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中数学拓展/进阶模算术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开放世界
HSME
内容
进阶模算术
乘法群与离散对数
问题与项目
习题集
项目
解答
练习解答
习题集解答
其他
定义表
完整版
PDF版本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的皇后。 --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 1777 - 1855

素数与模算术部分,我们讨论了素数的基本性质及其与模算术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模p算术,其中p是素数。

在本章中,我们首先讨论一些模素数p算术中更基本的结果,然后继续讨论模m算术的结果,其中m是合数。特别是,我们将仔细研究中国剩余定理(CRT),以及它如何允许我们将模m算术分解为分量。从这个角度来看,CRT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相对轻松地解开模算术的许多秘密。

最后,我们将介绍阿贝尔群的概念,通过模算术中的乘法来讨论离散对数问题,该问题是当今已知最重要的密码系统之一的基础。

假设知识 在本章中,我们假设读者能够找到逆元,并能够解决同余方程组(中国剩余定理)(参见:素数与模算术)。

威尔逊定理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威尔逊定理是一个简单的结果,它导致了初等数论中许多有趣的观察。它指出,如果p是素数,则

我们知道 *p* - 1 的逆元是 *p* - 1,所以其他每个数字都可以与其逆元配对并 *消除*。例如,设 *p* = 7,我们考虑

1 × 2 × .. × 6 ≡ (2 × 4) × (3 × 5) × 1 × 6 = 6

我们所做的就是将互为逆元的数字配对,然后剩下的数字就是其逆元为自身的数字。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是 1 和 6。

但是,存在一个技术上的难点。对于一个一般的质数 *p*,我们如何知道 1 和 *p* - 1 是模 *p* 中唯一两个平方后等于 1 的数字?对于非质数的 *m*,*x*2 ≡ 1 (mod *m*) 有超过 2 个解,例如,设 *m* = 15,则 x = 1、14、4、11 都是 *x*2 ≡ 1 (mod *m*) 的解。

然而,我们可以证明,当 *p* 为质数时,*x*2 ≡ 1 (mod *p*) 最多只有两个解。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 *反证法* 论证来实现这一点。您可能想跳过以下证明,并想出自己对威尔逊定理为真的原因的解释。

设 *p* 为质数,且 *x*2 ≡ 1 (mod *p*)。我们的目标是证明最多只有 2 个解,即 *x* = 1、-1

从上面可以明显看出,*x* = 1、-1 (≡ *p* - 1) 是解。假设还有另一个解 *x* = *d*,且 *d* 不等于 1 或 -1。由于 *p* 是质数,我们知道 *d* - 1 必须有逆元。我们将 *x* 替换为 *d*,并将两边乘以逆元,即

但我们最初的假设是 *d* ≠ -1。这是一个矛盾。因此,*x*2 ≡ 1 (mod *p*) 最多只有 2 个解。

费马小定理

[edit | edit source]

有一个以业余数学家之王 费马 命名的非凡小定理。它指出,如果 *p* 为质数,且给定 *a* ≠ 0,则

这个定理取决于 *p* 是质数的事实。回想一下,如果 *p* 是质数,则 *a* ≠ 0 有逆元。因此,对于任何 *b* 和 *c*,我们必须有

当且仅当

上述结果的一个简单推论是,以下数字在模 *p* 下必须互不相同

*a*,2*a*,3*a*,4*a*,...,(*p*-1)*a*

并且这些数字共有 *p* - 1 个!因此,上面的列表只是 1、2、... *p* - 1 按不同顺序排列的数字。让我们看一个例子,取 *p* = 5,*a* = 2

1, 2, 3, 4

在模 5 的情况下,将上述所有数乘以 2,我们得到

2, 4, 1, 3

它们只是原数字的顺序不同。

因此,对于任何 *p* 并使用威尔逊定理(回顾:1 × 2 × ... × (p-1) ≡ -1),我们得到

另一方面,我们也得到

将这两个结果相等,我们得到

这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

一般模 m 的模运算

[edit | edit source]

*中国剩余定理再探*

[edit | edit source]

