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内容

佛教哲学/阴阳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佛教哲学

  1. 介绍
  2. 详情
  3. 冥想
  4. 正念
  5. 经文
  6. 学派
  7. 密宗佛教
  8. 阴阳
  9. 发展
  10. 词汇表
  11. 妙语
  12. 参考资料和链接

编辑此模板

MAY TRE YA

OM TRE YA OM

YA OM MAY YA

HUM

OM YA HA HUM

佛教作为一种形式,从觉悟到结晶

金刚经和其他坚固性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在密宗的发展中,应该与理想化的上师、基督或先知建立一种集中关系,并对我们思想创造的虚构有成熟的理解。

力量和灵感是真实的,来源来自我们自己的创造

外部现实和投射的幻想之间的这种根本差异可能会导致强迫倾向和操纵

如果你能弹响手指,你的神灵就消失了,那么你就醒了。否则你就会被你创造的善良恶魔困住。

在佛教中,真理被视为个人的,因此从信仰许多神到信仰一个神,再到不可知论和无神论。神在法(佛教教义)中不是一个中心问题,因为它超出了真正的独立体验或理解。更令人关注的是一个人实际可知(和可救赎)的处境。换句话说,如何在不诉诸未来生命、天堂、净土或其他逃避现实的妄想的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改善当前的体验,这些妄想是为了精神脆弱的人。

精神能力是不带个人偏好标签的辨别,真实的感知表达了它们固有本质中的积极性

除了显而易见的、可识别的开悟者效应外,还存在着隐藏或无形的遗产

1. 改进和新的行为

a. 社会凝聚力

b. 心理健康

c. 将负面情绪分散到适当的渠道

2. 新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a. 鼓励学习

b. 提高人类的抱负和潜力

c. 在各个层面发展更深刻的理解

3. 美德的收集、集中和分散

a. 善的储备被吸引并积累

b. 个人接触将品质分散到各处

c. 善的总量增加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