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欧洲历史/欧洲:1945 年至今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中的开放书籍

随着欧洲进入一个新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的记忆仍然萦绕在人们的脑海中,和平与繁荣似乎将继续下去。苏联于 1991 年解体,导致欧洲各国及其边界恢复到二战前的状态。然而,其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的问题,这使得维持昂贵的社会服务计划越来越具有挑战性。随着 21 世纪的开始,欧洲大陆正在通过多元文化、加强欧洲共同经济政策以及建立欧洲议会来重新定义自己。欧洲国家,其民族主义情绪在上个世纪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正在将美国的联邦制视为打造一个统一欧洲的可能解决方案。

西欧 1945 年至今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面临着重建经济的难题。在战争期间保持中立的瑞典、瑞士、爱尔兰和西班牙情况略好。瑞典和瑞士曾为纳粹战争机器提供银行和物资,这意味着两国都相对完好地渡过了战争。中立有其好处,但对于那些在军事行动中处于先锋地位的国家来说,情况要糟糕得多。英国的工业几乎完全致力于战争努力,再加上在以前殖民地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丧失,快速复苏的前景似乎不太可能。被德国占领的国家已经看到他们的工业产出被用于德国战争机器,而被占领国家流入德国经济的资金和商品意味着德国人民直到战争的最后一年才感受到战争的短缺和紧缩。整个欧洲都期待着恢复正常状态和经济实力,但很快变得明显的是,这只能在美援的帮助下才能实现。美国国务卿乔治·C·马歇尔在 1947 年哈佛大学发表的一篇讲话中,提议重建欧洲经济,包括德国经济,部分应由美国拨款资助。

"事实是,欧洲在未来三到四年内对外国食品和其他基本产品的需求——主要来自美国——远远超过了她目前的能力,她必须获得实质性的额外援助,否则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严重恶化。"

摘自乔治·C·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马歇尔计划于 1948 年 4 月由杜鲁门总统签署成为法律,正式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适用于所有被战争摧毁的欧洲地区,无论接受者是盟国还是轴心国成员。斯大林拒绝了这个计划,因此确保了当时处于战后苏联占领或影响下的东德、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和其他国家被排除在外。

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

战后,英国负债累累。主要城市中心遭到轰炸,战争伤亡导致人力资源枯竭,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难。经济损失导致配给制度一直持续到下一个十年。从 1945 年到 1951 年,工党和首相艾德礼取代了保守党。温斯顿·丘吉尔被普遍民众视为“战时首相”,尽管在第一次战后选举中失利,但在 1951 年至 1955 年期间又担任了一届首相。1947 年 8 月,印度脱离英国独立。从 1950 年到 1980 年,英国,现在没有了殖民地的全部经济利益,接受了美国推行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尽管更强调社会计划和国有化主要公用事业。在许多方面,美国的战争参与是以英国拆除其殖民统治基础为条件的,美国将其视为他们自己的贸易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思想的障碍。这是罗斯福在 1941 年 8 月的会议上首次向丘吉尔提出的,当时他们在讨论战后欧洲的未来。美国将英国的殖民贸易视为垄断行为,尽管珍珠港事件和日本侵略导致美国参战;殖民独立的议程依然存在。美国,这个曾经为了独立而与英国作战的殖民地,在文化和经济上都倾向于提出这一要求。

保守党领袖玛格丽特·撒切尔从 1979 年到 1990 年担任首相。她是现代史上第一位西方女性领导人,她面临着经济萧条和“滞胀”——高失业率和高油价导致的高通货膨胀。撒切尔与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关系密切,并采用了“涓滴效应”的供给侧经济学,降低富人的税收,希望他们能够把多余的钱用来雇用新工人,并支持私有化和放松管制。撒切尔削减了许多其他社会计划,包括教育、医疗保健和福利,并出售了国有企业,如英石油公司和英国航空公司。她还打破了英国工会的势力。

撒切尔还部署了一个特遣部队,在 1982 年阿根廷入侵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后重新控制该群岛。

