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刑法/罪行/恐吓
恐吓 | |
---|---|
第 264.1 条 刑法 | |
选举/答辩 | |
检察官选举 | 混合罪 |
管辖权 | 省级法院 高级法院法官 + 预审 (I) 高级法院陪审团 + 预审 (I) (536(2)) |
简易程序处置 | |
可用处置 | 无罪释放 (730) 缓刑 (731(1)(a)) |
最高刑期 | 18 个月监禁或 5000 美元罚款 (针对人) 6 个月监禁或 5000 美元 (针对财产) |
公诉处置 | |
可用处置 | 与简易程序处置相同 |
最高刑期 | 5 年监禁 (针对人) 2 年监禁 (针对财产) |
参考资料 | |
罪行要素 量刑原则 量刑摘要 | |
264.1 (1) 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明知故犯地发出、传达或导致任何人收到威胁,均属犯罪
- (a) 造成任何人的死亡或人身伤害;
- (b) 焚毁、破坏或损坏动产或不动产;或
- (c) 杀害、毒害或伤害任何人的动物或鸟类。
...
加拿大法律法规,1985 年,第 27 章 (第一增补),第 38 条;1994 年,第 44 章,第 16 条。
– 刑法
检察官应确定以下事项
- 身份 被告
- 事件日期和时间
- 管辖权 (包括地区和省份)
- 被告说的话;
- 这些话语传达了对
- 造成某人的死亡或严重人身伤害,
- 焚毁、破坏或损坏动产或不动产;或
- 杀害、毒害或伤害任何人的动物的威胁。
- 被告在说这些话时的举止;
- 这些话语是作为威胁而被认真对待的;
- 威胁的传达方式;
- 某人收到了威胁;
- 威胁的动机;
- 这些话语对接收者的影响。
需要证明的基本要素以粗体显示。
“威胁”被解释为包括任何“对接收者造成伤害的威胁或谴责”。[1]
“人身伤害”除了身体伤害之外,还包括心理伤害或伤害。[2]
判断某项言论是否构成刑事威胁的测试是法律问题,而不是事实问题。这些话语“必须在它们被说或写下的语境中加以观察,并结合它们所针对的人以及它们被说出的情况进行观察。它们应该以客观的角度进行观察,对这些话语的解释应该是一个合理的人对其的解释”。[3]
如果言论符合标准,那么受害者是否意识到该言论的威胁性质无关紧要。[4] 换句话说,威胁对潜在受害者的影响无关紧要。[5]
被告是否有能力实施威胁也无关紧要。[6]
在某些情况下,有条件的威胁将满足刑事威胁的要素。[7]
在威胁发出时,潜在目标未知,只要它针对的是可以确定或识别的群体,仍然可以定罪。[8]
威胁的主题没有感到受到威胁,这一点本身并不能成为无罪释放的理由。[9]
被告无须意图让威胁的接收者将其传达给目标。[10]
如果这些话语有合理的可靠或似是而非的替代含义,则构成有效的辩护。
诸如“我会收拾你”和“让我抓住他”之类的话,孤立来看是模棱两可的,不一定构成对造成人身伤害的威胁。[11]
如果一个合理的人在所有相关情况下将一首诗视为威胁,那么这首诗可以被视为威胁。[12]
- ↑ R v. Leblanc, (1988) 90 N.B.R. (2d) 63 affd [1989] 1 S.C.R. 1583 , 1988 CanLII 131
- ↑ R v McCraw 1991 CanLII 29 (SCC)
- ↑ R. v. McCraw, [1991] 3 S.C.R. 72 [1]
R. v. Clemente [1994] 2 S.C.R. 758 [2] - ↑ R. v. Carons (1978), 42 C.C.C. (2d) 19 (Alta. C.A.)
- ↑ R v. Nabis [1974] 18 C.C.C. (2d) 144
- ↑ R. v. LeBlanc, [1989] 1 S.C.R. 1583 1989 CanLII 56
R v McCraw [1991] 3 S.C.R. 72 at p. 524 - ↑ R. v. Ross, (1986), 26 C.C.C. (3d) 413 (Ont. C.A.)
R. v. Deneault, 2002 BCCA 178 (CanLII) - ↑ R v Remy (1993) 82 CCC (3d) 176 (QCCA), 1993 CanLII 3851 (QC CA) (翻译:”威胁杀死特定公民群体的成员违反了本节。)
R v Deneault (2002) BCJ No 517 (BCCA) - ↑ See R. v. Carons 1978 ALTASCAD 206 (CanLII), (1978), 10 A.R. 300 (S.C. (A.D.))
R. v. MacDonald (D.) 2002 CanLII 14251 (ON CA) at para. 27 - ↑ R. v. Tibando 1994 CanLII 198 (ON CA), (1994), 88 C.C.C. (3d) 229 at 231 (Ont. C.A.) ("本节没有要求被告意图让威胁的接收者将其传达给目标受害人 ...")
- ↑ R v Gingras (1986) 16 W.C.B. 399
- ↑ R v Basta (2008) 238 CCC (3d) 97 (ONCA)
恐吓是一种“特定意图”犯罪。[1]
这些话语必须是意图恐吓或被认真对待的。[2] 当然,玩笑话是不应该被认真对待的。[3]
被告是否意图让威胁被认真对待,“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被告使用词语的考虑”。[4]
在确定被告的意图时,法官可能会考虑一些情况,例如被告是否喝酒,是否曾在喝酒时殴打过受害者,以及被告是否知道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会对受害者施暴。[5]
该罪行的犯罪意图是,被告必须意图用这些词语在某人心中灌输恐惧。[6] 这种意图需要一个主观成分。[7]
该罪行的犯罪意图要求威胁必须带着实际的威胁性,而不是无辜地进行。[8]
除非被告有证词解释所使用的词语,否则法院可能会根据这些词语在说出时的语境推断其意图。[9]
在发泄情绪时说的话可以解释为不打算被认真对待。[10]
- ↑ R. v. Bone [1993] M.J. No.222 (C.A.)
R. v. Standing R. v. Standing, 2007 SKPC 102 [3] - ↑ R. v. Clemente (V.F.), 1994 CanLII 49 (SCC), [1994] 2 S.C.R. 758 at p. 4
- ↑ Clemente, at p. 4
- ↑ R. v. McCraw, [1991] 3 S.C.R. 72 [4], at page 78
- ↑ R. v. Lowry 2002 CanLII 41437 (ON CA)
- ↑ R. v. KWD (1993) 85 Man.R. (2d) 220 at 16
- ↑ R. v. McCraw [1991] 3 SCR 72 at p.82 1991 CanLII 29
R. v. Noble (P.D.J.), 2010 MBCA 60 at paras. 8-9
R. v. O’Brien, 2012 MBCA 6 at 23 - ↑ R v LeBlanc [1989] 1 SCR 1583
- ↑ R. v. Clemente,1994 CanLII 49 (SCC), [1994] 2 S.C.R. 758 at p. 762
- ↑ R. v. Knox, 2012 CanLII 55973 (NLTD)
对财产的威胁
[edit | edit source]从客观角度来看,被告必须传达包含威胁要损坏、破坏或焚烧不动产或动产的词语。[1]
- ↑ see R. v. Noble, [2010] M.J. No. 19 (C.A.), at para. 5 to 9
R. v. Upson, [2001] N.S.J. No. 189 (C.A.), at Para.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