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研究/新约注释/哥林多前书/第一章
哥林多前书 1 是保罗给哥林多城的信中的一封信的引言。因此,它包含了保罗通常的致辞,接着是祝福,然后是信件正文的开始。正文从教会内部的分裂开始,显然这在哥林多城正在成为一个问题。接着,保罗引入了他的下一个主题,关于智慧和上帝。
我,保罗,蒙召传扬耶稣基督的信息,与索西班同写信给哥林多教会,以及所有跟随耶稣基督的人。
我希望上帝赐予你们恩典与平安。我感谢他赐予你们基督的恩典。通过他,你们在言语和知识上都得到了祝福,正如他的信息最初传给你们一样。你们将为任何事做好充分的准备,直到他再次来临,当他来的时候,你们将毫无瑕疵。当然,上帝通过他的儿子使一切成为可能。
我敦促你们所有人,你们都要一致,在事业上团结一致。完全像彼此一样。我听说你们互相争论,说:“我跟随保罗”、“我跟随彼得”、“我跟随亚波罗”,甚至“我跟随基督”。我为了你们上十字架了吗?我们应该奉我的名受洗吗?基督有那么多种吗?感谢上帝,我只给你们两个人和一个家庭受洗。如果我做了其他事,你们中许多人可能会声称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而不是奉基督的名受洗。我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受洗,而是为了传扬耶稣基督的信息。
十字架的信息是给那些在行动上无望的人。它是给那些认为自己掌握答案的人。难道不是说“我要摧毁智者的智慧,让聪明人的聪明显得愚蠢”吗?难道上帝没有让老师和学者的智慧显得愚蠢吗?难道他没有让常识变得不那么常见吗?
世界没有通过它的智慧找到上帝,上帝利用了这一点,并通过传播在周围的愚蠢行事。犹太人寻求神迹,希腊人寻求智慧,但两者都能通过基督看到道路,而基督与两者都相矛盾。即使是上帝最愚蠢的事,也超出了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
想想这个世界。有很少的人强壮、聪明或有权势。但上帝通过让最简单的事物成为最强大的事物,来混淆整个体系。这些简单的事物使那些聪明、强壮和高贵的人蒙羞。没有人应该能在上帝面前宣称权力,没有人能在上帝面前选择自己的位置,没有人能吹嘘。只有在上帝里面,你才是智慧的,只有在基督里面,你才能成为公义的、圣洁的、得救的。如果你要吹嘘,就吹嘘主。
这段经文对基督教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本章可以看出,保罗一直在进行受洗,但很谨慎。本章长期以来也被引用为反对不同教派的论据。保罗非常明确地说,所有基督徒都应该在信念上达成一致或做出决定。保罗还在处理教会问题时设定了标准。在介绍一个问题时,他先委婉地提出来,感谢他们所做的一切。他还选择不为自己的任何行为索取功劳,不断提醒他的听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通过基督来完成的。
他在哥林多前书第一章中的信息是团结和谦卑。他严厉批评教会内部任何形式的分裂。他还告诫读者不要沉迷于人类的理想和价值观。他的听众高度重视的东西(现代世界中许多人也是这样),比如智慧、知识和口才,保罗却颠倒过来,提醒他们,真正的力量和救赎只能来自耶稣基督的信息。
哥林多前书在体裁上完全是信函。
1:1-3: 问候
1:4-9: 感谢
1:10-31: 劝诫
第 19 节和第 31 节引用了旧约经文。
这封信是由使徒保罗写给哥林多城的教会的。哥林多是一个重要的希腊港口城市,拥有数千人。因此,它拥有类似于今天任何美国主要城市的几个阶层的人。作为希腊文化的继承人,哲学家和有口才的人受到最高程度的尊重。他们对学习和智慧有着强烈的欣赏。作为一座大城市(可能大约有 10 万人),罪恶猖獗,对世俗享乐的诱惑非常强烈。作为一座港口城市,各种各样的人群聚集在一起,造成了价值观的冲突 (MacDonald)。哥林多前书很可能是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第二封信,如哥林多前书 5:9 所述。
保罗:这封信的作者。保罗在皈依之前,是一位被称为扫罗的犹太律法教师。参见使徒行传 9:1-17。
