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肿瘤学/子宫内膜/概述
外观
子宫内膜癌: 主页 | 分期 | 概述 | 早期 | 局部晚期 | UPSC | 透明细胞 | 近距离放射治疗 | 复发 | 随机 | GOG 试验 | |
平滑肌肉瘤: 主页 |
- 美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 44K,死亡率 7.5K)
- 典型地,有两种形式
- I 型:通常是子宫内膜样,低级别肿瘤,与雌激素相关
- II 型:通常是乳头状浆液性或透明细胞;高级别肿瘤,与雌激素无关
- 最近基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有 4 个亚型
- 超突变亚型,PolE 突变(参与 DNA 修复),MSI 不稳定性低
- 高突变亚型,MSI 不稳定性高
- 低突变亚型,MSI 不稳定性低,拷贝数低
- 低突变亚型,拷贝数扩增,TP53 突变高。这主要是浆液样肿瘤,还有一些 3 级子宫内膜样
- I 型的风险因素(主要与长期雌激素暴露有关)
- 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女性接受未经拮抗的雌激素治疗,其风险增加 10 倍
- 内源性雌激素:肥胖,功能性卵巢肿瘤
- 慢性无排卵(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
- 他莫昔芬:由于其在子宫内膜中的促雌激素作用(不同于其在乳房中的抗雌激素作用)
- 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
- 年龄:75% 发生在绝经后妇女
- 遗传:HNPCC
- I 型的保护因素
- 联合口服避孕药
- 体育锻炼
- 吸烟
- II 型的风险因素 - 未知
- 妇科肿瘤学会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指南
- 没有标准的筛查测试
- 由于缺乏合适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可接受的能够降低死亡率的测试,不建议常规筛查
- 异常子宫出血(约 90% 的病例);即使是绝经后女性接受 HRT 治疗后的一滴血也是令人担忧的
- 然而,只有 5-20% 的绝经后女性出现异常子宫出血会患有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的原因是萎缩)
- 出血是由于肿瘤扩展到子宫腔引起表层坏死
- 子宫内膜细胞出现在巴氏涂片中(尽管不到 50% 的癌症患者在巴氏涂片中表现出异常细胞)
- 子宫内膜活检:门诊操作,耐受性良好,敏感性高,成本低
- 宫腔镜检查和扩张刮宫(D&C):产量更高,但并发症也更多
- 经阴道超声:正常子宫内膜厚度(“条纹”)为 4-5 毫米;子宫内膜癌的平均厚度为 20 毫米
- 腹部/盆腔 CT 通常没有必要,除非怀疑有盆腔外疾病
- MRI 是评估子宫肌层浸润和宫颈受累的最佳方法,但如果已经计划进行手术,它不会提供额外的信息
- CA-125 可用于估计子宫外/淋巴结转移
- 原发部位
- 下界是峡部
- 在外部,由轻微的收缩表示,在内部转化为内口。
- 非妊娠子宫的平均长度约为 0.5 厘米
- 通常位于外口向上约 1/3 处
- 在子宫内发育,由 Müller 导管中胚层向下生长和形成阴道穹窿的中胚层纤维向上生长相互作用而成
- 子宫下段 在妊娠期间由峡部 + 上宫颈管发育而成,因为子宫扩张以容纳胎儿
- 子宫上 2/3 部分,位于峡部之上,是子宫体
- 子宫体中连接输卵管开口线的上部分是子宫底
- 壁由三层组成
- 子宫内膜:腺体组织 + 基底层
- 子宫肌层:平滑肌纤维,淋巴管网络丰富
- 浆膜:脏层腹膜
- 未产妇子宫长约 7.5 厘米(宫颈 2.5 厘米 + 子宫体 5.0 厘米);子宫腔长约 6 厘米;壁厚约 1.2 厘米
- 下界是峡部
- 淋巴管
- 远处转移
- 肺
- 阴道
- 上皮肿瘤。对于间质肿瘤,请参阅 子宫肉瘤 页面
- I 型(5 年 OS)
- 子宫内膜样癌(83%) - 基于分化程度进行分组
- 腺癌
- 腺棘癌(伴有良性鳞状上皮化生的腺癌) - 根据腺体成分进行分级
- 腺鳞癌(混合腺癌和鳞状细胞癌)(81%)
- 子宫内膜样癌(83%) - 基于分化程度进行分组
- II 型
- 乳头状浆液性腺癌(53%)
- 透明细胞腺癌(63%)
- 罕见
- 黏液性腺癌(77%)
- 子宫内膜样(75-80%)
- 大多数是高度分化的,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没有间隔的间质
- 子宫内膜增生被认为是未经拮抗的雌激素和遗传事件导致的先兆病变
- 根据腺体结构,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增生
- 细胞学异型性增加了发展为癌的风险(复杂型非典型增生的风险约为 30%)
- 细胞显示出微卫星不稳定性、PTEN 和 k-ras 突变
- 透明细胞(5-10%)
- 由于存在糖原而呈现透明
- 管状囊状、乳头状或实性模式
- 砂粒体 不太常见
