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本对越南的外交政策 1978-1992/第 5 章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开放书籍

第 5 章:结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这篇论文概述了日本与越南的关系,从 1978 年越南入侵柬埔寨到 1992 年恢复经济援助。我将东京和河内之间的双边关系置于关于日本与影响该关系的地区大国打交道的讨论背景下。此外,本论文还考察了日本国内的政治因素,希望证明各官僚机构、政党和私营部门的政策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日本企业与越南之间的私营部门联系被纳入其中,以说明尽管两国之间存在紧张的经济发展关系,但商业如何取得进展。因此,私营贸易并未对恢复经济援助施加重大影响或压力。我希望对日本对越南的政策的描述足够详细,可以推断出关于日本和越南的相对地位、日本外交政策的风格以及日本在东南亚和超级大国中的地位的结论。我还希望,这种描述能够深入了解东京的官僚政治以及商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这篇论文揭示了:(1)与东盟、中国和美国对越南的政策相比,日本与越南保持着相对密切的关系;(2)日本对河内的立场随着越南对援助的需求而增强;(3)冷战的结束放大了东京在地区领导地位上的作用,填补了东西方对抗结束所留下的空白,因为地区大国的优先事项从军事安全或政治意识形态转变为经济发展;(4)东京的外交风格要求在两个极端立场之间寻求中间立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是反应性的;(5)日本外务省继续将美日关系视为最高优先事项,直到 1992 年;(6)外务省对私营部门与越南的交易拥有否决权,但并非无所不能。

相对密切的双边关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尽管河内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了损害,这种损害源于柬埔寨入侵,但与其他东亚国家的立场相比,东京与越南保持着相对健康的关系。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外交活动仍在继续,商业贸易也是如此。对越南流氓行为的官方谴责以暂停经济援助的形式出现,在此之前,东京将其视为其对 1978 年 12 月之前发展中国家政策的主要元素。虽然此类行动暂时消除了东京和河内之间最强的互动,但日本外交官反复提醒他们的越南同行,暂停援助并不意味着对双边关系的不可逆转或致命威胁,也不意味着关系的减少。

当日本宣布因越南在印度支那的行为而暂停经济援助时,理由被仔细地措辞,以将东京的行动呈现为对东盟压力的回应、与美国的安全安排以及与中国脆弱的关系。换句话说,日本试图解释其暂停的原因,不是惩罚,而是被对其他地区大国的责任和义务所迫。尽管印度支那问题在 20 世纪 80 年代持续存在,但日本的“以柔克刚”方法让东京在双边关系中占据了上风:低级别的日本官员以“非正式”访问的形式在河内会面,而访问东京的越南官员从未得到高级别官员的接见。

当柬埔寨问题随着 1989 年 9 月军队撤军而接近解决时,东京开始利用保持与越南公开关系所带来的优势。与军队撤军同时到来的是冷战的结束和日本地区领导作用的增强。作为更强大的领导者,东京利用恢复经济援助的“胡萝卜”来要求越南积极参与柬埔寨的全面解决,而在 1989 年之前,军队撤军是恢复援助的主要条件——仅仅放弃柬埔寨不再足够。伴随着这种压力的是对巨额发展援助的新承诺。日本开始将越南视为印度支那和平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问题的一部分。东京可以在这项政策中显得真诚,因为它没有对河内采取修辞上的极端立场(比如东盟的谴责或美国的全面禁运)。

从 1979 年决定停止援助到 20 世纪 80 年代的僵持时期,再到 1992 年恢复援助,日本一直与越南保持着完全的外交关系,并抓住一切机会突出两国之间工作关系的存在。事实上,日本官员几乎总是以东京与河内的亲密关系相对于其他地区大国(即东盟和中国)的亲密关系来阐述他们关于越南的声明。

当 1979 年初经济援助被暂停时,双边贸易关系有所下降,但到 1985 年,双向贸易水平开始显著增长。从 1985 年开始,日本向越南出口基本制造品的增长率为两位数,而越南石油进口的增长率与越南的石油生产能力相当。1989 年军队撤军预示着全面经济援助计划的恢复和西方的普遍接受,因此日本企业早早并强势地行动,在越南内部建立贸易办事处和离岸生产设施。

