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历史/欧洲宗教战争
从 1524 年到 1648 年,欧洲饱受宗教战争的困扰。然而,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虽然宗教被作为战争的原因,但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土地、金钱和经济、政治权力、自然资源等等。
这些战争包括 1525 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农民战争,1540 年代至 1555 年的施马尔卡尔登战争,神圣罗马帝国与土耳其之间的持续斗争,胡斯派叛乱,以及传教士和征服者与美洲原住民的冲突。
宗教斗争和战争随着新教的兴起而蔓延。德国新的激进教义使其他潜伏的社会紧张局势加剧;农民起义在 1525 年爆发,导致奥地利、瑞士和德国南部陷入混乱和流血事件。贫困的叛军将目标对准富有的地主,要求社会平等和共同分享财富。效忠于统治王子的军队镇压了起义,领导人被处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发起者,反对叛军并为当局镇压他们的行动辩护。
1555 年的奥格斯堡和约宣布王子的宗教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官方宗教(cuius regio, eius religio)。这导致德国的天主教徒接受了对路德教派的容忍。当一个信仰不同的新统治者掌权时,大批人必须改变信仰。大多数人发现这是现实的,这一过程直到 1648 年才结束。
在北欧(德国北部、荷兰和法国),中产阶级倾向于信奉新教,这与他们的工作伦理和哲学相对应。农民很容易改变信仰以便获得工作。
在 1559 年的卡托-坎布雷西条约中,西班牙和法国同意停止彼此之间的战争,以便联合起来对抗他们共同的新教威胁,尤其是加尔文教,它被认为比路德教更为威胁。
在法国,从 1562 年到 1598 年,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发生了宗教内战。王室通常支持天主教徒,但偶尔会改变立场,而贵族则分属这两个阵营。该国三大世家争夺对法国的控制权。这些家族分别是目前执政的天主教瓦卢瓦家族,新教徒(法国新教徒)波旁家族,以及也是天主教的纪尧姆家族。最终,波旁家族赢得了战争,但其领袖纳瓦拉的亨利无法加冕,因为强烈的天主教城市巴黎封锁了自己。亨利对巴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围困,最终在 1593 年决定皈依天主教。法国的内战在 1598 年的《南特敕令》中结束,该敕令重申天主教为法国的官方宗教,但也赋予新教徒相当程度的宗教和政治自由。
亨利四世可以被描述为一个政客,或者说一个比执行宗教宽容更关心国家和平与繁荣的人。
1566 年,在圣母升天节那天,一群荷兰加尔文教徒袭击了安特卫普郊外的一个小镇的天主教堂,摧毁了雕像和圣物。荷兰加尔文教徒憎恨天主教及其与天主教的冲突,以及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对其他宗教的虔诚和思想封闭。高贵的贵族恳求他给予更多宽容,但其中一些人因其无礼而被处死。其中一个潜在的原因是菲利普想在荷兰建立一个绝对君主制,宗教问题给了他一个向议会施压的途径。奥兰治的威廉从德国逃脱,从 1568 年开始试图煽动叛乱,但起初收效甚微。1570 年,沿海地区遭受了天气灾害,即万圣节洪水,使许多地区遭受破坏,西班牙当局表现出很少的同情心。奥兰治的威廉鼓励海盗或海盗入侵沿海港口。1572 年,一个小镇布里尔被一群无非是罪犯的人占领,当地居民热烈欢迎他们。该镇宣布自己为奥兰治亲王,这个榜样被荷兰和西兰省一些相对难以到达的城镇所效仿。
菲利普派西班牙军队进行回应。他们占领了纳尔登和哈勒姆,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可怕的苦难。其他城镇证明更难攻克,这导致菲利普资金不足。在被称为“西班牙暴行”的事件中,菲利普的未付工资的雇佣军在 1576 年 11 月袭击了安特卫普市,在 11 天内杀死了 7000 人。安特卫普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富裕城市,有影响力的商人让议会召开会议,筹集资金来偿还肆虐的雇佣军。通过这样做,议会实际上从远在马德里的国王手中接管了控制权,而这正是国王最不希望看到的。他派了更多军队给议会下达最后通牒,要么投降,要么面对后果,并任命帕尔马公爵为荷兰的新总督。1579 年,荷兰南部十个省份,即天主教地区,签署了《阿拉斯联盟》,表达了对菲利普的忠诚。在同一年,奥兰治的威廉在《乌特勒支联盟》中将七个北部州联合起来,形成了公开反对菲利普和西班牙的荷兰共和国。1581 年,西班牙军队被派去重新夺回荷兰共和国,即荷兰联合省,该省刚刚宣布独立。
