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刑法/罪行/抢劫
抢劫 | |
---|---|
刑法典第 343 条 | |
选择/认罪 | |
检察官选择 | 可公诉罪 |
管辖权 | 省级法院 最高法院法官 + 预审 (I) 最高法院陪审团 + 预审 (I) (536(2)) |
可公诉罪处置 | |
最高刑期 | 无期徒刑 |
参考资料 | |
罪行要素 量刑原则 量刑摘要 | |
评论 | |
DNA 首要指定罪行 危险罪犯/长期罪犯 指定罪行 | |
343. 任何人犯有抢劫罪,即
- (a) 盗窃,并为勒索所盗之物或阻止或克服对盗窃的抵抗而对人或财产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
- (b) 从任何人处盗窃,并在盗窃时或其之前或之后立即伤害、殴打、打击或对该人使用人身暴力;
- (c) 意图从他人处盗窃而殴打他人;或
- (d) 持有攻击性武器或其仿制品从任何人处盗窃。
– 刑法典
有四种不同的方式可以构成抢劫罪。
根据第 343(a) 条,抢劫罪的基本要素:[1]
- 被告人身份
- 事件日期和时间
- 管辖权(包括地区和省份)
- 被告人从受害人处盗窃
- 被告人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
- 暴力威胁是为了实施抢劫的特定目的
- 被盗物品的详细信息
- 物品价值
- 物品的连续性
- 被告人是否持有该物品(如果适用)
- 该物品不是自愿给被告人的
- ↑ R v Rudolph,2012 SKQB 167 第 8 页
"偷窃"一词在第 2 条中被定义为"犯盗窃罪"。而"犯盗窃罪"在第 322 条中被定义
盗窃
322. (1) 任何人以欺诈手段并无正当理由而取得或以欺诈手段并无正当理由而将其用作自己或他人的任何动产或不动产,意图
- (a) 暂时或永久剥夺其所有人或对该物品或其财产或其在该物品中的利益拥有特殊财产或利益的人的该物品或其财产或其在该物品中的利益;
- (b) 将其抵押或作为担保进行质押;
- (c) 在关于其归还的条件下将其转让,而转让该物品的人可能无法履行该条件;或
- (d) 以如此方式处理该物品,以致无法将其恢复到取得或将其用作他物时的状况。
盗窃完成的时间
(2) 任何人意图盗窃任何物品而将其移动或使其移动或被移动,或开始使其成为可移动的,即犯盗窃罪。
秘密
(3) 即使取得或将其用作他物时未经秘密或未企图隐瞒,也可能构成欺诈。
取得的目的是什么
(4) 就本法而言,取得任何物品是否是为了将其用作他物,或在将其用作他物时,该物品是否属于将其用作他物的人的合法占有,均不重要。
...
R.S., c. C-34, s. 283.– 刑法典
另请参见:加拿大刑法/罪行/盗窃
暴力是指非法攻击。但是,为了构成抢劫罪,攻击必须具有特定的意图。
暴力或暴力威胁必须"为了"取得所盗之物,因此要求暴力或威胁发生在盗窃之前或与盗窃同时发生。 [1]
但是,如果该物品是被"秘密盗窃"或"偷窃",那么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来帮助逃跑并不能构成抢劫罪。 [2]
如果在受害人有抵抗机会之前将物品拿走,那么抢夺钱包不能构成抢劫罪。 [3]
暴力可以针对除被抢劫受害人以外的目标。 [4]
威胁使用武力的言论足以构成暴力的要素。不需要衡量暴力程度。 [5]
被认定为隐含暴力或暴力威胁的行为取决于一个合理的人是否会感到或认为在该情况下发生了暴力或暴力威胁。 [6]
向银行出纳员递交一张索要钱财的纸条足以构成暴力威胁。 [7]
暴力威胁不必是公开的。戴着兜帽并拿着刀子要求钱财是一种隐含的暴力威胁。 [8]
压制他人以阻止抵抗构成暴力。 [9]
构成威胁的标准源于刑法第 264 条关于发出威胁罪的案例法。如果言论符合标准,受害者是否意识到言论的威胁性质无关紧要。[10]换句话说,威胁对潜在受害者的影响无关紧要。[11]
“勒索”一词在牛津简明英语词典中部分定义为,“以暴力、胁迫、酷刑、恐吓等手段从不情愿的人手中夺取。”
- ↑ R. v. Newell, 2007 NLCA 9 (CanLII) 第 32 段
R. v. Jean, 2012 BCCA 448 (CanLII) - ↑ R. v. Downer (1978), 40 C.C.C. (2d) 532, Martin J.A. 第 14 段 (“如果财产被秘密盗窃,为了让小偷逃脱,或者为了防止主人取回被盗的物品而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则不会将盗窃升级为抢劫”) 另见第 25 段
- ↑ R. v. Picard (1976) 39 CCC (2d) 57
- ↑ R. v. Newell, 2007 NLCA 9
- ↑ R. v. Lecky (2001), 157 CCC (3d) 351
- ↑ R. v. MacCormack (2009), 241 CCC (3d) 516, 2009 ONCA 72 (ONCA)
R. v. Sayers, (1983) 8 CCC (3d) 572 (ONCA)
R. v. Pelletier, (1992) 71 CCC (3d) 438 - ↑ R. v. Katrensky (1975), 24 CCC (2d)350
- ↑ R v Griffin 2011 NSCA 103; R. v. Douglas, 2012 MBQB 197 (CanLII)
- ↑ R. v. Trudel (1984), 12 CCC (3d) 342
- ↑ R. v. Carons (1978), 42 C.C.C. (2d) 19 (Alta. C.A.)