日本地区作用的增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得出关于 1978 年至 1992 年期间这种关系的真实性质和发展的任何结论之前,必须在日本在该地区的地位以及日本政府对东南亚的总体政策的背景下看待东京的政策。正如第 2 章所述,冷战的阵营在 1978 年的最后几个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就在越南入侵柬埔寨之前。美国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邦交,日本与中国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越南也与苏联缔结了合作条约。显然,东京已经放弃了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完善的全方位政策。日本现在在地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面对印度支那的困境时,更多地与中国和东盟(遵循 1977 年 8 月福田的声明)合作,而不是与越南或苏联合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获得了更大的经济实力,因此东京对东亚和东南亚的援助政策也拥有更大的力量。随后,日本的地区领导地位不断提升,东京既是东南亚对工业化西方的倡导者,又是西方在东南亚利益的主要代表。这种地区作用的增强放大了日本在达成全面和平的情况下对越南援助的承诺,因为东京开始承诺对整个印度支那半岛提供前所未有的经济援助。

日越关系为东京的外交风格提供了证据:日本的外交政策似乎是在具有极端对立立场的两个极端国家之间寻求中间立场。这种风格可能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全方位政策,当时日本在东西方冲突中寻求主要是中立的立场。我已经描述了日本在该地区几个对抗性关系之间将东京置于中间的努力:东盟和越南、中国和越南、中国和东盟、美国和越南。虽然这种中间立场风格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朝鲜或苏联),但它确实有助于解释日本在其国际背景下的对越南关系的态度。

东京寻求中间立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多起事件中,尤其是那些涉及越南和其他一些区域性国家的事件中,东京的外交风格寻求在两个极端立场之间找到中间立场。1979 年 1 月,日本解释了其针对越南的行动,称其必须顾及东盟的焦虑情绪。反之,外相外务大臣薗田直人明确表示,日本认为自己介于东盟和越南之间。后来,当日本企业开始进入越南,而东盟官员对经济上奖励河内表示不满时,日本官员重申了日本和东盟对越南入侵柬埔寨的共同谴责,但同时解释说,日本公司可以自由地与越南进行贸易——这种解释再次将日本置于东盟和越南之间。

当中国于 1979 年对越南发动惩罚性战争时,日本官员试图保持超脱,呼吁各方停止敌对行动。但当越南恳求东京充当调解人时,这些日本官员看到了一个机会,将日本置于北京和河内之间,此举既促进了日本与越南的关系,也向东盟表明东京不受北京的欺凌战术的影响。中国似乎对日本呼吁“整个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感到满意——这一声明实际上将中越边境战争和越南入侵柬埔寨联系起来。

后来,随着越南于 1989 年撤军,柬埔寨问题的解决方案似乎即将到来,东京成为了河内与华盛顿之间关于战俘/失踪人员问题的中间人。从这一地位获得的杠杆作用使日本能够公开向越南发出关于恢复经济援助的信号。在 1992 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东京一直遵循美国在印度支那的立场。然而,东京在大选后宣布的迅速速度表明日本和美国之间存在事先安排的协议,前者同意由于美国的国内政治问题而推迟行动,直到大选之后。

总的来说,东京对区域立场的反应表明了一种一致的模式,即日本试图将自己置于越南和其他国家之间。由于日本是非军事国家,因此它可以在以安全为导向的冲突(1979 年的中越战争)中争夺这样的地位。与之相辅相成的是,鉴于日本巨额的援助支出及其承诺在双方合作的情况下提供更多援助,东京可以在霸权之间选择其立场,因为优先事项转向了经济发展(东盟与越南)。在美越关系中,日本凭借其非军事地位和承诺援助的力量,在双方都获得了杠杆作用。由于日本没有直接参与美越战争,因此它可以在战俘/失踪人员问题上真诚地为河内和华盛顿服务。此外,由于东京承诺恢复经济援助,越南在 1991 年至 1992 年期间开始与华盛顿合作,向其开放了战时记录。

美日关系的首要地位

[edit | edit source]

随着美国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从东南亚退出,日本、中国、越南和苏联开始填补真空。随后,东京在卡特总统宣布美中关系的几周内就与北京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 (美国将中国置于遏制苏联扩张主义的领导地位。)几乎同时,河内宣布与苏联签署互助合作协议。因此,该地区有陷入东京-北京和河内-莫斯科两极化的危险。为了消除这种担忧,日本寻求中国和越南之间的中间立场(见上文),并继续将美国纳入合作力量,即使不是平衡力量。

因此,华盛顿继续主导着日本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当本田汽车公司试图在 1978 年在越南建立一家制造厂时,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谴责日本对河内的宽容态度。日本外务省立即公开谴责本田,本田在几天内就撤回了其计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烈感受到美国的影响,因为该组织在 1990 年和 1991 年考虑恢复越南的贷款资格。美国否决了减免河内债务的计划,并说服东京也否决了这一提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将责任完全归咎于战俘/失踪人员问题,日本的一些人士对东京对华盛顿的屈服感到遗憾,但日本无法忽视美日关系的重要性。

