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历史语言学
语言学 |
00. 导论 |
---|
理论语言学 |
01. 语音学 • 02. 音韵学 • 03. 形态学 • 04. 句法学 • 05. 语义学 • 06. 语用学 • 07. 语篇分析 |
语言作为符号 |
08. 符号学 • 09. 手语 • 10. 正字法 |
语言与人类思维 |
11. 心理语言学 • 12. 神经语言学 • 13. 语言习得 • 14. 进化语言学 |
语言的多样性 |
15. 类型学 • 16. 历史语言学 • 17. 方言学和克里奥尔语 • 18. 社会语言学 • 18. 人类学语言学 |
附录 |
词汇表 • IPA 图表 • 进一步阅读 • 参考书目 • 许可证 |
历史语言学,也称为语文学,是研究语言如何发展到其现在形式的学科。这可以包括语言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的旧版本的变化,或者语言的历时变化,以及外来词和新词的词源学。由于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发生的变化被称为外部变化;那些没有由外生因素引起的变化被称为内部变化。
长期以来,人们知道语言可以演变成新的语言,这基于拉丁语演变成通俗拉丁语,然后演变成罗曼语族,包括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罗马尼亚语。然而,历史语言学这一领域相对较新,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传统上,历史语言学试图通过比较法来重建祖先语言。比较法试图在语言之间找到规律的语音变化。比较重建基于几个原则,包括
- 多数原则:如果在一组同源词(不同语言中具有相同起源的词)中,大多数词共享某个特征,那么该特征可能存在于较早的语言中。
- 最自然发展原则:某些类型的语言变化比其他变化更常见。例如
- 塞音变为摩擦音。
- 词尾的元音消失。
- 词尾的辅音从浊音变为清音。
- 两个元音之间的辅音从清音变为浊音。
考虑这个汉语词泽的例子,'沼泽',或者'毛泽东'中的'ze'
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 | Ze |
粤语 | Zaak |
宝安客家话 | Cak |
闽南语 (台湾话) | Tik |
上海话 (吴语) | Zah |
请注意,Zah 中的'h'结尾是喉塞音,而'z'是清塞擦音。根据多数原则,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原始词可能以'z'开头,以'k'结尾。
一般来说,多数原则在重建中仅在没有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才优先考虑。几个方言或后代语言可能偶然或通过创新方言分裂来创建更多共享其创新的方言,而共享原始语言中不存在的创新。例如,我们发现英语的几个方言有一个音韵规则,即词尾的 r 音会被删除:在标准英式英语中,"butter" 这个词的发音是 /ˈbʌ.tə/(butt-ah)。我们发现大多数英语方言也是这样
美式英语 | /ˈbʌ.təɹ/ (butter) |
标准英式英语 | /ˈbʌ.tə/ (buttah) |
新西兰英语 | /ˈbʌ.tə/ (buttah) |
南非英语 | /ˈbʌ.tə/ (buttah) |
根据多数原则,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能会得出结论,原始发音没有 r 音,而是在美式英语中添加了 r 音。然而,RP、NZ 和 SA 英语都是 19 世纪英国英语的后代,事实上,英国英语经历了 r 音删除的语音变化,这种变化被其所有子方言继承,而美式英语保留了更早的形式,因为它在语音变化之前就从英国英语中分离出来了。
语音变化是历史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变化有几种类型
- 音位移位:一个词中的两个音被颠倒,例如 nuclear → newkiller。
- 插入:在词语中间添加一个音,例如拉丁语 tremulare → 法语 trembler
- 首音添加:在词语开头添加一个音,例如拉丁语 schola → 法语 école
- 同化:一个音变得更接近附近的音,例如拉丁语 octo → 意大利语 otto
- 音弱化:使辅音更响亮,例如拉丁语 vita → 西班牙语 vida
格林法则是最著名的语音变化之一。它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系统性语音变化,它彻底改变了历史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它描述了原始印欧语(演变成梵语、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曼语族(英语、德语、荷兰语...))如何演变成原始日耳曼语(日耳曼语族的共同祖先)。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在链移的意义上形成了连续的阶段。这些阶段通常按如下方式构建
- 原始印欧语的清塞音变为清摩擦音。
- 原始印欧语的浊塞音变为清塞音。
- 原始印欧语的浊送气塞音变为浊塞音或摩擦音(作为变体音)。
这种链移可以抽象地表示为
- bʰ > b > p > ɸ
- dʰ > d > t > θ
- gʰ > g > k > x
- gʷʰ > gʷ > kʷ > xʷ
这里每个音向右移动一个位置,以获得其新的音值。ɸ是清双唇摩擦音,x是清软颚摩擦音。'w'表示唇化。
句法变化在历史语言学中也很常见。考虑以下古典汉语与其普通话翻译之间的比较(注意使用的转写使用了普通话的发音)
吾誰與歸
Wu shui yu gui
我 哪个 和 回去
我和誰一起歸去
Wo he shui yiqi guiqu
我 和 哪个 一起 回去
在第一个句子中,发生了移动:和从哪个之前移动到它之后。这在普通话中无法发生,是一个句法变化的例子。
借词是指从一种语言中借用单词并将其融入另一种语言词汇的过程。例如,英语从意大利语中借用了forte,从法语中借用了faux pas,从汉语中借用了ketchup,从葡萄牙语中借用了palaver等等。一种特殊的借词类型是“仿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源语言中的单词元素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一个著名的例子是skyscraper这个词,它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如法语的gratte-ciel或scrape-sky。
新词是指一个新词。它可以通过造词来形成,即人们实际上创造一个词。一个例子是canola,它是转基因油菜籽,还有nylon。像nylon这样的词被称为人名词,因为它们是从地名或人名派生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是纽约和伦敦。
语义变化是指单词或语素意义的变化。关于语义变化有多种理论。语义变化中的几个过程包括
- 缩小:词义从广义变为狭义。在古典汉语中,qizi指妻子和孩子;在普通话中,它只指妻子。
- 扩大:词义从狭义变为广义。在古典汉语中,jiang和he指长江和黄河,但现在是河流的通用词。
- 转喻:有时,词义可以通过转喻来改变,例如汉语sheji,它过去指土地和谷物的诸神。由于古代国王会祭拜这些神灵,这个词后来获得了国家的含义。
- 提喻:有时,词义可以从部分转移到整体。例如,汉语ji过去指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份,但现在表示季节。
- 隐喻:有时,词义可以通过隐喻来改变,例如broadcast,它过去指播种,但现在指传播信息。
- 夸张:词义从弱变强。例如,kill过去指折磨,但现在指屠杀。
- 轻描淡写:词义从强变弱。例如,astound过去指被雷击中,但现在指强烈地惊讶。
有些词可能会经历其中几个变化。例如,ji最初指的是家庭中最小的孩子。这个意思通过隐喻扩展到一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然后,它通过提喻扩展到季节。后来,它通过扩大扩展到表示一段时间。
由约瑟夫·格林伯格提出的一种新的历史语言学方法被称为大量比较。这种方法仍然存在争议。格林伯格构建的大多数语系没有得到大多数语言学家的认可;然而,亚非语系和尼日尔-刚果语系已经被几乎完全接受,尼罗-撒哈拉语系也已经被接受,但有一些保留意见,许多语言学家将其拆分为几个不同的语系。
大量比较的原理是,语言通常不会借用非常基本的词汇,比如代词,尽管在混合语言中存在借用现象。因此,他寻找一般的相似性,并假设词语可以发生语义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