索西班:可能是哥林多前书的合著者。可能是使徒行传 18:17 中提到的犹太会堂的统治者。
亚波罗:在哥林多城传道的说服力强的人。人们被他的风格吸引。
革来氏:可能是以弗所或哥林多的一个贵族女商人。哥林多教会的成员。(Keener)
革利斯布和该犹:可能是教会中的贵族,反映了拉丁语(罗马)名字。(Keener)
斯提反:信徒,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Keener)
(所有经文将在新国际版翻译的相应注释上方显示)
第 1 节:保罗,蒙神旨意呼召作耶稣基督的使徒,和我们的弟兄所斯提尼,
古代的信函通常以这种从 A 到 B 的标准问候开头。这一节与接下来的两节紧密相连,应该作为一个句子来读(Ellingworth)。保罗与一个名叫所斯提尼的人一起写了这封信,他可能是使徒行传 18:17 中提到的那位传道人。尚不清楚保罗是在所斯提尼陪伴下写这封信的,还是所斯提尼只是同意了信息。无论哪种情况,提到第二个人都是为了让他在信息中获得额外的价值(Faussett)。
第 2 节: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那些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呼求的人——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保罗本可以在这里为自己赢得世俗的赞誉,因为他是在他的第一次访问中建立了这座教会。他选择不这样做,而是强调提醒他们应该关注什么,那就是耶稣(Hindson)。保罗也提醒我们,没有哪个地方对神来说是不道德的,以至于神无法在那里工作,并且通过日常的基督教行为是可以成圣的(MacDonald)。
第 3 节:愿从神我们的父和主耶稣基督那里,有恩典和平安归与你们。
这是罗马书 1:7b 的直接重复。这里使用的“恩典”这个词在希腊人之间有点像标准的问候,虽然这个词的确切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丢失了(Ellingworth)。这类似于我们的“再见”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愿神与你同在”的缩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含义也消失了。一些学者认为,保罗使用的短语提醒我们,恩典是信息来源,而平安是结果(Faussett)。此外,通过将耶稣与神父放在同一句话中,保罗肯定了他的神性(Hindson)。
感恩:1:4-9 节
第 4 节:我常常为你们感谢神,因他在基督耶稣里赐给你们的恩典
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常常”这个词显然是夸张的。虽然保罗一直在为这座教会祈祷,但这并不是他一直在做的事情(Ellingworth)。这句话是保罗传统上在信件开头表达感恩的开头。这里的目的是提醒他们,尽管他要提醒他们的罪恶,但神仍然在他们里面工作。他是在说一些关于他们的好话,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倾听他接下来要说的话(Keener)。
第 5 节:因为你们在基督里,在一切事上,在言语和知识上,都得了丰盛。
这是进一步强调了第 4 节中提到的奉承。保罗称赞他们拥有属灵恩赐;这意味着神正在他们的生活中工作(Ellingworth)。他提到了他即将讨论的一些主要话题,即言语和知识。
第 6 节:因为我们论到基督的见证,在你们中间是坚固的。
正是通过向哥林多人传讲,属灵恩赐才得以兴旺。通过道,他们获得了信心,通过信心,他们获得了恩赐,特别是言语和丰富的知识(属灵知识)的恩赐(MacDonald)。
第 7 节:所以你们在一切恩赐上都不缺乏,等候我们主耶稣基督显现。
这是一般性陈述,即哥林多人确实拥有属灵恩赐。然而,保罗仍然在奉承哥林多人,这样他就可以更容易地将严厉的话说给他们。拥有恩赐本身并不是他们正在做神的工作的标志。圣灵的果子是拥有圣灵的结果(MacDonald)。
