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互联网治理/导论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进入的世界,没有种族、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或出生地位带来的特权或偏见。
我们正在创造一个世界,任何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表达自己的信念,无论多么独特,也不必担心被强迫沉默或一致。
我们将在网络空间创造一个思想文明。愿它比你政府以前创造的世界更加人道和公平。
— 约翰·佩里·巴洛,“网络独立宣言”,1996 年

自巴洛写下他著名的独立宣言以来,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那是一个令人陶醉的时代。网景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在一年之前已经进行,创造了数千个(通常是短暂的)财富,显然改变了社会、经济甚至政治格局。每一周似乎都预示着新的创新,新的技术或公司,似乎证明了巴洛的乌托邦愿景。事实上,正如劳伦斯·莱西格在他有影响力的著作《代码与网络空间的其他法律》中所论证的那样,互联网的兴起伴随着一种类似于柏林墙倒塌后出现的狂喜 [1]

自那时以来,互联网已经显著成熟。如今,它不再是新奇事物或好奇心;而且,虽然重要的经济机会仍然存在,但 1990 年代的淘金热心态已经成为过去。事实上,对于许多用户,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城市中心的那些用户来说,互联网已经如此融入日常生活的结构,以至于很容易忘记网络的特殊性和变革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已经从前台转向后台:作为驱动我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基础设施,它今天是许多我们认为最值得关注或最吸引眼球的事件和发展的引擎。

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将互联网视为理所当然。但事实上,尽管其持久力和惊人的增长,网络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一种微妙的,甚至脆弱的现象。它依赖于技术标准的基础,这些标准是用户、政府官员、企业和不同技术社区成员之间精妙平衡的共识的结果。其全球影响力——专家称之为网络的全球无缝性——必须始终驾驭竞争性法律管辖区的险滩,以及对国家主权的各种担忧。更一般地说,一系列协议、法律、条约、机构、技术协议和不具约束力的先例共同努力,以确保网络的顺利运作和稳定。

总而言之,正是这些共同决定网络上可以和不可以发生什么事情的各种力量,构成了互联网治理的广泛概念。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概述该概念,讨论其历史、所涉及的问题以及参与的各种行为者。在任何此类讨论中,一个挑战是为一个经常是模糊定义的领域提供一些概念上的清晰度。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那样,存在着大量关于互联网治理的竞争性定义,以及同样庞大的行为者范围。此外,所涉及的问题是如此广泛和多样化,以至于很难以任何系统的方式讨论它们,尤其是在像这样简短的通用入门中。

因此,第一节试图提供一些定义,并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来概念化手头的主题。它建议,互联网治理可以通过“层”的隐喻来理解——将问题和行为者划分为三个广泛的类别,每个类别对应于网络的不同方面。正如文本解释的那样,存在许多可能的层。本入门选择将网络划分为三个层:基础设施层、逻辑层和内容层。

第二节探讨了互联网治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它还讨论了参与这些问题的行为者——机构、组织和论坛。为了给拥挤的问题和行为者领域提供一定程度的秩序,讨论按之前提到的层进行组织。

第三节讨论了对亚太地区读者特别重要的一个问题:互联网治理与发展的互动。它试图说明治理决策如何产生社会和经济影响,并建议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发展中国家对互联网治理的参与。

第四节回到更广阔的画面。它解释了若干概念,并评估了一些治理模式。最后,第五节,结论,提出了一些最佳实践,并考虑了互联网治理的未来。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