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欧洲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世界,开放书籍

由于德国统一和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德国开始踏上威廉二世皇帝所谓的“新航线”,以赢得其在“阳光下的地位”。 1871 年之后,德国的贸易和工业蓬勃发展,挑战并部分超越了此前欧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国家英国。德国和英国之间发展了多方面的竞争,当好战的威廉二世即位并开始建造强大的远洋舰队时,这种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平衡德国力量的崛起,英国和法国在 20 世纪初开始在外交上更加亲近。与此同时,德国已经放弃了与沙皇俄国的默契联盟,并且面临着法国对 1871 年德国吞并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省的不满情绪。德国领导人开始担心被敌对国家“包围”的危险。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 1914 年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所有统治家族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亲属关系。这导致许多欧洲人认为这是一场他们被迫卷入并忍受的家庭事务。

战争之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事件之一。这场战争的复杂性以及理论上的起因数量可能是造成混乱的主要原因。这种复杂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场战争的紧张局势持续了很长时间,从俾斯麦统一德国开始,并从那时起不断升级。毫无疑问,德国错误的对外政策助长了战争的爆发,但是其起到的作用程度是存在争议的。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德国想要战争并策划了战争的爆发,另一些人甚至认为德国当时感到有必要发动战争。然而,一些人认为战争是当时糟糕的领导层造成的,另一些人认为战争是偶然造成的——欧洲由于同盟体系之间的紧张局势而陷入战争。最后,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观点认为,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俄罗斯向东的帝国扩张也很可能引发战争,法国仍然对他们在普法战争中失去阿尔萨斯和洛林感到愤怒。

欧洲当时确实存在着普遍的民族主义高涨,这在冲突的爆发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写信,请求德国支持对抗塞尔维亚时,所谓的“空白支票”被创建,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威廉二世的帝国首相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通过电报回复说,奥匈帝国可以依靠德国支持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来处理塞尔维亚。

同盟体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 世纪后期,同盟体系是导致冲突升级的一个因素。虽然欧洲国家之间一直存在着联盟,但 19 世纪的外交趋势是缔结秘密联盟,承诺国家采取防御性军事行动。俾斯麦鼓励了这种行为,他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试图安抚可能表现出敌意的周围国家。虽然德国最初与奥地利和俄罗斯帝国结盟,但在 20 世纪初,联盟关系发生了变化。德国发现自己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被称为“中央同盟”。这些国家共同组成了所谓的“三国同盟”。同时,法国在普法战争后迫切需要盟友,因此与俄罗斯建立了友谊。英国也感到自己在日益派系化的欧洲环境中孤立无援,并寻求与欧洲另一大国结盟。这导致了与法国的“协约”,后来发展成为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三国协约”。

到 1914 年,大多数较小的欧洲国家都被卷入了这个错综复杂的联盟网络。塞尔维亚与俄罗斯结盟,而其敌人保加利亚则选择了德国的庇护。一些小国在这个复杂的联盟网络中保持中立。例如,比利时是一个中立国,其独立性得到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保障。

施里芬计划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施里芬计划和计划中的法国反攻地图

施里芬计划是由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伯爵制定的,他于 1891 年成为大总参谋长,并在 1905 年提交了他的计划。由于害怕两线作战,德国几乎可以肯定自己无法赢得这场战争,因此制定了该计划,旨在在一线准备就绪之前消灭其中的一线。该计划要求德国迅速动员,横扫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进入法国。施里芬要求在最右翼(最北端的先锋部队)投入压倒性的兵力,而构成部队的臂膀和轴线的兵力以及驻扎在俄罗斯东部战线的兵力则很少。理论上,快速消灭法国的威胁将使德国能够更好地防御来自俄罗斯或英国的部队。然而,施里芬计划并未考虑英国的介入,至少在行动开始时没有考虑。
1905 年,施里芬伯爵预计他强大的右翼将基本上沿海岸线从荷兰前进。他预计荷兰会默许并允许军队穿越其边界。施里芬知道,以这种方式绕过比利时列日要塞将加速前进速度,同时仅仅通过包围就击败了要塞。施里芬于 1906 年退休,由赫尔穆特·冯·毛奇接替。在 1907-1908 年,毛奇调整了该计划,减少了兵力的比例分配,削弱了至关重要的右翼,以支持更具防御性的策略。此外,由于判断荷兰不可能允许穿越其边界,因此该计划现在要求直接通过比利时,但预计法国军队会先正式入侵中立的比利时,试图夺取在默兹河的有利位置。毛奇的版本要求对列日进行炮击,但他没有预料到要塞会进行任何有意义的防御,因为铁路和德国军队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火力。