第 8 节:他必坚固你们到底,使你们在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日子,无可责备。
尽管有争议的教会中存在着所有问题,但保罗仍然对他们抱有希望。他明确表示,使他们保持活跃和坚强,不是他们的努力,而是神的旨意。他表示相信,鉴于神在罪恶中建立一座教会所做的一切工作,神不会让这座教会失败(MacDonald)。
第 9 节:那召你们与他儿子耶稣基督我们主,相交的神是信实的。
这里“相交”这个词对于希腊人来说是一个奇怪的词。直到那时,如果他们崇拜任何神,更多的是为了安抚他们的神而进行的一种仪式。随着基督教的引入,与神建立亲密关系的想法是革命性的(Keener)。“信实”遵循了这种想法,因为它不像以前人们称狗或仆人那样信实。这是一个提醒神对他的子民的应许会实现(Ellingworth)。
教会中的分裂:1:10-17 节
第 10 节:弟兄们,我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劝你们,务要同心,言语也当一致,使你们在基督里意见相同,没有分党。
在那个时期,“藉着…的名”这句话具有强大的力量。帝国政府的使者通常会“以统治者的名义”被派出去。使者应该获得与统治者本人所赋予的完全相同的权力。保罗利用这一点来施加压力,说明哥林多人应该思想一致、心意一致或决定一致。这里的重点不是保持作为一个大型人群集会敬拜,而是作为一个身体行动,在他们所相信的事情上完全一致(Ellingworth)。这意味着只有通过所有的人都称自己为基督的门徒,而不是某个人的门徒,他们才能获得这种合一(MacDonald)。
第 11 节:弟兄们,革来氏家的人,来告诉我你们中间有些纷争。
保罗正在使用策略向哥林多人介绍他所知道的他们的分歧。通过没有直接说出他的消息来源,他做了相当于英语短语“一只小鸟告诉我”的事情(Ellingworth)。
第 12 节:我的意思就是说,你们中间有人说,我是属保罗的;有人说,我是属亚波罗的;有人说,我是属矶法的;有人说,我是属基督的。
重要的是要注意,保罗并没有抓住机会奉承自己。他称那些宣称效忠于他的人与那些站在更雄辩的亚波罗身后的人一样有罪(Faussett)。“我是属基督的”的最后一句声明似乎与这些声明格格不入,因为这是保罗希望他们说的话。这里可能意味着,这些人说只有他们是基督的门徒,这排除了他们中的一些基督徒弟兄,从而造成了保罗正在谈论的分裂(MacDonald)。
第 13 节:基督是分裂的吗?保罗为你们钉十字架了吗?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洗的吗?
保罗开始使用经典的辩论技巧,将反对派的立场简化为看似毫无疑问地荒谬的东西。这里使用的讽刺意味是不可否认的,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显然都是“否”(Keener)。
第 14 节:我感谢神,除了革来氏和该犹以外,我并没有给你们中间一个人施洗。
这可能是保罗在对自己说点题外话。最好将它与第 15 节以及可能与第 16 节合并成一个单独的诗句(Ellingworth)。
第 15 节: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的。
保罗提醒读者,基督徒的唯一目的归根结底是基督,而不是人(MacDonald)。
第 16 节:(是的,我还给司提反家的人施洗;除了他们以外,我记不清还给别人施洗没有。)
这节经文非常不寻常,因为它是一个保罗对自己说的旁注(Ellingworth)。然而,在历史上,这有时被认为是命令婴儿洗礼的理由。背后的推理是,这户人家可能包含婴儿或儿童,并且他们也被施洗了。这不太可能是保罗的意图(Faussett)。
第 17 节:因为基督差我,不是叫我施洗,乃是叫我传福音;并非用智慧言语,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保罗在这里提出了一些观点。首先,他提醒读者,福音的信息不在于语言的修辞或雄辩,而在于十字架的力量。希腊人非常欣赏智慧,而十字架上的救主这个想法似乎是愚蠢的,但保罗认为它是智慧。这里的另一个观点是,保罗承认洗礼,但他并没有说力量在于洗礼的行为。他认识到他的目的是传道,而不是执行仪式(MacDonald)。