本节内容比较理论化,旨在证明下一节中我们将要讨论的运算。因此,不必完全理解这里的内容,读者可以跳过以下内容。

回顾我们在模运算部分介绍的中国剩余定理(CRT)。它表明,如果以下同余式

有解当且仅当 gcd(n1,n2) 整除 (b - c)。

这个看似简单的定理是模 *m*(非素数)运算的关键!我们将考虑 *m* 只有两个素数因子的情况,然后可以推导出一般情况。

假设 *m* = *p*i*q*j,其中 *p* 和 *q* 是不同的素数,那么 *m* 以下的每个自然数(0,1,2,...,m - 1)都唯一对应于模 *p*i 和模 *q*j 的一个同余系统。这是因为 gcd(pi,qj) = 1,所以它能整除所有数字。

考虑一个数字 *n*,它对应于

对于一些 xn 和 yn。如果 *r* ≠ *n*,那么 *r* 对应于

现在,由于 *r* 和 *n* 不同,我们必须有 *x*r ≠ *x*n 或者 *y*r ≠ *y*n

例如,取,那么我们可以构建以下表格,显示 对于每个 n (0, 1, 2 ... 11)

n n (mod 22) n (mod 3)
0 0 0
1 1 1
2 2 2
3 3 0
4 0 1
5 1 2
6 2 0
7 3 1
8 0 2
9 1 0
10 2 1
11 3 2

注意,正如预测的那样,每个数字都唯一对应于两个不同的同余系统:模 22 和模 3。

练习

1. 考虑 m = 45 = 32 × 5. 完成下面的表格,并验证任何两个数字在第二列和第三列中至少有一个位置不同。

n n (mod 32) n (mod 5)
0 0 0
1 1 1
2 2 2
...
44 ? ?

2. 假设 m = piqjn 对应于

r 对应于

是否真的

以及

使用 CRT 进行算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面的练习 2 为 CRT 如何帮助模 m 算术提供了最明显的指示。读者在现阶段不必完全理解上面的内容。我们将继续描述 CRT 如何帮助模 m 算术。简单来说,CRT 帮助将模 m 运算分解为模 m 的质因子的更小的运算。

像往常一样,让我们先考虑一个简单的例子。设 ,我们看到 m 有两个不同的质因子。我们应该用两种方法演示 51 和 13 模 63 的乘法。首先,是标准方法

或者,我们注意到

我们可以将上述两个表达式表示为一个二元组 (6,2)。我们略微滥用符号,写 51 = (6,2)。类似地,我们写 13 = (4,6)。当我们对二元组进行乘法运算时,我们按分量相乘,即 (a,b) × (c,d) = (ac,bd),

现在让我们解决

我们写 x = 6 + 9a,这是第一个同余方程,然后

因此,我们有 a = 3 + 7b,代入回去得到

这与我们用标准方法将 51 和 13 相乘 (mod 63) 得到的结果相同!

让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做了什么。通过将两个数字(51 和 13)表示为两个二元组,并按分量相乘,我们最终得到了另一个二元组。根据中国剩余定理,这个二元组对应着这两个数字的乘积 (mod m)。

我们将再举两个例子。令 ,让我们用两种方法将 66 和 40 相乘。首先,用标准方法

现在用第二种方法,40 = (0,7) 和 66 = (4,0) 以及

对于第二个例子,我们注意到没有必要只停留在两个不同的质因数上。我们令 ,并将 900 和 647 (mod 975) 相乘,

对于另一种方法,我们注意到 900 ≡ 0 (mod 3) ≡ 0 (mod 25) ≡ 3 (mod 13),而 647 ≡ 2 (mod 3) ≡ 22 (mod 25) ≡ 10 (mod 13),

现在如果我们解以下同余方程

那么我们会得到 x ≡ 225!

为什么? 如果说有什么,将 mod m 中的模运算分解成更小的部分似乎需要不少工作。以乘法为例,首先,我们需要将每个数表示成一个 n 元组(nm 的不同质因数的个数),然后按分量相乘,最后解出得到的 n 个同余方程。当然,这肯定比直接将两个数相乘然后将结果模 m 更复杂。那么为什么要费心研究它呢?

通过将一个数 m 分解成质因数,我们对模运算的实际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mod m 中的许多问题可能很难解决,但当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后,突然变得很容易,例如,对一般 m 的威尔逊定理(下面将讨论)。

练习

[edit | edit source]

1. 证明加法也可以按分量进行。

2. 按分量相乘 32 和 84 (mod 134)。

...