1914 年 8 月:战争爆发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暗杀。因此,奥地利对塞尔维亚宣战。德国对俄罗斯和法国宣战。8 月 4 日,德国在法国之前入侵中立的比利时。这促使英国对德国宣战。

德国军队实施了毛奇对施里芬计划的修改,进入了比利时,并攻击了列日要塞。虽然他们无法阻止庞大的入侵部队,但比利时军队英勇作战,围困持续了 10 天,可以说是打乱了德国的时间表,并为法国和英国远征军动员提供了时间。然而,在 8 月下旬,法国在洛林仓促发动的反攻在德国机枪火力的面前崩溃,造成大量伤亡。法国军队溃败,德国军队从比利时大举进入法国。

为了履行对法国的盟约,俄罗斯军队在 8 月入侵了德国最东部的省份东普鲁士。德国最高指挥部派遣保罗·冯·兴登堡将军保卫该省。兴登堡接管指挥权,并在坦能堡战役中击败了俄军,粉碎了俄军进军柏林的希望。

8 月底,德军攻势向巴黎南部推进,势不可挡,法国北部陷入恐慌。然而,在德军方面,最西面的军​​团之间出现了一个缺口,快速推进使部队精疲力竭。法国人从巴黎紧急调集增援部队——其中一些乘坐出租车——前往前线,到 9 月初,在激烈的战斗中,德军在马恩河沿线被阻止。这标志着静态战壕线的开始,这些战壕线将在未来四年内定义西欧战线。

1915-1916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15 年 2 月 4 日,德国宣布对英国进行潜艇封锁,声称任何驶近英国的船只都是合法目标。1915 年 5 月 7 日,德国击沉了客轮“卢西塔尼亚号”,导致美国爆发了巨大的抗议,因为超过 100 名美国公民丧生。8 月 30 日,德国回应称将停止不经警告地击沉船只。

法国战线成为大规模攻击的焦点,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但收效甚微。英国全面参与法国,首次组建了庞大的征兵军队。1915 年,德军首次使用氯气进行攻击,盟军很快也进行了回应。在 1916 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战争中最长的战斗,凡尔登战役,德国对法国和英国的进攻,以平局告终,估计造成了一百万人伤亡。从 7 月 1 日到 11 月 18 日,索姆河战役,英国和法国对德国的进攻,再次造成约一百万人伤亡,但双方都没有突破。

1917-1918 年:最后阶段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17 年 2 月 1 日,德国再次宣布无限制潜艇战。德国人认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六个月内击败英国,并假设美国需要至少一年时间才能动员起来。因此,他们寄希望于在美​​国参战之前击败英国。

到这个时候,文化绝望的情绪已经笼罩着欧洲大部分地区,整整一代年轻人被送进了战斗的深渊。1917 年,当法国军队被命令进行他们知道会失败的攻击时,他们几乎发生了兵变。德国被封锁在海外贸易之外,人口中出现了饥饿和贫困,劳工罢工和政治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俄罗斯崩溃,军队战败,沙皇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政权。

1917 年 4 月 6 日,美国向德国宣战,加入了战争。这部分是由于“卢西塔尼亚号”被击沉以及齐默尔曼电报,这是一项旨在说服墨西哥攻击美国的阴谋,以换取美国在参战后归还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从 1917 年 7 月 31 日到 11 月 10 日,第三次伊普尔战役,也被称为帕森代尔战役,导致英国获得了微弱的胜利,但仍然没有突破完善的德国防御工事。在这段时间里,11 月 7 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推翻了后沙皇俄国政府。

因此,1918 年 3 月,由托洛茨基代表的俄罗斯新政府与德国签署了停战协议,为德国消除了东线战线。因此,3 月 21 日,德国发动了被称为鲁登道夫攻势,希望在美​​国军队抵达之前赢得战争。然而,德国的最后努力最终与之前的努力一样毫无结果;德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巴黎,但到夏季结束时,他们在盟军的防御工事中精疲力竭,现在还包括新鲜的美​​国军队。