约翰·梅杰从 1990 年到 1997 年担任保守党首相。托尼·布莱尔从 1997 年到 2007 年担任新工党首相。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冲突。戈登·布朗短暂地担任过首相。在 2010 年的议会大选后,没有一个政党在众议院获得绝对多数席位,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组成了联合政府,大卫·卡梅伦担任首相,尼克·克莱格担任副首相。然而,到 2015 年的下一届大选,自由民主党的人气大幅下降,许多人认为这是联合政府决策的结果,保守党出人意料地获得了微弱多数,工党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实际上还减少了一些席位。大卫·卡梅伦继续担任多数保守党政府的首相,直到退出欧盟的全民公决,他在未能确保留欧投票后辞职,之后很快被特蕾莎·梅取代。

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侵法国后建立的维希政权于 1946 年被第四共和国取代,第四共和国一直持续到 1958 年。第四共和国由一个强大的议会组成,由多数党选出总理。还设有一位权力较弱的礼仪总统。查尔斯·戴高乐领导了对纳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法国的抵抗运动,他被选为总统,但拒绝参加,因此辞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将印度支那、摩洛哥、突尼斯和西非其余地区非殖民化。第四共和国还允许女性参政投票。

阿尔及利亚(仍然是法国殖民地)爆发了暴力冲突。在反法行动期间,爆炸、恐怖主义和近一百万人的死亡使这场冲突成为法国政治的核心议题。当法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的高级军官在 1958 年 5 月叛乱,并且发生政变的恐惧在政府成员中蔓延时,政府呼吁查尔斯·戴高乐来解决这个问题。戴高乐拒绝执政,除非政府允许总统职位更加强大。

法国人民让步,并在 1958 年成立了拥有强势总统的第五共和国。然而,戴高乐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简单地解放阿尔及利亚。1968 年,大学生因待遇问题抗议,引发大规模工人罢工。戴高乐在 1969 年的“地方分权”公投失败后辞职。他之后是两位右翼总统:乔治·蓬皮杜(1969 年当选,1974 年去世)和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1974 年当选)。吉斯卡尔·德斯坦执政期间堕胎合法化。

从 1981 年到 1995 年,弗朗索瓦·密特朗担任法国总统。他是一位社会主义者,实施了许多社会福利计划。他废除了死刑。他建立了国有银行、保险业和国防工业。在他的任期内,工人工资有所提高,工作时间也有所减少。然而,当法国经济停滞不前时,他在 1984 年放弃了社会主义,法国经济复苏。1986 年,右翼在议会选举中获胜,导致了第一个“共治”时期,总统和总理来自不同的政治派别。巴黎市长、RPR 高卢主义政党创始人雅克·希拉克被选为总理。密特朗在 1988 年再次当选,但从 1993 年到 1995 年,他不得不面对第二次“共治”,由爱德华·巴拉迪尔担任总理。

1995 年,雅克·希拉克成为总统。他还不得不面对第三次“共治”,由社会党人里昂内尔·约斯潘担任总理,任期从 1997 年到 2002 年。希拉克在 2002 年轻松击败极右翼候选人让-玛丽·勒庞再次当选,勒庞出人意料地进入第二轮投票,在第一轮投票中淘汰了里昂内尔·约斯潘。雅克·希拉克随后成立了一个新政党,即人民运动联盟(UMP),团结了大多数右翼势力。雅克·希拉克之后是 2007 年担任人民运动联盟主席的尼古拉·萨科齐。

2012 年,尼古拉·萨科齐因民意不高且不得不应对经济危机而被社会主义候选人弗朗索瓦·奥朗德击败。

战后柏林的盟军占领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根据盟国之间达成的协议被划分为几个区域。西部的区域由美国和西欧控制,东部的区域由苏联控制。德国将由盟军占领,直到未来的某个时刻;如何实现这一点本身就成为盟国之间冲突的来源。德国的分裂也反映了盟军在欧洲解放后的国家中的存在。苏联军队在波兰、罗马尼亚和其他东欧国家保持着军事存在。美国军队仍然驻扎在许多西欧国家。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协调关系开始破裂,德国及其许多邻国很快将成为这两个曾经的盟友之间意识形态斗争的中心舞台。柏林的分裂是冷战的先兆;它是战后俄罗斯和美国之间根深蒂固的分歧的第一个舞台,也是后来越南和朝鲜冲突的不祥预兆。

