 剑桥, 马萨诸塞州: 哈佛大学出版社.
- Reigeluth, C. M. (1983). 教学设计: 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重要. 在 C. M. Reigeluth (编), 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 Hillsdale, 新泽西州: Erlbaum.
- Schuman, L. (1996). 教学视角. 可在线获取: http://edweb.sdsu.edu/courses/edtec540/Perspectives/Perspectives.html
- Silvern, L.C. (1968). 教育的系统工程 I: 教育中系统思维的演变 (摘录). 洛杉矶: 教育和培训顾问公司.
- Smith, P., & Ragan, T. (1993). 教学设计. 纽约, 纽约: Merrill.
返回 教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