1918 年 9 月 29 日,盟军部队突破了希登堡防线上的德国防御工事,战争的结束已近在咫尺。1918 年 11 月 9 日,威廉二世皇帝退位,11 月 10 日,德国魏玛共和国成立。1918 年 11 月 11 日,在 1918 年 11 月 11 日的第 11 个小时,随着德国和盟国签署了停战协议,战争结束了。

意大利的战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奥匈帝国在蒂罗尔的阿尔卑斯山部队

意大利自 1882 年以来一直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结盟,是三国同盟的一部分。然而,该国对特伦蒂诺省、伊斯特里亚和达尔马提亚的奥地利领土有自己的野心。罗马与法国之间有一项秘密的 1902 年条约,实际上废除了其联盟。在战争开始时,意大利拒绝派遣军队,理由是三国同盟本质上是防御性的,而奥匈帝国是侵略者。奥匈政府开始谈判以确保意大利保持中立,以法国殖民地突尼斯作为回报。盟国提出了一个反提议,即意大利在奥匈帝国战败后将获得南蒂罗尔阿尔卑斯山省和达尔马提亚海岸的领土。这在伦敦条约中得到了正式化。在 1915 年 4 月盟军入侵土耳其的进一步鼓舞下,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并在 5 月 23 日向奥匈帝国宣战。15 个月后,意大利向德国宣战。

在军事上,意大利拥有数量优势。然而,这种优势不仅因为战斗发生的困难地形而丧失,而且还因为所采用的策略和战术。陆军元帅路易吉·卡多纳是一位坚定不移的正面进攻的支持者,他梦想突破斯洛文尼亚高原,占领卢布尔雅那,并威胁维也纳。这是一个拿破仑式的计划,在一个充满铁丝网、机枪和间接炮火的时代,再加上丘陵和山区地形,没有现实成功的可能性。

在特伦蒂诺战线上,奥匈帝国利用有利于防守者的山区地形。经过最初的战略撤退,战线基本保持不变,而奥地利凯撒射手和斯坦德射手在整个夏季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射手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奥匈帝国在 1916 年春天向维罗纳和帕多瓦的阿西阿戈发动了反攻,但进展甚微。

从 1915 年开始,卡多纳领导的意大利军队在伊松佐河战线上沿伊松佐河(的里雅斯特东北部)发动了 11 次进攻。所有 11 次进攻都被奥匈帝国击退,奥匈帝国控制着更高的地方。1916 年夏天,意大利人占领了戈里齐亚镇。在这场小胜之后,战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尽管意大利发动了多次进攻。在 1917 年秋季,由于东线局势好转,奥地利军队获得了大量增援,包括德国突击队员和精锐的阿尔卑斯山部队。中央集团在 1917 年 10 月 26 日发动了毁灭性的进攻,由德国人带头。他们在卡波雷托取得了胜利。意大利军队溃败,后退了超过 100 公里(60 英里)进行重组,在皮亚韦河稳定了战线。由于在卡波雷托战役中,意大利军队损失惨重,意大利政府号召所谓的“99 年份男孩”(Ragazzi del '99)参军,也就是所有 18 岁的男性。在 1918 年,奥匈帝国未能突破,在阿西阿戈高原上的一系列战斗中,最终在当年 10 月的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中被彻底击败。奥匈帝国在 1918 年 11 月初投降。[1][2][3]

海上战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公海舰队的一个战列舰中队在海上

在战争开始时,德意志帝国在全球各地部署了巡洋舰,其中一些随后被用来攻击盟国商船。英国皇家海军系统地追捕它们,尽管未能保护盟国船只也让它感到有些尴尬。例如,德国独立轻巡洋舰“埃姆登号”,是驻扎在青島的东亚分舰队的组成部分,夺取或摧毁了 15 艘商船,并击沉了一艘俄罗斯巡洋舰和一艘法国驱逐舰。然而,德国东亚分舰队的主力——包括装甲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轻巡洋舰“纽伦堡号”和“莱比锡号”以及两艘运输舰——没有命令袭击商船,而是在与英国舰队相遇时正前往德国。德国舰队,连同“德累斯顿号”,在科罗内尔海战中击沉了两艘装甲巡洋舰,但在 1914 年 12 月的福克兰群岛海战中几乎被完全摧毁,只有“德累斯顿号”和几艘辅助舰逃脱,但在马斯蒂埃拉海战中,它们也被摧毁或被扣押。[4]