1584 年 7 月 10 日,奥兰治的威廉被暗杀,在他去世后,帕尔马公爵在他的收复行动中取得了进展,占领了荷兰共和国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在伊丽莎白一世领导下的英国向荷兰提供了军队和战马,因此西班牙永远无法重新控制北方。西班牙最终在 1648 年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天主教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希望在“血腥”玛丽·都铎因病去世后,伊丽莎白一世从英国王位上退位。菲利普主要愤怒于伊丽莎白对英国天主教徒的行动,但他也因为英国私掠者袭击西班牙船只、伊丽莎白援助西班牙的敌人(如荷兰)、以及处决苏格兰女王玛丽而感到不安。
菲利普制定了一项入侵英国的计划。该计划的四个组成部分是:在帕尔马公爵的领导下,将一支庞大的军队带到荷兰,并做好入侵英国的准备。此外,梅迪纳-塞多尼亚公爵将准备一支拥有额外兵力的庞大舰队,并装备这些人员以加入帕尔马公爵的军队。然后,西班牙将利用其舰队控制英吉利海峡,并在帕尔马公爵的入侵部队过境时对其进行保护。最后,军队将入侵英国,迫使伊丽莎白女王同意西班牙的要求:允许英国天主教徒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宗教活动,停止援助西班牙尼德兰的新教荷兰叛军,并赔偿入侵的费用以及英国对西班牙船只的损害。然而,菲利普并没有征服英国的意图——他只是希望伊丽莎白女王屈服于西班牙的要求。尽管在1587年7月29日,教皇西克斯图斯五世授权推翻伊丽莎白女王(她被教皇庇护五世宣布为异端),并将任何他选择的人置于英国王位上。
计划的最初问题
[edit | edit source]菲利普的计划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梅迪纳-塞多尼亚公爵被任命为行动的领导人。他没有海军经验,并且是宿命论者。此外,帕尔马公爵拒绝合作,因为他想成为指挥官。结果,他没有组建足够的船只。此外,在准备过程中,英国的弗朗西斯·德雷克爵士袭击了加的斯城,击沉了30艘西班牙船只并烧毁了桶板,导致舰队的食物腐烂。最后,入侵由131艘船组成,导致通信困难。
袭击
[edit | edit source]无敌舰队于1588年7月下旬抵达,并立即被英国的瞭望者发现。此时,帕尔马公爵还需要几天时间来准备军队。7月20日,英国海军上将霍华德制定了一个计划,使用装满易燃物的火船攻击西班牙舰队。这些攻击导致西班牙舰队切断了锚。7月29日,主要对抗发生,被称为格拉维林海战。西班牙的战术已经过时——他们的做法是近距离航行,向英国船只发射一轮炮弹,然后登船。然而,英国海军制定了新的战术,使用更小、更灵活的船只,配备射程更远的活动炮。但是这种新的战术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对编队的船只造成的伤害很小。另一方面,所有试图离开编队的尝试都会立即遭到英国船只联合炮火的破坏。当英国舰队能够用燃烧器驱散西班牙编队时,无敌舰队决定撤退。这与所谓的“新教之风”相结合,将西班牙船只吹过英吉利海峡,导致西班牙战败。1588年5月28日,无敌舰队启航,拥有131艘船和30,000人。67艘船和约10,000人返回。许多船只在爱尔兰海岸沉没,约5,000人死于饥饿,其他人被英国当局在爱尔兰处决。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结果
[edit | edit source]西班牙舰队能够从这次失败中恢复过来,但士气却崩溃了。这些事件标志着英国海上力量的崛起。此外,由于西班牙无法战胜英国,荷兰也因此独立。因此,这些事件是对反宗教改革的打击,导致反宗教改革的影响总体下降。
西班牙的衰落
[edit | edit source]无敌舰队的失败导致西班牙衰落是一个普遍的误解。
在入侵英国失败后,西班牙很快就开始进入衰落时期。这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反宗教改革消耗了大量的西班牙资源。此外,西班牙殖民地的许多资源已经枯竭。此外,西班牙人口只有三分之一真正工作——三分之一的人口属于神职人员,另外三分之一属于低级贵族——西班牙没有中产阶级,只有少数上层阶级。最后,近亲繁殖导致君主制领导无能。
三十年战争
[edit | edit source]三十年战争是由布拉格掷窗事件引发的,在该事件中,新教徒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的两位天主教官员从布拉格一座城堡的窗户扔了出去。三十年战争最初是沿着宗教战线进行的战争,但宗教的作用后来大大减弱。天主教法国资助新教荷兰、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诸侯,以及其他非天主教国家,如瑞典、丹麦和奥斯曼帝国,因为所有这些国家都与哈布斯堡王朝作战。由红衣主教黎塞留领导的法国,路易十三的首席大臣,希望通过资助奥地利的敌人来削弱奥地利的力量。这场战争实质上是两大强国之间的斗争,决定哪一方将成为欧洲的主导力量。虽然黎塞留是天主教会等级制度中的高级成员,但他可以被描述为一个政治家,因为他将国家利益置于宗教之上。事实上,黎塞留公开资助新教团体,以对抗哈布斯堡王朝。
