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叠加
经验表明,只要大多数介质中波的振幅足够小,两个在同一物理位置的波就不会相互作用。因此,例如,两个向相反方向传播的波简单地穿过彼此,而不会改变它们形状或振幅。当叠加时,总波位移只是各个波位移的总和。这被称为叠加原理。在足够大的振幅下,叠加原理通常会失效——相互作用的波可能会互相散射、失去振幅或改变形状。
干涉是叠加原理的结果。当两个或多个波叠加时,净波位移只是各个波位移的代数和。由于这些位移可以是正或负的,因此净位移可以大于或小于各个波位移。前者称为相长干涉,而后者称为相消干涉。
让我们看看当我们将两个波数不同的正弦波叠加时会发生什么。图 1.5 显示了波数为 和 的两个波的叠加。请注意,结果是一个波,其波长与两个初始波的波长大致相同,但振幅会根据两个正弦波是同相还是反相而变化。当波处于同相时,会发生相长干涉,而当波处于反相时,会发生相消干涉。
当两个正弦波的波数改变时会发生什么?图 1.6 显示了 和 时的情况。请注意,虽然结果波的波长减小了,但振幅最大的位置在 上的间隔与图 1.5 中相同。
如果我们将波叠加,其中 和 ,如图 1.7 所示,我们会看到最大振幅区域的 间距减少了一半。因此,虽然合成波的波数似乎与分量波的波数的平均值有关,但最大波幅区域之间的间距似乎与分量波的波数差值成反比。换句话说,如果 和 彼此接近,则振幅最大值相距很远,反之亦然。
我们可以用类似图 1.8 所示的图来符号表示构成图 1.5、1.6 和 1.7 的正弦波。图中用垂直线表示每个正弦波的振幅和波数。
波幅较大的区域称为波包。波包将在随后的内容中发挥核心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它们有很好的理解。仅由两个正弦波产生的波包在 轴上没有很好地分离。但是,如果我们叠加许多波,我们可以产生一个孤立的波包。例如,图 1.9 显示了叠加 个波数为 , 的正弦波的结果,其中波的振幅在波数接近 时最大。
特别是,我们假设每个正弦波的振幅与 成正比,其中 和 。构成图 1.9 中波包的每个正弦波的振幅在图 1.10 中以示意图形式表示。
量 控制着叠加正弦波的分布——只有波数在中心波数 附近大约 范围内的那些波,即在这个例子中 ,对总和有显著贡献。如果 改变为 ,使得 范围内的波数对总和有显著贡献,波包会变得更窄,如图 1.11 和 1.12 所示。
被称为波包的波数扩展,它显然起着类似于两个正弦波叠加中波数差的作用——波数扩展越大,波包的物理尺寸越小。此外,波包内振荡的波数近似等于中心波数。
通过数学分析两个正弦波叠加的简单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波包是如何工作的。 让我们定义 ,其中 和 是组成波的波数。 此外,让我们设置 。 图 1.8 图示了 和 。 我们可以写 和 ,并使用三角恒等式 来找到 (2.17)
上述等式最后一行中的正弦因子产生了波包内的振荡,正如之前推测的那样,这种振荡的波数为 ,等于组成波的波数的平均值。 余弦因子以最大振幅区域之间间隔为
- (2.18)
因此,正如我们在前面的例子中观察到的,波包的长度 与波数的扩展 (在本例中,只是两个波数之间的差值)成反比。这种关系是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原理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