1948 年,柏林空运开始。柏林位于苏联控制的德国东部,但城市本身由法国、美国、英国和苏联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盟军合并了他们拥有的三个占领区。封锁的序幕涉及到紧张局势的逐步升级。起初,苏联将部队调往边界,这本身就促使美国情报部门认为,苏联可能正在寻求进一步的领土扩张。随后,俄罗斯下令柏林的俄罗斯司令德拉特文将军检查所有进入柏林的火车,并要求提供适当的证件。这被转达给了柏林的美国司令克莱将军,他将信电报至华盛顿。华盛顿政府得出的结论是,苏联极不可能入侵西德,最近的俄罗斯行动是为了将盟军赶出柏林。俄罗斯通过在通往柏林的道路和运河上设置新的检查站来增加压力。1948 年 3 月,9 艘英国注册驳船在布赫霍斯特被扣留,4 月,英国和美国军列在马里恩博恩被扣留,理由是俄罗斯没有被允许检查它们。俄罗斯坚持要求英国从柏林至黑尔姆斯泰特的公路上的两个紧急援助站撤军,使高速公路也面临压力。1948 年 6 月 18 日,盟军发行了一种名为“德国马克”的新货币,取代了“帝国马克”,同一天,俄罗斯暂停了所有进出柏林的公路和铁路交通。8 月 4 日,盟军正式开始空运向柏林提供物资。

1949 年,这两个地区正式分裂为西部的联邦共和国和东部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DR)。此外,德国宪法基本法于 1949 年生效。

从 1949 年到 1963 年,基督教民主党(CDU)成员康拉德·阿登纳担任西德总理,他奉行融入北约和美国领导的西方联盟的政策。阿登纳成功地抵制了国内政治压力,要求德国采取中立政策,在冷战阵营之间取得平衡,以实现统一。在他的领导下,西德经历了“经济奇迹”,全国经济迅速复苏。该国进行了去纳粹化,包括审查法西斯思想,并在德国电影院放映在达豪和其他集中营拍摄的电影。德国的教育体系也经历了去纳粹化,课本被丢弃,因为它们包含了纳粹宣传。纽伦堡审判是这一时期去纳粹化的最明显例子,因为它涉及到纳粹党最高级别的成员,尽管盟军在地方层面上对数千人进行了审判。盟军在去纳粹化方面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将所有纳粹分子都清除掉,德国将难以重建。在许多方面,那些参与希特勒暴行的德国人逃脱了报复,因为他们要么没有引起盟军的注意,要么就是德国重建的平衡行为的一部分。

1961 年,东德当局在苏联的支持下,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大量难民逃往西方。阿登纳及其议会对手社会民主党都认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合法统一的德国的一个被占领部分,但由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对抗,他们无力改变这种情况。柏林作为冷战第一个舞台的重要性反映在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解密的古巴危机文件显示,美国政府担心,在古巴危机期间,任何显示出软弱的迹象都可能导致苏联对柏林进行侵略。1945 年的区域在 1962 年变成了边界,柏林有一道混凝土和铁丝网组成的墙。冷战从这里开始,也必须在这里结束。

从 1963 年到 1966 年,基督教民主党(CDU)的鲁道夫·艾哈德担任总理,之后是库尔特·格奥尔格·基辛格。

从 1969 年到 1974 年,社会民主党(SPD)的威利·勃兰特担任总理。他实施了“东方政策”,即与东欧集团和东德进行经济友好和贸易往来的政策。尽管他支持北约联盟,但勃兰特对东方的示好招致了一些西方人士的怀疑,他们认为他可能会为了德国统一而牺牲联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勃兰特政府因其办公室内部的一名东德间谍而陷入丑闻。他的继任者、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也来自社会民主党(SPD)(1974 年至 1982 年)。

从 1982 年到 1998 年,基督教民主党(CDU)的赫尔穆特·科尔担任总理。1989 年,他在任期间,柏林墙倒塌,因为戈尔巴乔夫放弃了苏联对其他共产主义政权的“勃列日涅夫主义”保护原则。1990 年,德国的两部分重新统一,但东德经济至今仍远远落后于西德经济。总理科尔把自己塑造成一个类似于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保守派人物,削减了福利支出和税收,帮助经济复苏。