欧拉函数

[edit | edit source]

为了讨论更一般的形式的威尔逊定理和费马小定理在 mod m (非素数) 中的应用,了解一位著名数学家欧拉的简单结果会很有帮助。更具体地说,我们想讨论一个函数,称为欧拉函数 (或欧拉 φ),记作 φ。

φ 函数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对于任何自然数 m,φ(m) 给出 n < m 的个数,使得 gcd(n,m) = 1。换句话说,它计算在 mod m 中有多少个数有逆。我们将首先讨论 φ(m) 在简单情况下的值,然后从基本结果推导出一般 m 的公式。

例如,令m = 5,则 φ(m) = 4。由于 5 是质数,5 以下的所有非零自然数(1、2、3 和 4)都与其互质。所以,在模 5 中有 4 个数具有逆元。实际上,如果m 是质数,则 φ(m) = m - 1。

我们可以将上述情况推广到m = pr,其中p 是质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尝试使用计数论证来计算 φ(m)。注意,m 以下有pr 个自然数(0、1、2 ... pr - 1),因此 φ(m) = pr -(n < m 且 gcd(n,m) ≠ 1 的个数)。我们这样做是因为计算没有模m 逆元的n 的个数更容易。

m 中的一个元素n 没有逆元当且仅当它与m 共有公因子。但m 的所有因子(不等于 1)都是p 的倍数。那么,在模m 中有多少个p 的倍数呢?我们可以列出它们,它们是

其中最后一个元素可以写成 (pr-1 - 1)p,因此有 p 的倍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现在我们拥有了推导出任意m 的 φ(m) 公式所需的所有工具。

根据算术基本定理,任何自然数m 都可以唯一地表示为质数的乘积,即

其中 pi 对于 i = 1, 2 ... r 是不同的质数,而 ki 是正整数。例如,1225275 = 3×52×17×312。从这里开始,读者应该尝试推导出以下结果(CRT 可能会有所帮助)。

欧拉函数 φ

Suppose m can be uniquely expressed as below
  
then
  

利用欧拉函数,我们可以推导出费马小定理的更一般情况,即

威尔逊定理

[edit | edit source]

一般m 的威尔逊定理指出,模m 中所有可逆元素的乘积

等于 -1,如果m 只有一个质因子,或者m = 2pk 对于某个质数p
等于 1,对于所有其他情况

m 的可逆元素是指一个自然数n < m,使得 gcd(n, m) = 1。自逆元素是指其逆元与其自身相同的元素。

在质数p 的威尔逊定理的证明中,1 到p - 1 的所有数都有逆元。对于一般的m 来说,情况并非如此。实际上,可以肯定的是 (m - 1)! ≡ 0 (mod m),出于这个原因,我们改为考虑模m 中所有可逆元素的乘积。

对于m = p 是质数的情况,我们还利用了 1 和p - 1 是唯一平方后等于 1 的元素这一事实。实际上,对于m = pk,1 和m - 1(≡ -1)是唯一的自逆元素(见练习)。但对于一般的m 来说,情况并非如此。例如,我们取m = 21。在模 21 算术中,以下每个数都有其自身作为逆元

1, 20, 8, 13

那么,我们如何说所有可逆元素的乘积等于 1 呢?

我们使用上面描述的 CRT。让我们考虑m = 2pk 的情况。根据 CRT,模m 中的每个元素都可以表示为一个二元组 (a,b),其中a 可以取值为 0 或 1,而b 可以取值为 0、1、... 或pk - 1。每个二元组都唯一地对应于一对同余方程,并且可以对乘法进行分量式操作。

利用上述信息,我们可以轻松列出所有自逆元素,因为 (a,b)2 ≡ 1 意味着 (a2,b2) = (1,1),所以a 是模 2 中的可逆元素,而b 是模pk 中的可逆元素,所以a ≡ 1 或 -1,b ≡ 1 或 -1。但在模 2 中 1 ≡ -1,所以a = 1。因此,在模m = 2pk 中有 2 个元素是自逆的,它们是 (1,1) = 1 和 (1, -1) = m - 1。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结果与m 只有一个质因子时相同。

对于m 有多个质因子且m≠ 2pk 的情况。假设mn 个质因子,那么m 可以表示为一个n 元组。假设m 有 3 个不同的质因子,那么m 的所有自逆元素是

  1. (1,1,1)
  2. (1,1,-1)
  3. (1,-1,1)
  4. (1,-1,-1)
  5. (-1,1,1)
  6. (-1,1,-1)
  7. (-1,-1,1)
  8. (-1,-1,-1)