- ↑ R v. Nabis [1974] 18 C.C.C. (2d) 144
与人身暴力相关的盗窃:343 (b)
[edit | edit source]本节中的“暴力”是指超出技术性攻击的行为。[1]判定标准是主观/客观测试。[2]
- ↑ R. v. Lew (1978), 30 CCC (2d) 140 (ONCA)
- ↑ R. v. Bourassa (2004), 189 CCC (3d) 438, 2004 NSCA 127 (NSCA)
意图盗窃的攻击:343 (c)
[edit | edit source]攻击的定义与第 266 条一致。这包括技术性攻击。[1]
无需证明盗窃行为实际发生。[2]
武器
根据第 343(d) 条,“武器”必须是 (1) 真实枪支;(2) 仿制枪支;或 (3) 攻击性武器。仅仅用手模拟枪支是不够的。[3]
持械
“持械”是指实际持有武器。这并不包括模拟持有武器。[4]
- ↑ R. v. Lew (1978), 40 CCC (2d) 140
- ↑ R. v. Allison (1983), 33 C.R. (3d) 333 (ONCA)
- ↑ R. v. Delage (2001) 154 CCC (3d) 85 (Que CA), 2001 CanLII 2656
- ↑ R. v. Sloan (1974), 19 CCC (2d) 190 (BCCA)
R. v. Gouchie (1976), 33 CCC (2d) 120
与盗窃区别
[edit | edit source]鉴于抢劫是盗窃的一种形式,可能会出现盗窃和暴力之间距离和联系有限的情况。盗窃发生后出现的暴力行为可以被视为与抢劫行为区分开来。[1]
这种区别在第 343(a) 条规定的抢劫罪中最为明显,该罪规定需要暴力或威胁来“克服对盗窃的抵抗”。如果威胁是在盗窃行为完成之后发生的,例如在商店偷窃者离开商店后被员工跟踪,则可能会被发现威胁或暴力仅仅是为了逃脱,而不是为了阻止已经完成的盗窃行为。[2]
- ↑ R. v. Newell, 2007 NLCA 9
- ↑ 参见 R v Daughma, [1989] O.J. No. 1765 - 在此案中,威胁发生在被告偷窃了一瓶葡萄酒后在商店外面。对比 R v Morgan, 2013 ABCA 26 (CanLII) - 犯罪者在停车场将车开走时用枪指着保安。法官认定这是抢劫行为
危险罪犯和长期罪犯
[edit | edit source]如果涉及暴力或暴力威胁,抢劫被归类为“严重人身伤害罪”(第 752 条)。[1]
- ↑ R. v. Lebar 2010 ONCA 220
R v Griffin 2011 NSCA 103 - 法院认定,犯罪者戴着伪装,在索要钱款时用刀敲击柜台,构成暴力威胁和 SPIO
包含的罪行
[edit | edit source]以下罪行被认定为包含罪行
- ↑ R. v. Luckett (1981) 20 CR (3d) 393 (SCC)
- ↑ R. v. Horsefall, 1990 CanLII 1039 (BC C.A.)
- ↑ R. v. Boisvert (1991) 68 CCC (3d) 478, 1991 CanLII 3039 (Que 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