- 必须至少存在于样本的 25-50%(取决于病理学家)才能被归类为透明细胞
- 侵袭性强,约 80% 伴有子宫肌层浸润
- 乳头状浆液性(1-5%)
- 复杂的乳头状结构,类似于卵巢乳头状浆液性癌
- 存在 砂粒体
- 明显的核异型性
- 据信由子宫内膜表面上皮转化而来
- 混合模式
- 浆液性和子宫内膜样组织学在标本中并排存在
- 如果浆液性成分 > 50%,则归类为乳头状浆液性
- 如果浆液性成分为 10-50%,则归类为混合浆液性
- 罕见肿瘤类型(< 2%)
- 黏液性、鳞状细胞、移行细胞、小细胞
分级 - 根据腺体(腺)成分进行评估
1 级 | ≤ 5% 的非鳞状实性生长模式 |
---|---|
2 级 | 6% - 50% 的非鳞状实性生长模式 |
3 级 | > 50% 的非鳞状实性生长模式 或 浆液性、透明细胞或混合间质肿瘤 |
-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手术分期,包括完整的淋巴结清扫,这既是诊断性的,又能提高生存率
- 低风险患者通常不需要辅助治疗;可以为 IC 期 3 级疾病患者进行阴道近距离放射治疗
- 中风险患者的治疗存在争议。RT 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不会影响生存率,并且会带来副作用。需要阐明 EBRT、近距离放射治疗、化疗以及各种组合的具体作用
- 高危治疗也存在争议;近距离放射治疗、盆腔放疗、全腹部放疗、化疗以及联合治疗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分期 | 5 年 OS | G1 | G2 | G3 |
---|---|---|---|---|
IA | 91% | 93% | 91% | 80% |
IB | 91% | 92% | 93% | 82% |
IC | 85% | 91% | 86% | 77% |
IIA | 83% | |||
IIB | 75% | |||
IIIA | 66% | |||
IIIB | 50% | |||
IIIC | 57% | |||
IVA | 26% | |||
IVB | 20% |
手术类型
[edit | edit source]子宫切除术类型
- Piver 分类,1974 年 - PMID 4417035 — "用于治疗宫颈癌的五种类型扩大子宫切除术"。Piver MS 等人。Obstet Gynecol. 1974 年 8 月;44(2):265-72。
- I 类 - 全子宫(单纯腹外筋膜)切除术 - 仅切除子宫和少量阴道残端。
- II 类 - 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 切除子宫、1-2 厘米阴道残端、广泛切除子宫旁和阴道旁组织(主韧带和子宫骶韧带的中段)。输尿管和子宫动脉仅部分松解(如 III 类)。在输尿管处结扎子宫动脉。(仅限于宫颈癌侵犯深度不超过 5 毫米的患者)。
- III 类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Wertheim-Meigs 手术) - 经典手术。切除子宫和阴道上 1/3 到 1/2。将子宫旁和阴道旁组织切除到盆壁。在子宫动脉起源处(内髂动脉)结扎子宫动脉。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 IV 类 - 扩大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 与 III 类相同,但增加输尿管完全松解到膀胱外(输尿管在 II 类和 III 类手术中松解到此处)。切除更多子宫颈组织,位于输尿管内侧。
- V 类 - 盆腔脏器切除术 - 前脏器切除术 切除子宫、输卵管、卵巢、阴道和膀胱。后脏器切除术 切除子宫、输卵管、卵巢和直肠乙状结肠。全脏器切除术 切除所有盆腔器官。
- 荷兰(2007-2009 年)-- 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vs 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 随机对照。283 例患者,21 家医院,I 期子宫内膜腺癌或复杂非典型增生。组 1)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TLH) vs 组 2)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 (TAH)。主要结局是重大并发症发生率
- 2010 年 PMID 20638901 -- "早期子宫内膜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安全性:一项随机对照试验。"(Mourits MJ,Lancet Oncol. 2010 年 8 月;11(8):763-71. Epub 2010 年 7 月 16 日。)
- 结果:重大并发症 TLH 15% vs TAH 15%(NS);轻微并发症 13% vs 12%(NS)。手术改为开腹手术 11%。TLH 显著减少失血量、镇痛药物使用量、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然而,手术时间更长