基督是神的智慧和能力:1:18-2:5 节
第 18 节: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是神的大能。
保罗在这里提出了基督徒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观点。他提醒读者,只有两种看待十字架的方式,即愚蠢或拯救的力量。这强调了基督徒需要以非黑即白的方式看待世界。福音中的任何内容都无法吸引哥林多人所极度热爱的高傲或知识。保罗提醒他们,世界上真正的力量在于十字架(MacDonald)。此外,这里的愚蠢对于那个时代的读者来说会更加明显,因为十字架刑是当时被认为是最可耻的处决方式之一。保罗写道,神的力量可以将最不可能的行为转化为最强大的效果(Keener)。
第 19 节:因为经上说:“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我要废掉聪明人的聪明。”
这是一个引用以赛亚书 29:14 的经文。这节经文的上下文对于理解这段经文尤为重要。在以赛亚的时代,犹大国刚刚与埃及结盟,为即将到来的西拿基立的入侵做准备,而不是依靠神的权能来保护他们。过去伟大的君王寻求神的道路,最终取得了胜利,而历史上那些寻求人道的人最终都失败了。那个时代的君王希西家,顺服了神的道路,最终赢得了战争。这节经文提醒读者,有时那些看起来最明智、最谨慎或甚至最显而易见的做法,在神的眼中可能是错误的。神的权能凌驾于所有地球上的道路之上(MacDonald)。
第 20 节:智慧人在哪里?文士在哪里?这世代的辩论家在哪里?神岂不是叫世人的智慧成了愚拙吗?
一些翻译用“抄写员”代替“学者”。这两个词大致可以互换。这里的“世界”指的是所有人,而不是地球(Ellingworth)。
第21节:因为世人凭着自己的智慧,不认识神,神就乐意借着人所当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
本节经文的信息对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对哥林多人来说不亚于对现代基督徒来说。这提醒我们,没有人能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上帝。尽管历代有无数哲学家、学者和教师,但人类的知识和理解永远无法揭示上帝。只有在福音书中,人类才能找到救赎(MacDonald)。
第22节:犹太人求神迹,希腊人求智慧,
这是对上一节经文的重申。保罗举出了人类在十字架以外寻找上帝的具体例子。犹太人被领出埃及时看到了十灾,但这仍然不足以永远说服他们上帝的爱(Ellingworth)。
第23节:我们却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对犹太人是绊脚石,对外邦人是愚拙,
传讲基督牺牲的行动证明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正是由此建立了基督教的永久教会(Faussett)。对犹太人和希腊人/外邦人来说,这看起来极度荒谬,这是一个被贴上异端和罪犯标签的人死亡的故事(MacDonald)。
第24节:但对于蒙召的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基督就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应该注意保罗在这里的用词。他使用的是“蒙召的人”,而不是更现代的“基督徒”。虽然无意为之,但保罗提醒读者基督教的最初定义。
第25节:因为神的愚拙,比人的智慧更聪明;神的软弱,比人的力量更强。
这一点应该非常谨慎地阅读。保罗并不是说上帝是愚蠢或软弱的。他指出了这种状况的讽刺之处。有时看起来最软弱或最愚蠢的上帝行为,是超乎人类理解范围的。除此之外,即使这些行为,也比人类所能做出的任何事情都更明智、更强大。
第26节:弟兄们,你们蒙召的时候,想想你们是怎样的人。在人看来,你们中间有智慧的不多,有权势的不多,出身高贵的也不多。