战争的前奏
[edit | edit source]施马尔卡尔登战争和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始于1540年代,结束于1555年,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五世制造了许多问题。关于德国各州可以采用什么宗教的争论尚未解决,因为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各州的诸侯可以采用天主教或路德教,但不能采用加尔文教。德国诸侯的权力和主权问题也岌岌可危,因为诸侯越来越渴望获得更多权力。最后,诸侯一直在夺取教会土地,激怒了查理五世。
波希米亚阶段 (1618-1625)
[edit | edit source]新教波希米亚人为了宗教自由和摆脱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而反抗。布拉格掷窗事件,叛军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的两位天主教官员从城堡的窗户扔出去,引发了1618年的战争。在斐迪南的残酷报复之后,波希米亚彻底皈依了天主教,并被打败。
丹麦阶段 (1625-1630)
[edit | edit source]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支持北德意志的新教徒。天主教将军阿尔布雷希特·冯·瓦伦斯坦被雇佣来击败新教军队并恢复失去的天主教土地。由于奥地利的胜利,斐迪南二世于1629年发布了《恢复敕令》,命令新教徒不再可以夺取和世俗化天主教土地。在马德堡围城战中,瓦伦斯坦的雇佣军失去了控制,屠杀了整个马德堡镇,包括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奥地利再次获胜,丹麦相对容易地被打败。
瑞典阶段 (1630-1635)
[edit | edit source]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虔诚的路德教徒,前来支援德国。奥地利最终击败了瑞典,看起来和平即将到来。《恢复敕令》因此被撤回。
虽然法国是一个天主教国家,但它一直受到哈布斯堡王朝势力增强的威胁,并在 1635 年加入了新教一方,从而结束了这场战争的纯粹宗教性质。法国和瑞典的联合军队战胜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而与法国结盟的荷兰也终于从西班牙获得了正式的独立。1648 年,各方精疲力尽,一系列的和平条约开始准备。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结束了欧洲最后一场重大的宗教战争。该条约为解决欧洲交战国家之间的冲突提供了一个模式,因为它代表了第一次由外交会议解决争端。这是各方第一次齐聚一堂,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次只有两三方。
- 法国,现在是欧洲的统治力量,超过了西班牙和奥地利。法国还获得了阿尔萨斯-洛林,并在三十年战争中获胜,阻止了德国的统一。
- 荷兰和奥兰治家族。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终于承认了他们的独立,并在接下来的 60 年里,成为欧洲贸易、航运和经济大国的领导者。
- 瑞士。他们获得了从神圣罗马帝国的独立。
- 瑞典。他们现在控制了波罗的海,成为北欧最强大的国家。
- 普鲁士和霍亨索伦家族。这标志着普鲁士崛起为伟大军事力量的开始。
- 德国诸侯。诸侯们现在获得了主权,可以为他们的国家选择加尔文主义。
- 新教徒。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反宗教改革的结束,加尔文主义现在被容忍。
- 西班牙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失去了殖民地和领土,导致收入减少。
- 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1648 年标志着神圣罗马皇帝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力彻底结束,因为诸侯现在拥有主权。
- 天主教。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标志着强制执行的反宗教改革的结束,因此标志着教会的至高无上和教皇权威的结束。
- 德国统一。德国仍然处于分裂状态,被分割成数百个由诸侯统治的独立主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