- 结论: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TLH 疼痛更轻,日常生活恢复更快
- ILIADE 研究,意大利(1998-2004 年)-- 腹外筋膜子宫切除术 vs 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 随机对照。520 例患者,临床 I 期子宫内膜腺癌。组 1)标准腹外筋膜(I 类)子宫切除术 vs 组 2)改良根治性(II 类)子宫切除术。辅助治疗风险分层:如果风险低,观察;如果风险中等(IC 且无 PLND,IIIA 细胞学)+/- EBRT +/- BT;如果风险高(IIB,IIIA 卵巢转移)阿霉素/顺铂 + EBRT。两组的辅助治疗没有差异。主要终点是 OS
- 2009 年 PMID 19834767 -- "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腹外筋膜子宫切除术治疗 I 期子宫内膜癌:ILIADE 随机研究的结果。"(Signorelli M,Ann Surg Oncol. 2009 年 10 月 16 日。[Epub 提前发表])中位随访时间 5.8 年
- 结果:切除阴道长度中位数标准 5 毫米 vs 改良根治性 15 毫米(SS);子宫旁组织长度 15 毫米 vs 20 毫米(SS)。改良根治性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更高。5 年 DFS 88% vs 90%(NS);5 年 OS 89% vs 92%(NS)。阴道残端复发 1% vs 1%(NS),盆腔复发 4% vs 4%(NS),远处复发 5% vs 5%(NS)
- 结论:II 类子宫切除术并没有改善临床 I 期患者的 LRC 或生存率。然而,如果用 I 类手术无法实现足够的残端切除,建议进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
- GOG LAP2(1996-2005 年)-- 腹腔镜手术 vs 开腹手术
- 随机对照。1682 例临床 I-IIA 期子宫癌患者。组 1)腹腔镜手术 vs 组 2)开腹手术。手术包括子宫切除术、BSO、盆腔和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手术改为开腹手术的比例为 26%(视野不良 15%,转移 4%)
- 2009 年 PMID 19805679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用于子宫癌全面手术分期:妇科肿瘤学组 LAP2 研究。"(Walker JL,J Clin Oncol. 2009 年 11 月 10 日;27(32):5331-6. Epub 2009 年 10 月 5 日。)
- 结果:腹腔镜手术时间 204 分钟 vs 开腹手术 130 分钟(SS)。住院时间 > 2 天 52% vs 94%(SS)。完全 P/PALND 92% vs 96%(SS)。肿瘤分期评估没有差异
- 毒性:术中并发症无差异。术后并发症腹腔镜手术 14% vs 开腹手术 21%(SS)。
- 结论:腹腔镜手术是可行且安全的,术后并发症更少
- 2012 年 PMID 22291074 -- "随机分配到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后子宫癌的复发和生存情况:妇科肿瘤学组 LAP2 研究。"(Walker JL,等人。J Clin Oncol. 2012;30(7):695–700)
- 结果:2181 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 59 个月。两组的 5 年生存率相同(89.8%)。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腹手术的 HR 为 1.14(90% 下限,0.92;95% 上限,1.46)(NS)。3 年复发率 - 腹腔镜手术 11.4% 和开腹手术 10.2%。腹腔镜手术是安全的
手术分期研究
[edit | edit source]- SEER 2014 年 PMID 25194213 -- "使用 SEER 登记系统对子宫内膜癌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进行当代分析。"(Katsoulakis E,等人。Int J of Gyn and Obst. 2014;127(3):293-6。)
- 4052 例 IA-IIB 期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确定了盆腔和腹主动脉淋巴结受累的发生率。结果:盆腔和腹主动脉转移的发生率为:IA 期,1 级疾病为 1% 和 0%;IA 期,2 级为 2% 和 0%;IA 期,3 级为 2% 和 1%;IB 期,1 级为 2% 和 0%;IB 期,2 级为 3% 和 1%;IB 期,3 级为 3% 和 2%;IC 期,1 级为 7% 和 3%;IC 期,2 级为 8% 和 5%;IC 期,3 级为 12% 和 8%;IIA 期,1 级为 7% 和 3%;IIA 期,2 级为 10% 和 4%;IIA 期,3 级为 10% 和 5%;IIB 期,1 级为 8% 和 4%;IIB 期,2 级为 13% 和 8%;IIB 期,3 级为 19% 和 12%。