作为提醒,当时的社会是等级森严的。那是一个地位由出生时的出身决定的社会。然而,世俗标准不适用于上帝(Ellingworth)。此外,保罗说“不多”,而不是“没有”。这种措辞上的细微变化为所有人留出了空间,尽管耶稣教导富人进天国更难。上帝经常会忽略人类认为最有可能是他工具的人(MacDonald)。
第27节:神却拣选了世人眼中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神拣选了世人眼中软弱的,叫有力量的羞愧。
这指的是上帝的一些奇怪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犹太人和基督教历史上一些最具影响力的事件。耶利哥的城墙因吹号环城而倒塌,基甸的军队在上帝减少他们人数的情况下获得了胜利,参孙用下颌骨作为武器打败了军队,耶稣用少量面包和几条鱼喂饱了成千上万的人(MacDonald)。
第28节:神拣选了世人眼中卑贱的,被人厌弃的,那无有的,要废掉那有的,
正是从最低微、最被憎恨、最被蔑视的事物中,上帝创造了希望(MacDonald)。
第29节:叫无论什么有血气的,在神面前都不能夸口。
这里的夸口,可以更好地理解为试图显得比别人好。尤其是在上帝面前,这种社会秩序的颠倒破坏了试图以榜样来显耀的企图(Ellingworth)。
第30节:你们在基督耶稣里,是蒙神恩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这里的基督被比喻为智慧。作为基本定义,公义是通过基督使上帝的能力使事情变得正确。圣洁是使某物变得神圣,或将其区别开来。救赎是从罪恶的束缚中获得自由。(Ellingworth)。
第31节:正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
这是耶利米书9:24的引用。然而,措辞对于理解来说很别扭,可能最好理解为“夸口的,应当因为为我们所做的事而夸口”(Ellingworth)。或者,“夸口的,应当因为拥有和理解上帝而夸口”(Keener)。
启示:在加拉太书1:12中使用的启示的希腊语是ἀποκάλυψις,除了启示录之外,启示录都是启示性的意象,因为它是一本启示性的书;然而,保罗所指的启示更像是通过基督认识上帝。“约翰福音开头的那首基督赞歌(约1:1-18)奠定了基调,它将基督描绘为上帝的启示之言,人们在其中认出了上帝的荣耀(圣经意象词典)”。旧约更多地指的是显现的上帝。自从人类堕落之后,上帝只在显现或说话以向他的子民揭示他的旨意。在旧约中,上帝通过自然揭示自己,他的启示有很多例子。例如,摩西和燃烧的荆棘,上帝在旋风中向约伯显现。他还通过梦境向人们启示自己(圣经词典)。等等是上帝在旧约中赐予启示的方式。
加拉太/地点和人民
加拉太人是一个起源于凯尔特人的部落,他们在公元前三世纪从欧洲迁移而来(NIB)。并在现在的安卡拉定居,公元前25年,奥古斯都建立了加拉太行省,这扩大了加拉太人的领土。没有人确定保罗写信给的加拉太教会在哪里。他们可能是在民族加拉太地区(北加拉太)或罗马行省加拉太地区(南加拉太)(NIB)。当时罗马行省是安纳托利亚中部的一个大区域,即现在的土耳其,加拉太土地延伸到伊哥尼翁、路司得和特庇,这些城市在使徒行传中被提及,表明保罗和巴拿巴在那里进行了传教工作。然而,保罗在这封信中没有提到任何城镇或城市,这使得很难找到加拉太教会在哪里。同样,我们也不知道有多少教会(NIB)。人们试图找到路加在使徒行传中的叙述与保罗书信之间的联系。如果他们的目标是南加拉太及其教会,而这些教会是在他的“第一次传教旅程”期间建立的,那么它将与使徒行传13-14一致,或者如果它是针对北加拉太的,那么它们是在他的“第二次传教旅程”期间建立的,将与使徒行传16:6一致。知道书信的目标在哪里不会改变翻译或其含义;然而,它带来了对书信年代的确定性。
保罗写这封信的原因