战争爆发后不久,英国对德国实施了海上封锁。这一策略被证明是有效的,切断了德国重要的军事和民用物资供应,尽管这种封锁违反了过去两个世纪几个国际协议中所规定的普遍接受的国际法。[5] 英国在国际水域布雷,阻止任何船只进入整个海洋区域,给包括中立船只在内的所有船只带来了危险。[6] 由于这种策略收效甚微,德国预计其无限制潜艇战也会得到类似的回应。[7]

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德语:Skagerrakschlacht,或“斯卡格拉克海战”)发展成为这场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全面的战舰交锋。它发生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地点在北海日德兰半岛外海。由海军中将赖因哈德·舍尔指挥的德意志帝国海军公海舰队与由海军上将约翰·杰利科爵士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大舰队交战。这场战斗以僵持告终,因为德国人虽然被规模更大的英国舰队包围,但成功逃脱,并对英国舰队造成了比自身受到的损失更大的伤害。然而,从战略上讲,英国人巩固了对海上的控制,德国主力水面舰队在战争期间一直被限制在港口内。

德国潜艇试图切断北美和英国之间的供应线。[8] 潜艇战的性质意味着攻击通常是突然的,给商船船员几乎没有生存希望。[9] 美国对此进行了抗议,德国修改了交战规则。在1915年著名的“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沉没事件后,德国承诺不再攻击客轮,而英国则为其商船配备了武器,使它们不受“巡洋舰规则”的保护,该规则要求发出警告并将船员安置在“安全地点”(救生艇并不符合此标准)。[10] 最终,德国在1917年初实施了无限制潜艇战政策,意识到美国最终将加入战争。[11] 德国试图在美军能够将大量军队运往海外之前扼杀协约国的海上航线。

潜艇威胁在1917年有所减弱,当时商船开始进入由驱逐舰护送的护航队。这种战术使得潜艇难以找到目标,从而大大减少了损失;在引入了水听器和深水炸弹后,护航的驱逐舰有可能攻击潜水的潜艇,并有一定的成功希望。护航系统减缓了物资供应的速度,因为船只必须等待护航队组建。解决延误的方法是进行大规模建造新货轮的计划。运兵船速度太快,无法被潜艇击沉,并且没有以护航队形式行驶在北大西洋。[12][13] 潜艇击沉了近5000艘协约国船只,而自身损失了178艘潜艇。[14]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见证了航空母舰首次用于作战,英国皇家海军“暴怒号”航空母舰在1918年7月成功袭击了丹麦的齐柏林飞艇库,发射了索普威斯骆驼战斗机,并使用飞艇进行反潜巡逻。[15]

科学与技术

[edit | edit source]

新的军事技术和战术

[edit | edit source]
File:WW1 TitlePicture For Wikipedia Article.jpg
从上至下顺时针方向:西线战壕;英国马克一型坦克跨越战壕;英国皇家海军战列舰“不可抗拒号”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触雷沉没;装备防毒面具的维克斯机枪组和索普威斯骆驼战斗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运用全面战争的战争,即参战国动员了整个社会。此外,它标志着战争作为“光荣职业”的终结,展示了当工业化国家以大规模生产武器,并从整个社会中征募的大规模军队进行战争时,战争是多么野蛮和可怕。

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入了一系列新技术和战术。战争爆发将世界从煤炭时代带入了石油时代,石油是一种更高等级的燃料来源,被用于陆地和海洋上许多新的作战机器和运输系统。这种新工业最致命的产物是化学战,无数士兵在毒气袭击中受苦和死亡。潜艇也得到有效使用,导致深水炸弹和声纳的出现。在战争临近结束时,原始的坦克和机械化战争也进入了战场。最后,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首次发挥了巨大作用。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突破堑壕战,在堑壕战中,双方都挖深壕沟,并试图攻击对方,而大多数情况下收效甚微或毫无成效。

社会与文化

[edit | edit source]

俄国革命

[edit | edit source]