- 结论:盆腔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低于 GOG 33 之前报道的发生率。分期和级别较高的患者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大于 10%,可能受益于积极治疗。
- GOG 33 (1977-83)
- 前瞻性。933/1180 例患者可评估,43 家机构。子宫内膜癌 I 期和 II 期隐匿性(刮宫),任何组织学类型。开腹子宫切除术、BSO、腹腔穿刺液细胞学检查、选择性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采样(非全淋巴结清扫术)。目的是确定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受累的发生率作为预后因素(肿瘤部位、级别、浸润深度、毛细血管间隙受累、卵巢转移)的函数;不规定术后管理
- 子宫外风险;1987 年 - PMID 3652025 — "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学扩散模式。妇科肿瘤学组研究。"Creasman WT 等人。Cancer. 1987 年 10 月 15 日;60(8 Suppl):2035-41。
- 621 例临床 I 期患者。接受 TAH/BSO、选择性盆腔和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腹腔穿刺液细胞学检查、手术前子宫颈刮片以排除 II 期隐匿性疾病。
- 子宫肌层浸润(中/深):41%;级别越高越有可能(G1 22%,G2 44%,G3 58%)
- 手术中分期更高的风险:穿刺液+(IIIA)12%,附件+(IIIA)5%,腹膜转移+(IIIA)6%,盆腔淋巴结+(IIIC)9%,PA 淋巴结+(IIIC)5%,LVSI+ 15%
- 盆腔淋巴结+ 的风险:级别(G1 3%,G2 9%,G3 18%);子宫肌层浸润(浅表 5%,中间 6%,深 25%);穿刺液+(7% vs 25%);附件转移(8% vs 32%);腹膜转移(7% vs 51%);LVSI+(7% vs 27%)。子宫肌层浸润比级别更重要
- PA 淋巴结+ 的风险:与盆腔淋巴结+ 相似,还有乳头状/透明细胞类型(5% vs 18%)
- 阳性淋巴结仅 10% 的情况下明显增大,因此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术,而不仅仅是单独触诊。
- 风险组(用于淋巴结)
- 低风险:1 级,仅限子宫内膜,无腹腔内疾病 -- 盆腔淋巴结 0%,PA 0%
- 中等风险:子宫肌层内层或中层浸润,2 级或 3 级,无腹腔内疾病 -- 只有一个因素:盆腔淋巴结 3%,PA 2%。两个因素:盆腔淋巴结 6%,PA 2%
- 高风险:仅深层子宫肌层浸润(盆腔淋巴结 18%,PA 15%),腹腔内疾病(33%,8%),两者兼而有之(61%,30%)
- 复发风险;1991 年 - PMID 1989916 — "临床 I 期和 II 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学风险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妇科肿瘤学组研究。"Morrow CP 等人。Gynecol Oncol. 1991 年 1 月;40(1):55-65。
- 895 例患者,I 期和 II 期(隐匿性),排除透明细胞和乳头状浆液性。根据个体医生的选择进行管理,没有任何限制。
- 复发的风险:分期(IA 1%,内层 8%,中间 14%,外层 15%);级别(1 4%,2 12%,3 18%)
- 风险因素:转移(PLN+、PALN+、附件+、R2)> 3 级 > IC > LVI+ = 穿刺液+ > LUS 细胞学+、LVI+、LUS/子宫颈+
- 48 例患者中有 47 例腹主动脉淋巴结阳性患者有以下情况之一:1)盆腔淋巴结明显阳性(PLN+ 的 32%),2)附件转移明显阳性(23%),3)LVI+(19%)或 4)IC(17%)。
- 5 年 DFS:92.7%(无子宫外疾病),69.8%(II 期),56%(穿刺液阳性),55%(血管间隙浸润),57.8%(LN+ 或附件转移),41.2%(PALN+)。
- 结论:IC 和 G2-3 病变的 PALN+ 概率很高;PALN+ 的预后信息显著,但生存率约为 40%,因此即使是 PALN+ 的患者也可以治愈
快速简便的淋巴结风险评估方法
|
|
子宫下段
- 布朗大学,2007 年 (1999-2004) PMID 17157904 -- "子宫下段受累对经手术分期的阴道癌患者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预后意义。" (Brown AK, Gynecol Oncol. 2007 年 4 月;105(1):55-8.)