由于作者自称是使徒保罗,并且该文件本身或早期教会传统中没有任何其他信息对保罗的作者身份提出质疑。在信的开头几章中,保罗讲述了他从大马士革路上的呼召,一直到他写信给他们的经历。(解释)鉴于保罗将这封信寄给了“教会”,这意味着它是一封循环信,旨在在加拉太的各个教会中宣读。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他没有提到任何特定的城市或城镇(NIB)。在之前的信件中,保罗问候教会的方式也暗示了写信的原因。例如,在哥林多前书中,他问候并强调他们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的”。随着信件的继续,我们了解到他正在写信给他们关于成圣和使用他们的属灵恩赐(NIB)。遵循加拉太书中的这种模式,保罗以他是一位使徒,奉神而不是人的差遣来问候。这可能意味着保罗在维护自己作为使徒的地位,因为存在质疑或指控(NIB)。保罗在问候之后,通常也会感谢神眷顾他所写的教会,但在给加拉太教会的信中他没有这样做。他直接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加拉太的教会已经背离了根本原则,即因着耶稣而得神的恩典。他们已经“背弃”了他。保罗与加拉太的教会有着良好的关系。当他在那里的时候,他们热情地接待了他,张开双臂欢迎他,并认真听取了他的教导。(解释)当他写信给他们的时候,他提醒他们之前圣灵活跃在他们信仰社区中,并发生过神迹。他们已经失去了对这些的认识,因为其他传教士前来试图强迫犹太律法强加给外邦人。保罗惊讶地发现他们如此容易被说服。 “…要受割礼就是放弃基督所赐的自由,转而接受一种不再具有相关性的仪式,这只会导致重回奴役。(解释)” 割礼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神与亚伯拉罕立约的创世记 17:10-14:“这是我与你和你子孙后代之间永远立的约,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 (创 17:10 NASB)”这段经文继续说,甚至他的仆人等等也要受割礼。这是一种将神的子民区分开的方式。当耶稣来到世上传道,并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时,一个新的约立下了。正如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让门徒喝葡萄酒时所说:“他说:‘这是我的血,是为许多人流出的新约的。 (马可福音 14:24 NASB)’”在这个新约之后,许多人开始相信割礼不再必要。加拉太人认为他们需要受割礼才能上天堂,这让保罗担心他们可能听信了其他一些说法,并开始效仿。此外,当保罗写信时,他是带着许多情绪和强烈的感情来写的。他并没有掩盖自己感到沮丧的心情(解经家)。
Ellingworth, Paul; Hatton, Howard. 哥林多前书:保罗给哥林多人第一封信的翻译手册. 修订版. 纽约:联合圣经公会. 1995. 通过 Logos 3.0 获取。
Faussett, A.R. 圣经全书批判与解释性注释. 华盛顿州奥克港. 1997. 通过 Logos 3.0 获取。
Hindson, Edward; Knoll, Woodrow. K.J.V圣经注释. 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托马斯·纳尔逊出版社. 1994. 通过 Logos 3.0 获取。
Keener, C.S. IVP圣经背景注释:新约(罗马书 16:27-哥林多前书 1:31). 伊利诺伊州唐纳斯格罗夫:当代福音出版社. 1993. 通过 Logos 3.0 获取。
MacDonald, William. 信徒圣经注释. 田纳西州纳什维尔:托马斯·纳尔逊出版社. 1995. 通过 Logos 3.0 获取。
新解经家圣经. XI. 田纳西州纳什维尔:艾布灵顿出版社, 2000. 印刷版。
Ryken, Leland, James Wilhoit, and Tremper Longman. 圣经意象辞典. 伊利诺伊州唐纳斯格罗夫:当代福音出版社, 1998. 印刷版。
Cousar, Charles. 解经:为教导和宣讲而进行的圣经注释. 36. 路易斯维尔:约翰·诺克斯出版社, 1982. 印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