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加拿大刑法/罪行/欺诈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欺诈
380 条 刑法
选举/认罪
检察官选举混合(低于)
可公诉(高于)
简易程序判决
最高6 个月监禁或 5,000 加元罚款(低于 5,000 加元)
可公诉程序判决
最低2 年监禁(超过 100 万加元)
最高14 年监禁(超过 5,000 加元或遗嘱)
2 年监禁(低于 5,000 加元)
参考文献
犯罪要素
量刑原则
量刑摘要

欺诈
380. (1) 凡以欺骗、虚假或其他欺诈手段,无论是否属于本法意义上的虚假陈述,诈骗公众或任何个人,无论是否确定,任何财产、金钱或有价证券或任何服务,

(a) 犯可公诉罪,可处以不超过十四年的监禁,如果罪行的对象是遗嘱文件,或者罪行的对象价值超过五千加元;或
(b) 犯
(i) 可公诉罪,可处以不超过两年的监禁,或
(ii) 可处以简易程序判决,

如果罪行的对象价值不超过五千加元。
...
R.S., 1985, c. C-46, s. 380; R.S., 1985, c. 27 (1st Supp.), s. 54; 1994, c. 44, s. 25; 1997, c. 18, s. 26; 2004, c. 3, s. 2; 2011, c. 6, s. 2.


刑法

罪行的证明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身份 被告
  2. 日期和时间 事件
  3. 管辖权 (包括地区和省份)
  4. 申诉人拥有有价值的东西 (财产、金钱、有价证券或服务)
  5. 被告剥夺申诉人有价值的东西 有失去有价值东西的风险
    1. 任何作出的虚假陈述
    2. 支付给被告的金钱或有价值的财产
    3. 支付给被告金钱的原因
  6. ♰ 财产、金钱或服务的拥有权、价值和连续性,包括是否超过 5,000 加元(对于 380(a))或低于 5,000 加元(对于 380(b))-- 根据第 491.2 条和第 657.1 条传唤证人或提交文件。
  7. 剥夺必须由欺骗、虚假或其他欺诈手段引起;(参见 加拿大刑法/因果关系)
  8. 被告有意欺诈申诉人 知道行为可能导致剥夺[1]

涉及文件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 日期和时间 任何虚假文件
  2. 管辖权 (包括地区和省份) 文件签署的地方
  3. 身份 签署文件的人
  4. ♰ 是否有任何文件是根据加拿大证据法 “在正常业务过程中” 制作的

基本要素以粗体显示。[2]

  1. 另请参阅 R. v. McCarthy, 2008 CanLII 49582 (ON SC) 在第 12-20 段
  2. R. v. Garrick, 2012 ONSC 725 在 126 处,关于欺诈案

犯罪构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刑法中没有明确定义欺诈。基本定义要求“不诚实”和“剥夺”的要素。[1]

罪行的犯罪构成,当满足以下条件时便成立:[2]

  1. 存在欺骗、虚假或其他欺诈手段的禁止行为;以及[3]
  2. 存在由禁止行为引起的剥夺。无论是实际损失还是金钱利益的风险。
  1. R. v. Olan, [1978] 2 S.C.R. 1175, 5 C.R. (3d) 1, 41 C.C.C. (2d) 145 在 150 处,由 Dickson J. 撰写(“法院出于正当理由,一直不愿尝试对‘欺诈’进行任何形式的详尽定义,但根据相关权威,可以肯定地说,有两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即‘不诚实’和‘剥夺’。为了成功,控方必须证明不诚实的剥夺。”)
  2. R. v. Zlatic, (1993), 79 C.C.C. (3d) 466
  3. 例如,关于剥夺行为,请参阅 R. v. Kwaidah, [2010] N.J. No. 222 (C.A.),在第 26 段和 R. v. Lauer, [2011] P.E.I.J. No. 9 (C.A.),在第 79 段

犯罪意图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犯罪意图是主观上意识到实施禁止行为,并意识到剥夺他人财产的风险。[1] 行为的“道德或诚实”个人感受不相关。[2]

剥夺风险意识包括鲁莽。[3]

使用被告对来源故意无视的资金被认为是不诚实的。[4]

错误地认为受害者欠被告钱不能证明以欺骗手段收取债务是合理的。[5]

被告仅仅“希望剥夺不会发生”,并不是一种辩护理由,因为被告知道自己正在进行一项可能导致剥夺的禁止行为。[6]

在社会救助或福利欺诈中,被告不需要知道该规定禁止虚假申请。[7]

  1. R. v. Théroux, 1993 CanLII 134 (SCC), [1993] 2 S.C.R. 5, at paras. 24, 27, 28 and 39
  2. 上文
  3. R v Zlatic
    R. v. Wolsey, 2008 BCCA 159 at paras 28 to 31
  4. R. v. Zlatic, 1993 CanLII 35, (1993), 79 C.C.C. (3d) 466 (S.C.C.) at 478
  5. R. v. Must, 2011 ONCA 390
  6. R v Emms 2010 ONCA 817 at para. 32
  7. R. v. Bavarsad, 2007 BCCA 527