它们的乘积是 (1,1,1),它对应于模m 中的 1。

练习

[edit | edit source]

1. 令p 为质数。证明在模pk 算术中,1 和pk - 1 是唯一的自逆元素。

...待续

费马小定理

[edit | edit source]

如前一节所述,并非每个元素都可逆(即具有逆元)模m。费马最后定理的广义版本使用了欧拉函数,它指出

对于所有满足 gcd(a,m) = 1 的a ≠ 0。这很容易从威尔逊定理的广义版本中看出。我们使用类似于费马小定理证明的技术。我们有

其中 bi 是模 m 的所有可逆元素。根据威尔逊定理,所有可逆元素的乘积等于,例如,d (= 1 或 -1)。因此我们得到

这实际上是费马小定理的陈述。

虽然费马小定理非常简洁,但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不精确的。例如,取 m = 15 = 3 × 5,我们知道如果 a 模 15 有逆,则 aφ(15) = a8 ≡ 1 (mod 15)。但 8 太大了,我们只需要 4,这意味着 a4 ≡ 1 (mod 15),对于所有具有逆元的 a读者可以验证)。

卡迈克尔函数 λ(m) 是最小的数字,使得对于可逆的 aaλ(m) ≡ 1 (mod m) 。习题集 中的一个问题涉及到这个函数。

...待续

二阶扭转分解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很明显,分解一个数可能非常困难。例如,给定 76372591715434667 是两个素数的乘积,读者可以分解它吗?如果没有好的计算机代数软件的帮助,这项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截至今天,还没有已知的有效的通用算法可以将一个数分解成素数因子。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分解可能很容易。我们将考虑二阶扭转分解方法。模 m 算术中的二阶扭转元素是一个数 a,使得 a2 ≡ 1 (mod m)。

让我们考虑模 21 算术中的一个例子。注意,使用中国剩余定理,我们可以将模 21 中的任何数表示为一个二元组。我们注意到二阶扭转元素是 1 = (1,1),13 = (1,-1),8 = (-1,1) 和 20 = (-1,-1)。我们感兴趣的是数字 13 和 8,因为 1 和 20 (≡ - 1) 显然是二阶扭转的,我们称这些数字为平凡的二阶扭转。

现在,13 + 1 = (1,-1) + (1,1) = (2,0)。因此 13 + 1 = 14 是一个与 21 有公因子的元素,因为 14 的二元组表示中的第二个分量为零。因此 GCD(14,21) = 7 是 21 的一个因子。

上面的例子非常愚蠢,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分解 21。但是 24131 怎么办呢?分解它并不容易。但是,如果我们知道 12271 是一个非平凡的(即 ≠ 1 或 -1)二阶扭转元素,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gcd(12271 + 1,24131) 和 gcd(12271 - 1,24131) 都是 24131 的因子。事实上,gcd(12272,24131) = 59 和 gcd(12270,24131) = 409 都是 24131 的因子。

更一般地,设 m 为一个合数,t 为模 m 的一个非平凡的二阶扭转元素,即 t ≠ 1,-1。那么

gcd(t + 1,m) 整除 m,并且
gdc(t - 1,m) 整除 m

这可以用中国剩余定理来解释。

我们将解释 m = pqpq 为素数的情况。给定 t 是一个非平凡的二阶扭转元素,则 t 有表示 (1,-1) 或 (-1,1)。假设 t = (-1,1),则 t + 1 = (-1,1) + (1,1) = (0,2),因此 t + 1 必须是 p 的倍数,因此 gcd(t,m) = p。在另一种情况下,t - 1 = (-1,1) - (1,1) = (-2,0),所以 gcd(t - 1,m) = q

因此,如果我们得到一个非平凡的二阶扭转元素,那么我们实际上已经找到了一个(甚至可能多个)素数因子,这在分解这个数方面大有帮助。在大多数现代公钥密码学应用中,要破解系统,我们只需要分解一个有两个素数因子的数。在这方面,二阶扭转分解方法非常有效。

当然,找到一个非平凡的二阶扭转元素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互联网银行暂时还是安全的。顺便说一下,76372591715434667 = 224364191 × 340395637。

1. 给定 18815 是模 26176 的一个二阶扭转元素。分解 26176。

…待续

下一节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下一节: 乘法群

习题集 习题集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