- 回顾性研究。147 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且病理学淋巴结阴性的患者。57% 的患者有子宫下段受累。高危组织学 25%,淋巴管侵犯 + 29%,子宫内膜浸润 39%。随访 6.2 年。未说明是否/接受了哪些放射治疗
- 结果:无进展生存期 子宫下段受累 + 5.8 年 vs. 子宫下段受累 - 5.25 年 (无显著性差异)。多变量分析显示,复发与子宫下段受累状态无关,仅与淋巴管侵犯 + 相关
- 结论:在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中,子宫下段的疾病不意味着预后更差
- 关于是否进行广泛的淋巴结分期或进行有限/无淋巴结分期并进行频繁的辅助治疗存在争议
- 妇科肿瘤学会和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指南
- "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应接受完整的系统手术分期(包括淋巴结评估),以帮助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 一些外科医生认为,根据 PMID 16977653,对于 I-II 期 1-2 级肿瘤的患者,目视检查/触诊足以进行诊断,因为无论如何生存率都为 94-97%
- 目前还没有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淋巴结取样与完整淋巴结清扫,但 SEER 数据和其他系列研究表明,完整的淋巴结切除术既具有诊断作用(用于放射治疗范围),也具有治疗作用(可提高生存率)
- 然而,MRC ASTEC 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不会改善预后
- 牛津大学 PMID 20091639 -- "淋巴结切除术在子宫内膜癌管理中的作用。" (May K,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0 年 1 月 20 日;(1):CD007585.)
- Cochrane 荟萃分析。2 项随机对照试验,1851 例推测为 I 期的患者
- 结果:总生存期 (HR 1.07,无显著性差异) 和无复发生存期 (HR 1.23,无显著性差异) 无差异
- 毒性:淋巴结切除术导致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 结论:没有证据表明淋巴结切除术可以降低死亡或疾病复发的风险,但会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
- MRC ASTEC -- 无盆腔淋巴结清扫 vs 盆腔淋巴结清扫
- 随机对照试验。1408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局限于子宫体。第 1 组) 仅手术 (子宫切除术 + 双侧附件切除术,腹膜冲洗,腹主动脉淋巴结触诊;疑似腹主动脉淋巴结可取样,5% 进行了取样) vs. 第 2 组) 手术 + 淋巴结切除术 (髂骨和闭孔淋巴结,腹主动脉淋巴结取样由外科医生决定)。中/高危患者 (高级别、子宫内膜浸润或 IIA 期) 进一步随机分组到 ASTEC 辅助放射治疗试验 中,33% 的患者随机分组。主要结局指标是总生存期
- 2009 年 PMID 19070889 -- "子宫内膜癌系统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疗效 (MRC ASTEC 试验):一项随机研究。" (Kitchener H, Lancet. 2009 年 1 月 10 日;373(9658):125-36. Epub 2008 年 12 月 16 日)。中位随访 3 年
- 结果:在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组中,9% 的患者有淋巴结受累 (中位切除淋巴结数为 12)。5 年总生存期 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81% vs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80% (无显著性差异);三分之二的患者死于疾病 (无显著性差异)
- 结论:没有证据表明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有益
- 意大利试验 -- 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vs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 随机对照试验。•514 例临床 1988 年分期为 IB-C 期子宫内膜癌 (内膜样或腺鳞癌) 的患者,排除 1988 年分期为 IB 期 FIGO 1 级且术中冷冻病理检查显示为 1 级的患者,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并随机分组到第 1 组)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由外科医生决定) vs 第 2 组) 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可切除触诊直径 >1cm 的肿大淋巴结)。辅助治疗由医生决定。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
- 2008 年 PMID 19033573 -- "早期子宫内膜癌系统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vs 无淋巴结切除术:随机临床试验。" (Pancini, J Natl Cancer Inst. 2008 年 12 月 3 日;100(23):1707-16. 中位随访 4.1 年
- 结果
-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组中位切除淋巴结数 = 30 (盆腔淋巴结中位数 = 26,26% 的患者接受了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 vs 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组 0 (22% 的患者接受了淋巴结切除术)
-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导致更多早期和晚期术后并发症
-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可改善分期 (淋巴结阳性率为 13% vs 3%,P<0.001)
- 辅助治疗无差异 (69% vs 65%,P=0.07 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vs 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 5 年无病生存期无差异 (81% vs 82%,P=0.68),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vs 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 5 年总生存期无差异 (86% vs 90%,P=0.50),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vs 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 结论: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具有预后意义,但没有治疗意义,可改善分期,但不会影响预后。
- 批评:PMID 19509367- 没有进行全身性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辅助治疗不规范,纳入了相对低危人群 (仅 13% 的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
- 结果
- 美国 SEER 数据,2006 年 (1988-2001) PMID 16977653 -- "淋巴结切除术在内膜样子宫体癌中的治疗作用:一项对 12,333 例患者的研究。" (Chan JK, Cancer. 2006 年 10 月 15 日;107(8):1823-30.)
