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冷战/匈牙利革命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斯大林用铁腕统治着苏联和东欧。任何与他意见不合的人都会被强迫劳动,被关进集中营,被折磨或处决。这种极权统治的方式被称为“斯大林主义”。斯大林于 1953 年去世后,出现了权力真空,最终由尼基塔·赫鲁晓夫填补。

革命背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赫鲁晓夫是斯大林主义的强烈反对者,他在“秘密讲话”中谴责斯大林时引起了极大的震惊。赫鲁晓夫将斯大林描述为“独裁者”,他“通过恐惧和恐怖统治”,以及“个人崇拜”。他还宣布将放松斯大林的一些政策,结束对东欧的直接控制。这对东欧人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希望摆脱苏联的统治。

然而,1956 年 6 月,赫鲁晓夫的承诺在波兰的暴乱中受到了考验。波兰工人在抗议粮食短缺和工资削减的示威活动中演变成了一场反对共产主义的普遍抗议。尽管最终,赫鲁晓夫派出了坦克恢复秩序,但他还是向一些经济要求让步,并同意任命受欢迎的弗拉迪斯拉夫·戈穆尔卡为新总理。

匈牙利革命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斯大林雕像被匈牙利国旗取代。

匈牙利许多人受到最近波兰事件的鼓舞。10 月 23 日晚上,20,000 名抗议者在首都布达佩斯举行示威,支持波兰人。不久之后,游行吸引了更多人,人群增加到 200,000 人。斯大林的雕像被拆除,匈牙利国旗被放在它的遗骸上。

一群学生试图进入广播电台播放他们的要求,但被 AVH(匈牙利国家警察)逮捕。有传言说学生被枪杀了,抗议人群开始变得焦躁不安。AVH 反应迅速,从大楼的高层扔出催泪弹,向抗议者开枪,造成多人死亡。这引发了起义。

匈牙利革命者。

随着关于大屠杀的消息传开,首都各地的愤怒人群点燃了警车、建筑物以及其他被视为“共产主义”的东西,并从军事仓库中偷走了武器,分发给公众。甚至一些匈牙利军队士兵也加入了暴乱。情况失控了。

匈牙利领导人埃尔诺·格罗 overnight 要求驻扎在匈牙利的苏联军队进行干预。尽管一开始不愿意使用武力,但在第二天凌晨 2 点,赫鲁晓夫决定派坦克进入首都,恢复秩序,并守卫议会大厦和其他重要地点。与波兰一样,他还决定用受欢迎的伊姆雷·纳吉取代埃尔诺·格罗担任总理。

前政府垮台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然而,暴徒现在手持武器,开始攻击 AVH,在几个小时后,他们占领了广播电台和报社大厦。第二天,10 月 25 日,一大群抗议者在议会大厦前游行。AVH 向他们开枪,而守卫大厦的苏联军队误以为 AVH 是暴徒,并还击。人群中手持武器的人开始还击。这一事件迫使旧的共产主义政府垮台。

首都的战斗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接下来的三天,武装人员使用燃烧瓶(汽油弹)与苏联坦克和 AVH 的剩余成员作战。在全国各地,革命性的工人委员会在各自地区建立了地方政府,并号召举行大罢工。共产主义象征,如红星和苏联战争纪念碑,以及共产主义书籍和档案,都被焚烧和摧毁。最终,在 10 月 28 日达成停火协议,经过两天紧张的谈判,苏联军队撤回到农村地区。

新政府成立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纳吉·伊姆雷

在 10 月 27 日停火协议前一天,纳吉组建了一个新政府,改革了匈牙利的共产主义制度。令苏联警觉的是,他组建了一个联合政府,与非共产主义者分享权力,例如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当地工人委员会。他还废除了 AVH 和一党制,因此非共产主义团体将被允许在选举中获得代表权 - 最重要的是,他使选举变得自由

最后一根稻草压在了赫鲁晓夫的背上,在 11 月 1 日,纳吉宣布匈牙利将退出华沙条约组织,成为一个中立国家。三天后,赫鲁晓夫决定让这个国家“回到正轨” - 如果匈牙利退出,那么东欧的所有其他国家也将这样做。

苏联入侵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苏联坦克在布达佩斯。

11 月 4 日,数千辆坦克入侵匈牙利,向布达佩斯推进。他们在首都的北部和南部同时进入,将城市一分为二 - 在开火之前。一旦匈牙利军队和武装人员意识到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试图抵抗入侵,但他们不是实力更强、装备更精良的红军的对手。

抵抗最终在 11 月 10 日被粉碎,到那时,2500 名匈牙利人和 722 名苏联士兵丧生,数千人受伤。200,000 名匈牙利人逃离该国,作为难民前往西欧、美国、南斯拉夫和澳大利亚。在事后,数千名匈牙利人被捕、监禁并被驱逐到苏联,通常没有经过审判或证据,一些人被处决。

在整个革命期间,共有 25,000-30,000 名匈牙利人和数百名苏联士兵丧生。纳吉·伊姆雷在试图逃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被苏联秘密警察抓住,当时他躲在那里。经过两年的审判,他在 1958 年被处决。

匈牙利革命清楚地警告了华沙条约组织的东欧国家,任何试图脱离苏联(即“背叛资本主义”)的行为都将不被容忍,并将受到武力镇压。直到 1989 年,匈牙利才最终获得独立,并成为华沙条约组织中第一个成为民主国家的国家。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