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放射肿瘤学/睾丸/概述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睾丸概述


流行病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每年 7000 例。
  • 15-35 岁男性中最常见的肿瘤。
  • 白人男性中发病率最高,尤其是北欧白人男性。
  • 约 2/3 为临床 I 期
  • 50 岁以上男性中最常见的睾丸癌是淋巴瘤。
  • GCTs 有时在生殖腺外部位出现:纵隔、脑和骶尾部(通常为中线)

解剖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被白膜包裹。
  • 曲细精管通向睾丸网、附睾、输出管,最后通向尿道。
  • 曲细精管
    • 精原细胞参与精子产生(约 67 天)
    • 支持细胞是衬里曲细精管的上皮细胞。
      • 通过精子发生的各个阶段来滋养和支持正在发育的精子细胞。
      • 产生几种激素,包括雌二醇以调节精子发生和雄激素结合蛋白以转运雄激素。
      • 形成血睾屏障。
    • 间质细胞是间质细胞。
      • 负责内分泌功能,主要通过睾酮的产生。
      • 受 LH(睾酮合成)和 FSH(LH 受体数量增加)的控制。
  • 睾丸网 = 睾丸门部的相互吻合的管网;精子浓缩。
  • 附睾 = 精子成熟和储存。

自然史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0% 的生殖细胞肿瘤可能发生在非生殖腺部位,在这种情况下,它通常是纵隔肿块(与后纵隔肿块相反,后纵隔肿块通常是转移性的)或位于中央的腹膜后肿块(与转移性疾病中看到的侧方肿块相反)


危险因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睾丸异常
    • 隐睾
    • 睾丸萎缩
    • 不育
  • 遗传异常
    • cKIT 突变与双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相关。


病理学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95% 为生殖细胞肿瘤(百分比来自[1]

  • 生殖细胞
    • 精原细胞瘤 (50%)
    • 非精原细胞瘤 (50%)
      • 纯型 (15%):胚胎癌 (10%)、畸胎瘤 (3-5%)、绒毛膜癌 (<1%)、卵黄囊瘤 (<1%)
      • 混合型 (35%)
  • 性索间质
    • 间质细胞、支持细胞、颗粒细胞
  • 淋巴瘤
    • 50 岁以上男性中常见。


如果肿瘤有任何非精原细胞瘤成分,则应将其归类为非精原细胞瘤。
即使组织学显示为纯精原细胞瘤,如果 AFP 升高,则应将其归类为非精原细胞瘤。

  • 精原细胞瘤 - 无分化;保留精子发生的某些方面。
  • NSGCT - 经历一些分化为全能细胞。
    • 胚胎组织分化 - 胚胎癌和畸胎瘤。
    • 胚外组织分化 - 绒毛膜癌和卵黄囊瘤。


  • 畸胎瘤对化疗不敏感。需要切除。不会转移。
  • 绒毛膜癌是少数通过血源性途径转移更频繁的肿瘤之一(还有甲状腺滤泡癌、肾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检查 AFP、B-HCG 和 LDH。

  • AFP - 卵黄囊、胚胎。半衰期为 5-7 天。
    • 在 70% 的畸胎癌和胚胎癌患者中升高。
    • 在精原细胞瘤中从未升高。
  • B-HCG - 绒毛膜癌、胚胎。半衰期为 18-36 小时。
    • 在 40-60% 的非精原细胞瘤和约 10% 的精原细胞瘤中升高。
  • 胎盘碱性磷酸酶 - 对纯精原细胞瘤的监测最为敏感,对转移性疾病的敏感性约为 50%
  • LDH - 监测指标,约 80% 的晚期精原细胞瘤和 60% 的非精原细胞瘤轻微升高。

1/5 的纯精原细胞瘤患者 B-HCG 水平会略微升高(<100 mIU/mL)。
纯畸胎瘤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不升高。

预后因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风险分层

放射治疗技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腹主动脉野边界 - 设计用于覆盖腹主动脉区域的潜在引流区域,记住睾丸静脉在 L2 处回流。
    • 上边界 - 在或接近横膈肌脚部以覆盖肾静脉的插入和顺行血流。
    • 下边界 - 髂总动脉的分叉。
    • 侧边界 - 椎体横突以覆盖淋巴结。请记住 L 肾门。



  • Erasmus,2006(荷兰)PMID 17158533 - “临床 I 期睾丸癌的管理争议。”(de Wit R,J Clin Oncol。2006 年 12 月 10 日;24(35):5482-92。)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Ulbright TM,Amin MB,Young RH。睾丸、附件、精索和阴囊的肿瘤。肿瘤病理学图谱。第 3 系列。小册子 25。华盛顿特区:武装部队病理研究所,1999 年。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