欺骗或虚假

[edit | edit source]

“欺骗”是指“一个人明知不实或有理由相信不实,却冒着风险说出不实言论,以诱使另一个人按真实情况行事,从而损害另一个人利益。”

“虚假”是指“故意撒谎”。

“不诚实”是根据客观标准确定的,该标准由一个合理的人认为不诚实。 [1] 不诚实还包括不公开,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合理的人会认为不诚实。 [2]

一家经销商被发现犯有欺诈罪,因为他们将出售的车辆错误地描述为新车,而实际上是二手演示模型。 [3]

  1. R. v. Mercer 1998 CanLII 18029 (NL CA) at 13
    Théroux, at para 39
  2. R. v. Zlatic, [1993] 2 S.C.R. 29
  3. R. v. Ontario Chrysler (1977) Ltd. (1994), 2 M.V.R. (3d) 239, 69 O.A.C. 185 (C.A.)

其他欺诈手段

[edit | edit source]

“其他欺诈手段”是指“比欺骗或虚假涵盖更广泛的术语。它包括任何其他手段,这些手段不属于欺骗或虚假,但根据合理人的标准被认为不诚实”,但包括所有其他被“视为不诚实”的手段。 [1] 行为是否符合“其他欺诈手段”是一个事实问题。 [2]

犯罪行为问题是客观确定的,即一个合理的人是否会认为该行为“不诚实”。 [3]

行为类型包括: [4]

  1. 滥用公司资产
  2. 违反信托
  3. 不公开重要事实 [5]
  4. 未经授权转移资金或财产
  5. 违反合同义务

这些“其他欺诈手段”类别可以涵盖许多场景。

资产滥用
欺诈包括将公司资产用于个人目的。 [6]

董事将资产用于不符合公司最佳利益且非合法目的,则该董事可能要对欺诈负责。 [7]

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裁兼唯一股东将客户的钱转到他个人账户而不是公司账户,被判犯有欺诈和盗窃罪。 [8]

另见:R v Black (1983) 5 CCC (3d) 313 (ONCA)

重要信息不公开
被告在购买大楼时,没有告诉投资者,他个人购买了该大楼并以盈利的价格转售。 [9]

如果检方依赖于重要信息不公开,则必须存在公开的义务,通常是由各方之间关系产生的。 [10]


  1. R. v. Mercer 1998 CanLII 18029 (NL CA), (1998), 160 Nfld. & P.E.I.R. 174 (N.L.C.A.) at 13
    R. v. Olan et al., 1978 CanLII 9, [1978] 2 SCR 1175 at p. 1180
  2. Nightingale, The Law of Fraud and Related Offences at 3.1(a)(i)
  3. Nightingale, at 3.1(a)(i)
  4. Nightingale, at 3.1(b)
    some listed in R v Theroux at 204
  5. R. v. Olan et al., 1978 CanLII 9, [1978] 2 SCR 1175
    Zlatic (1993), 79 C.C.C.(3d) 466 at 477 (S.C.C.), (“other fraudulent means has been used to support a conviction in situations involving the non-disclosure of important facts”)
  6. Criminal Fraud by J. Douglas Ewart (Toronto: Carswell, 1986) at p. 85
  7. Cox and Olan
  8. R. v. Verville (1999), 140 (3d) 293 (Que. C.A.)
  9. R. v. Emond (1997), 117 C.C.C. (3d) 275 (Que. C.A.)
  10. R. v. Monkman (1980), 4 Man. R. (2d) 352 (Co. Ct.)
    R. v. D’amour 2002 CanLII 45015 (ON CA), (2002), 166 C.C.C. (3d) 477 (Ont. C.A.)
    R. v. Vanderveen, 2002 BCSC 236 (CanLII)
    R. v. Easte, 2002 BCSC 615
    R. v. Feddema, 2005 ABCA 236

禁止后果

[edit | edit source]

剥夺或剥夺风险
剥夺的要求“只要证明受害者经济利益受到损害、不利或不利风险即可满足。欺诈的结果并不一定要造成实际经济损失。” [1]

为了证明“不诚实剥夺”,还需要证明,如果受害者知道事情的真相,他们不会允许发生剥夺。 [2]

实际损失不是必需的,只要证明存在损失风险就足够了。 [3] “剥夺”包括剥夺风险。 [4]。它还可能包括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5]

被告不需要获得任何财产就能完成犯罪。因此,如果被告因财产归属他人而被剥夺财产,就足够了。 [6]

因果关系
检方还必须证明,所使用的欺诈手段确实导致了欺诈。 [7]