从 1998 年到 2006 年,社会民主党(SPD)的格哈德·施罗德担任总理。他因坚决反对美国主导的对伊拉克的入侵以及在所谓的“哈茨改革”中几乎完全废除失业保险而闻名。

2006 年大选后,安格拉·默克尔成为总理,她是基督教民主党(CDU)成员。

欧洲联盟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欧洲联盟的旗帜

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给现代欧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战争的残酷和破坏性促使欧洲领导人共同努力,以确保欧洲持久和平。在政治层面上,人们一致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将这些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统一起来。于是,欧洲联盟(欧盟)诞生了。

目前有 28 个成员国加入了欧洲联盟。最初的六个成员国是法国、(西)德国、意大利、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在 1973 年到 1986 年之间,丹麦、爱尔兰、英国、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了欧盟。欧盟的徽章是一面蓝色的旗帜,上面有 12 颗金色的星星。1995 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了欧盟。九年后,十个国家加入——波兰、捷克共和国、斯洛伐克共和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匈牙利、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2007 年 1 月,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成员国数量再次增加。2013 年 7 月,克罗地亚加入。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和土耳其目前正在谈判关于未来可能加入欧盟的可能性。

1944 年,布雷顿森林协定创建了世界贸易组织 (WTO),致力于消除关税,促进自由贸易。它建立了世界银行,向欠发达国家提供贷款,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向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提供贷款,以防止其政府崩溃。该协定还固定了货币的汇率,这些汇率在 1971 年变成了浮动汇率。

1945 年,联合国成立。

1951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ECSC) 成立,成员国包括比利时、西德、卢森堡、法国、意大利和荷兰。

1957 年,《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EURATOM) 和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成员国取消了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形成了“共同市场”。

1992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了在执法、刑事司法、民事司法事项以及庇护和移民方面的合作。

2004 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加入欧盟。

2007 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被接纳为欧盟成员国。

2013 年,克罗地亚被接纳为欧盟成员国。

2016 年,宣布英国(也称为英国或大不列颠)将于 2020 年退出欧盟,因此成为欧洲第一个退出欧盟的国家。投票结果是赞成退出欧盟的比例为 51.9%,反对退出欧盟的比例为 48.1%。促成因素包括对独立主权的渴望、移民问题、经济问题以及反建制政治。

战后,苏联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可以确保其边界并将其自身经济和政治意识形态推广到邻国的境地。他们拒绝了马歇尔计划,并建立了一个被称为“共产主义信息局”的替代方案。苏联军队是第一个进入柏林的军队,斯大林尽管有他的缺点,但他是一位精明的政治家,他看到了这个机会,可以将俄罗斯变成一个世界强国。红军将在它解放的许多国家保持存在。美国原本想退出欧洲的舞台,但现在发现自己被拉入了欧洲错综复杂的边界。冷战开始了。

尼基塔·赫鲁晓夫 1953-1964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赫鲁晓夫通过一个被称为“去斯大林化”的过程扭转了许多斯大林的政策。这段时期被称为“解冻”,因为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紧张关系变得更加缓和。赫鲁晓夫在整个苏联传播了“和平共处”理论,该理论认为共产主义国家可以与西方的民主国家和平共处,赫鲁晓夫出席了在日内瓦和戴维营举行的和平峰会。此外,赫鲁晓夫试图使俄罗斯现代化,并赋予其公民更多自由。他让苏联摆脱了清洗,消除了表演审判,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法庭制度。他给了 6 个东欧国家更多自由度,还允许更多言论自由和对斯大林的批评。在 1956 年的 XX 次党代会上,赫鲁晓夫宣布斯大林在他统治期间确实犯了许多错误。

赫鲁晓夫试图改革集体化农业,并重组共产党以消除低效率,因此党在 1964 年迫使他下台。

西方认为赫鲁晓夫总体上是不可预测的,尤其是在考虑到他在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行为。

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赫鲁晓夫下台后,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上台。他被普遍认为是幽默感差、毫无色彩且缺乏想象力的人。他结束了去斯大林化,并被指责将苏联带入了停滞的时代。