- 基于人群的研究。12,333 例接受过淋巴结评估手术分期的女性;73% 为 I 期。
- 在中/高危患者 (IB G3、IC、II-IV) 中:更广泛的淋巴结切除术 (1、2-5、6-10、11-20、>20) 与 5 年无病生存期的提高相关 (75%、82%、84%、85%、87%,SS);在 IIIC-IV 期:生存获益 51%、53%、60%、72% (SS)
- 在低危患者 (IA G1-3、IB G1-2) 中:淋巴结切除术没有益处
- 结论:在中/高危人群中,淋巴结切除术的范围与生存期的提高相关
- 杜克大学,2005 年 (1973-2002) - PMID 15738538 — "对明显早期子宫内膜癌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术的回顾性分析。" Cragun JM 等人。J Clin Oncol. 2005 年 6 月 1 日;23(16):3668-75。
- 回顾性研究。509 例患者。临床分期为 I-IIA 期。
- 与切除淋巴结 <11 个的患者相比,切除淋巴结 >11 个且肿瘤分化差的患者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均得到改善。切除淋巴结数量与 1-2 级的肿瘤无关。
- 阿拉巴马大学,1995 年 (1969-90) - PMID 7821843 — "子宫内膜腺癌:接受和未接受盆腔淋巴结取样的患者生存率比较。" Kilgore LC 等人。Gynecol Oncol. 1995 年 1 月;56(1):29-33。
- 回顾性研究。649 例患者。比较多个部位盆腔淋巴结取样 (平均取样 11 个淋巴结) 与有限部位取样 (平均取样 4 个淋巴结) 与无取样。
- 结论:接受多个部位取样的患者与未接受取样的患者相比,总生存期得到改善
淋巴水肿风险
- MSKCC,2006 年 (1993-2004) PMID 16740298 -- "子宫体恶性肿瘤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 12 年的经验。" (Abu-Rustum NR, Gynecol Oncol. 2006 年 11 月;103(2):714-8.)
- 回顾性研究。1289 例患者,74 例因其他疾病导致淋巴水肿的患者被排除。中位随访 3 年
- 淋巴水肿发生率:总体为 1.2%;初次手术 2.4% vs. 之后手术 0% (SS);切除淋巴结 >10 个 3.4% vs. 切除淋巴结 <10 个 0% (SS)。发生时间在手术后中位 5 个月;单侧 69%,双侧 31%
- 结论:淋巴水肿风险在初次手术时切除淋巴结 >10 个 (3.4%) 的患者中最高;总体发生率相当低 (1.2%)
淋巴囊肿
- 在接受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手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高达 30%
- 据信是由手术切断或淋巴管结扎不充分引起的
- 淋巴液可能会积聚在各种盆腔和腹膜后区隔
- 小型淋巴囊肿通常会自行消退
- 大型淋巴囊肿可能会引起压迫症状,并可能导致腹胀、腹痛和盆腔疼痛、肾盂积水、膀胱功能障碍、便秘、里急后重、同侧下肢和生殖器水肿以及髂血管血栓栓塞
- 感染可能会导致发烧、寒战和败血症
- 有症状的淋巴囊肿通常首先采用经皮 CT 引导穿刺引流治疗,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待添加
- Creasman WT, Gyn Oncol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