  1. R. v. Olan et al., 1978 CanLII 9, [1978] 2 SCR 1175 41 C.C.C. (2d) 145 at 149 at 150
  2. R. v. Knowles (1979), 51 C.C.C. (2d) 237 (Ont. C.A.)
  3. R. v. Drabinsky, [2011] O.J. No. 4022 (C.A.), at para 82
  4. Olan (“It is not essential that there be actual economic loss as the outcome of the fraud.") at para 13
  5. Olan
  6. R. v. Huggett (1978), 4 C.R. (3d) 208, 42 C.C.C. (2d) 198 (Ont. C.A.)
  7. See R. v. Winning (1973), 12 C.C.C. (2d) 449

管辖权

[edit | edit source]

一般来说,罪行的管辖权包括做出虚假陈述的地方、准备或签署虚假文件的地方,或发生剥夺的地方。

为了吸引法院的管辖权,构成犯罪的大部分活动必须发生在法院的管辖范围之内。 [1]

  1. Re Libman and R., [1985] 2 S.C.R. 178

财产证明

[edit | edit source]
所有权证明

文件承认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另请参阅:商业记录金融机构记录

《加拿大证据法》提供了一些快捷方式来接收特定文件。

根据第 30(1) 条,“在法律程序中,如果关于某事项的口头证据可被接收,则在该法律程序中,在制作该记录时,按惯常和正常商业流程制作的包含有关该事项的信息的记录,在出示该记录时,可被作为证据接收。”

根据第 30(7) 条,申请人必须在“至少七天前通知”其打算根据本条出示记录的意图,“除非法院另有命令”,并且必须在收到对方通知后的 5 天内出示该记录以供检查。

宪章问题
从被告处获得的文件,这些文件是通过有权势者(例如社区服务部门的代理人)强迫获得的,并不违反免受自证不利权,因为这些文件不是认罪供词,并且是在国家强迫之外存在的。[1]

  1. R. v. D'Amour, [2002] O.J. No. 3103, 166 C.C.C. (3d) 477 (Ont. C.A.) - 案例工作者强迫被告提供 T-4 凭证

其他问题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被告是否知道欺诈行为的受害者(人)的身份,这并不重要。[1]

当事人
在有多方参与构成欺诈行为的情况下,如果当事人做出的贡献超出了微不足道的范围,则刑事责任适用。[2]

仅仅遵循上司或雇主的指示通常不是辩护理由。[3]

企图
根据第 660 条,如果未构成已完成的欺诈,法院必须作为法律问题,考虑对企图欺诈的替代定罪,无论该定罪是否由检察官提出。[4]

如果受害者在被剥夺财产或金钱之前发现了欺骗行为,则企图欺诈可能适用。[5]

  1. R. v. Warren, 2010 NLCA 29 - 被告不知道欺诈行为会转移到第二个受害者,但仍因第二个受害者被定罪
  2. R v Park 2010 ABCA 248 at para. 29
  3. R. v. Lemire, [1965] S.C.R. 174
  4. R. v. Reis, 2003 MBCA 98
  5. Reis

案例摘要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 1892 年《刑法典》第 394 条中创建了“串谋欺诈”罪。(S.C. 1892, c. 29) 这是直到 1948 年唯一的与欺诈相关的罪行。

1948 年,“串谋欺诈”罪被修改,取消了该罪行的串谋要求。(SC 1948 c 39, s. 444)

该法还在 1954 年和 1997 年进行了修改。

1985 年,欺诈的标的额从 200 美元增加到 1,000 美元。

1988 年,添加了第 492.1 条和第 657.1 条,为证明提供快捷方式。特别是简化了所有权、价值和连续性的证明。

1995 年,欺诈的标的额从 1,000 美元增加到 5,000 美元。

1997 年,欺诈被修改为包括“服务”。

2004 年,第 380(1)(a) 条被修改,将最高刑罚从 10 年增加到 14 年。此外,还添加了第 380.1 条。

2011 年 11 月,添加了第 380(1.1) 条,包括对超过 100 万美元的罪行判处最低刑期。此外,第 380.1 条被修改,改变了加重情节。此外,还添加了第 380.2 条、第 380.3 条和第 380.4 条。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基于欺诈的罪行

  • 对政府的欺诈行为 (第 121 条)
  • 公职人员的违反信任罪 (第 122 条)
  • 欺诈性隐瞒 (第 341 条)
  • 利用邮件进行欺诈 (第 381 条)
  • 欺诈性操纵股票交易 (第 382 条)
  • 内幕交易 (第 382.1 条)
  • 股票或商品博弈 (第 383 条)
  • 经纪人通过为自己账户出售而减少股票 (第 384 条)
  • 欺诈性隐瞒产权文件 (第 385 条)
  • 欺诈性登记产权 (第 386 条)
  • 欺诈性出售房地产 (第 387 条)
  • 误导性收据 (第 388 条)
  • 欺诈性处置预支款项的货物 (第 389 条)
  • 根据《银行法》进行欺诈性收据 (第 390 条)
  • 处置财产以欺骗债权人 (第 392 条)
  • 与车费有关的欺诈行为 (第 393 条)
  • 与贵金属有关的欺诈行为 (第 394 条)
  • 拥有被盗或通过欺诈手段获得的贵金属 (第 394.1 条)

另请参阅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