勃列日涅夫以其勃列日涅夫主义而闻名,该主义承诺如果社会主义政权受到威胁,就会进行干预。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1968 年,捷克斯洛伐克爆发了革命。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当选共产党领导人,他呼吁新闻自由、民主和其他政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抑制了镇压,他在被称为“布拉格之春”的运动中主张“有人性的人民社会主义”——即更多的权利、更多的消费品和更多的自由。然而,苏联入侵了这个国家,并在 1968 年 8 月粉碎了这个新政府。

在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美国和苏联经历了“缓和”,这实质上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紧张关系的缓和。这主要是因为两国都认识到了“相互确保毁灭”的概念,该概念源于对核武器扩散的认识,它确保每个国家都拥有足够的弹头来保证彼此的毁灭。在这一时期,许多国家目睹了公众对核裁军运动的兴起。这些运动构成了 60 年代和 70 年代几十年间定义社会现象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北约国家,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冷战的“解冻”。

1975 年,北约和华约成员国都签署了《赫尔辛基协议》。在此协议中,西方承认苏联占领东欧,而苏联承诺尊重居住在被占领地区的民众的公民权利。

勃列日涅夫在执政期间遇到了很多麻烦。1977 年,由作家瓦茨拉夫·哈维尔领导的捷克异议人士签署了一份名为《七七宪章》的宣言,要求人权、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组织权利。然后,从 1980 年到 1989 年,苏联卷入了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以支持与反共穆斯林作战的共产党政府。苏联军队最终在僵局达成以及俄罗斯伤亡人数激增后撤军。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间比除斯大林以外的任何人都长,而且从未有人密谋夺取他的职位。他被允许在任期内变老,并于 1982 年 11 月 10 日在 75 岁时去世。继任者是尤里·安德罗波夫,然后是康斯坦丁·切尔年科,他们两人都只执政了一年左右,对苏联没有真正影响。两人身体状况都不好,上任后不久就去世了,切尔年科的继任者是改革派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87 年的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随着苏联经济濒临崩溃,一位年轻、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力的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制定了“公开”政策,即“改革开放”,允许对制度进行(虽然有限的)批评、审查过去的错误、恢复清洗的受害者,并改变了全国的教科书。

他还实施了“经济重组”政策,即“改革开放”。他将经济权力下放,对管理人员提高生产率和质量提供了激励,并允许他们做出更多决策,引入了“工作场所民主”元素,并允许农民租赁自己的土地。

然而,这些经济政策实际上失败了,情况变得越来越糟。苏联在 1990 年代遇到了巨大的问题,包括酗酒、离婚、高堕胎率、低预期寿命和没有消费品。

1988-1990 年的革命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88 年,立陶宛解放运动——“萨尤迪斯”、拉脱维亚——“塔乌塔斯·弗龙特”、爱沙尼亚——“拉赫瓦林内”成立,很快他们开始为波罗的海国家争取独立而斗争。

1989 年,许多东欧国家开始反抗苏联的统治。

这一切的火花始于1989年,当时波兰的恶化状况迫使波兰合法化莱赫·瓦文萨的“团结工会”党。该党在压倒性的选举中赢得政府控制权。随后,戈尔巴乔夫告诉东欧集团的卫星国,他无法执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因此,其他国家纷纷效仿波兰。匈牙利举行选举,放松经济管制,并向西方敞开大门。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的共产党政府在被称为“天鹅绒革命”的事件中不流血地垮台。在东德,德国人涌入匈牙利,然后涌向西方。东德共产党领导人昂纳克被迫下台,柏林墙于1989年11月9日被拆除。在罗马尼亚,残暴的斯大林主义独裁者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于1989年12月25日被处决。齐奥塞斯库是东欧起义期间唯一被处决的领导人,罗马尼亚也是唯一一个暴力推翻其共产党政权的国家。

苏联解体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改革开放和经济改革未能振兴苏联局势,最终导致其崩溃。

1989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自1917年以来首次举行了竞争性选举。鲍里斯·叶利钦当选,并成为苏联反对派的领导人。1990年,其他政党开始获得官方认可,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总统。1991年8月19日至21日,戈尔巴乔夫在克里米亚期间,发生了一起共产党强硬派政变。叶利钦领导了对政变的非暴力抵抗,最终取得胜利,所有政变领导人被捕或自杀。1991年8月24日,共产党在俄罗斯被禁止。1991年12月31日,苏联正式停止存在,取而代之的是15个独立国家。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