俄国革命标志着共产主义在欧洲的首次爆发。然而,与流行观点相反的是,1917年实际上发生了两次独特的革命——一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以及由列宁领导的、并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

1917年二月革命

[edit | edit source]

农民对沙皇感到不满,因为他们遭受了一战的损失,缺乏真正的代表权,沙皇解散了杜马,拉斯普廷对亚历山德拉的影响,饥饿、粮食短缺以及工业工作条件。

因此,在1917年3月8日,圣彼得堡爆发了食品暴动;然而,士兵拒绝向暴动者开火。此时,两股势力正在争夺革命的控制权。杜马执行委员会的成员呼吁建立一个温和的宪政政府,而苏维埃,工人委员会的成员,则推动革命和工业改革。

1917年3月15日,沙皇试图乘坐火车返回俄罗斯,但被军队阻止,被迫退位。

从3月到11月,由社会主义者亚历山大·克伦斯基和列夫·戈尔察克亲王领导的临时政府执政。然而,这个政府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进行土地分配,继续参加一战,也没有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将军科尔尼洛夫试图发动政变,但克伦斯基利用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镇压了政变。然而,这一行动表明了克伦斯基的软弱。

二月革命标志着卡尔·马克思预言的阶级斗争的首次发生。因此,二月革命是一场基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理论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

1917年十一月革命

[edit | edit source]
弗拉基米尔·列宁

弗拉基米尔·列宁意识到时机已经成熟,可以夺取革命。他撰写了“四月提纲”,其中承诺与同盟国媾和,重新分配土地,将工厂转交给工人,并承认苏维埃是俄罗斯的最高权力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一月革命是由列宁领导的,而不是工人的全面政变,因此十一月革命不能被视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

如果当时的总理亚历山大·克伦斯基没有通过赋予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委员会更大的权力来削弱军队和海军的权威,革命可能永远不会发生。克伦斯基实际上解除了本可以阻止革命发生的人的武装。这个人就是总司令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将军,他试图控制克伦斯基的人民政府,并恢复国家和军队的权威。克伦斯基抓住机会解除了科尔尼洛夫的职务,实际上给了布尔什维克,即彼得格勒水兵中的红卫队,一个“通行证”,让他们在所谓的保卫临时政府的旗帜下拿起武器。军队失去了指挥官,街道被交给了布尔什维克。

1918年3月,列宁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采用了“共产党”的名称,并签署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使俄罗斯退出了一战。

俄罗斯内战从 1918 年持续到 1922 年,红军(由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与白军(包括沙皇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资产阶级、孟什维克、美国、英国和法国)发生冲突。

获胜的布尔什维克采取行动,利用契卡、内务人民委员部和克格勃等秘密警察组织来消除反对派。列宁试图维持马克思主义,希望实现马克思所预言的不拥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的乌托邦社会。然而,共产主义的追求普遍失败,经济衰退。因此,列宁于 1921 年 3 月颁布了新经济政策,为了资本主义的利润而放弃了共产主义的许多方面。

现代艺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00 年代催生了新的现代艺术运动。野兽派是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强调狂野、极端的色彩、抽象、简化的线条、新鲜感和自发性。立体主义是另一种现代艺术形式,它利用平面和角度对主题进行几何描绘。现代艺术运动的兴起,是因为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艺术主题不再需要是现实主义的描绘。

也许最著名的现代艺术家是西班牙画家和雕塑家巴勃罗·毕加索。

参考文献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伊松佐战役,1915-17 年,FirstWorldWar.com
  2. 战场地图:意大利战线,FirstWorldWar.com
  3. Hickey 2003,第 60-65 页
  4. Taylor 2007,第 39-47 页
  5. Keene 2006,第 5 页
  6. Halpern 1995,第 293 页
  7. Zieger 2001,第 50 页
  8. "美国海岸警卫队在北大西洋战争中的作用". 检索于 2007-10-30. [失效链接]
  9. Gilbert 2004,第 306 页
  10. von der Porten 1969
  11. Jones,第 80 页
  12. "新斯科舍省议会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 Hansard. 检索于 2007-10-30.
  13. "希腊裔美国人作战组战略情报局,第三部分续篇". 检索于 2007-10-30.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潜艇战
  15. Price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