到 1992 年初,越南已开始努力在柬埔寨问题上达成妥协。河内在将近两年半前撤军后,将自己与东京为恢复经济援助而设定的条件相一致。然而,华盛顿继续向河内施压,要求其开放战俘记录,而东京处于中间的立场现在意味着有责任帮助解决双方的这一问题。因此,副总统和负责战俘/失踪人员问题的国务院官员要求东京官员代表美国人发言;东京还发信威胁说,如果河内没有取得进展,将进一步暂停援助。

日本将美日关系置于首要地位的最强证据是,推迟到 1992 年美国总统大选后才恢复对越南的援助。日本自 1992 年 1 月以来就暗示了贷款金额和时间表,而且官员们自当年夏季以来一直在公开发表关于恢复对越南援助的言论。然而,为了尊重美国和美日关系,东京将宣布时间推迟到选举后的一周。由于东京在恢复经济援助方面保持低调,布什总统在选举最后几周的紧张时刻避免了越南问题。

外务省对官僚机构和私营部门的影响

[edit | edit source]

在研究期间,外务省主要负责对越南的政策。当外长陈毅于 1978 年 12 月访问东京,并为越南获得了近 6400 万美元的援助时,财政部为下一财年拨款。然而,当越南军队越境时,外务省暂停了援助资金——这一暂停将持续近 14 年。因此,外务省取代了财政部对官方发展援助和经济援助的管辖权。

外务省的否决权也扩展到私营部门。当东盟官员抱怨日本贸易公司与河内做生意时,外务省解释了日本暂停官方援助,但没有对越南实施经济禁运。然而,该部同时要求公司对国际形势表示同情,这种模式在 1987 年美国国会提出的本田汽车公司案中再次出现。

随着越南从柬埔寨撤军,以及越南原材料出口推动贸易关系,人们会期望通产省和私营部门开始推动东京与河内之间的关系。然而,前往河内的官僚机构出访活动仍然受到外务省的控制。即使到了 1992 年,包括通产省、财政部和国会议员在内的团体仍然由外务省领导。与越南的交往是在国际层面上进行的,这使得外务省成为官僚层面的国内领先力量。在国内,与越南的贸易与越南的生产能力同步增长,但不受官方援助暂停的影响。因此,私营部门和通产省成为改变东京对越南政策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的研究

[edit | edit source]

本论文的目的是描述 1978 年至 1992 年日本对越南的政策。这项工作的目的是跟进白石正哉的《日本与越南关系 1951-1987》,更侧重于越南入侵柬埔寨的时期。白石只在二十页左右的篇幅中介绍了这一时期。白石的工作没有回答许多问题,比如东京最终将如何与越南解决柬埔寨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在 1987 年还没有解决。稻田在 1989 年撰写的《日本对越南的援助:棍棒还是胡萝卜》一章中只能推测关于恢复日本对河内的经济援助的解决方案,因为援助直到 1992 年才恢复。对冷战结束后带来的政治变化的评估,以及对东南亚不断发展的经济体的估计,必须依赖于赋予经济力量更大权重的新的模型。在冷战后背景下,东京对越南的政策所证明的日本的中间立场,对国际关系具有新的含义。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关于越南关系的信息,作为将其外推到研究日本外交风格的案例。关于东京寻找中间立场及其对美国的依赖的结论,导致需要进一步研究日本与其他冲突大国的交往,以及东京在保持与华盛顿密切关系的同时寻求更强大的区域角色。希望这项工作能为其他研究提供材料,从东京-华盛顿合作与冲突的角度,研究日本与该地区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以发展贸易和安全关系。

另一个可能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是日本对新兴的共产主义集团或前共产主义国家(如蒙古、东欧和柬埔寨)的态度。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日本的政策主要是由经济潜力驱动还是由安全问题驱动?关于日本对越南政策的信息也可以引发这样的研究。

如今,日本与越南在贸易和经济发展合作方面都拥有牢固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得益于河内向市场经济的改革,也受益于东京在 1978 年至 1992 年的“国际孤立”期间对越南的精心培育。由于日本在越南面临的区域霸权之间周旋,日本得以在河内实施大力现代化计划的最后几年,向越南提供巨额发展援助,从而为日本企业赢得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合同。当美国最终在 1994 年解除对越南的经济禁运时,主要原因是国内工业的压力,因为他们担心在越南市场上会输给快速发展的日本。

日本对越南的政策仍在不断发展。我们希望本论文能够为进一步研究东亚地区国际关系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基础。显然,日本与越南的关系对美日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东盟和中南半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