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本史:从神话到国家/飞鸟时代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重定向自 日本历史/飞鸟时代)
法隆寺的五重塔

飞鸟是奈良平原南端的一个地区,在日本开始发展比部落国家更为复杂的政府的时期,它成为了政府活动的中心。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像城市一样的存在,但宫殿和佛教寺院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继体天皇在飞鸟附近拥有一座宫殿,他的后继者中,有9位也在这里建了宫殿。飞鸟时代这个名称通常用来指代这个时期,即在奈良市建成之前,奈良市位于平原的北端,距离飞鸟约30公里。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行政管理由统治者的宫殿负责,每位统治者通常会在新的地点建造至少一座新宫殿。在统治时间长的时代,宫殿可能会被迁徙一到几次。这自然意味着政府本身,包括任何文件档案,都足够小,足够简单,可以移动。有迹象表明,到640年左右,移动不再像以前那么容易,但直到飞鸟时代结束,才决定建造一座永久性的首都和宫殿(尽管在100年里又迁徙了三次,还有其他几个迁徙计划)。

飞鸟时代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飞鸟时代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涵盖了苏我氏四位连续的领袖在朝廷中担任重要人物的时期,分别是苏我稻目、苏我马子、苏我虾夷和苏我入鹿,持续时间从572年到645年。第二个阶段是苏我氏被暴力推翻之后,由天智天皇、他的兄弟天武天皇以及天武天皇的遗孀持统天皇统治的时期,时间从645年到692年。这个阶段以持统天皇退位,由她的儿子文武天皇继位而告终,这也是《日本书纪》的结束时间。《古事记》则以推古天皇于628年去世而结束。还需要注意的是,飞鸟时代的第一阶段包括了厩戸王(又称圣德太子)的一生,他是飞鸟时代唯一一个至今为止每个日本人都会知晓名字的人。在《日本书纪》的作者眼中,他是一位半神半人的人物,被视为“现代”日本的开创者,他一直保持着这种崇高的地位,就像乔治·华盛顿在美国的地位一样,或者像阿尔弗雷德大帝在英国的地位一样(和华盛顿一样,圣德太子的肖像印在钱币上)。

飞鸟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佛教在这个时代与传统的宗教并存,这种传统的宗教在某个时候获得了“神道”的名称,并经历了重大变化,使其能够与佛教并存并竞争关注度。一些日本人始终坚定地支持一方,但大多数人尊重双方,并找到将两者融入自己生活的方法。一个简单的看法是,神道成为了婚姻的宗教,佛教成为了葬礼的宗教。

佛教在日本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佛教在日本的历史实际上始于538年,早于我为飞鸟时代设定的开始时间。在那一年,百济王迁都,将首都从山区安全的偏远地区迁至一个重要的农业地区。他还将百济改名为“南扶余”,尽管日本人和中国人(以及现代历史学家)都忽略了这一点。他的首都遗址是现代韩国的扶余市(韩国人最近“改革”了罗马化系统后,拼写为Buyo,但发音是Puyo)。在他的新首都,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加强国家权力,包括建立一个在某种程度上受中国启发的结构化政府,尽管他可能更受当时高句丽和新罗改革的影响。他还将佛教定为国教,并派使节前往日本,向日本朝廷赠送佛教画像和经文,并敦促日本采用佛教,理由是佛教会提供抵御危险的魔法保护。没有理由认为,在这个时代,佛教在百济首都城墙之外产生了任何影响。至于日本,从这个日期算起,大约要过200年才会有证据表明佛教在民间开始流行(如一位著名的街头布道者的生平所示)。

由于佛教确实在日本扎根,538年的事件及其后果多年来一直受到关注,而除了《日本书纪》之外,还有古代佛教文献为这段时期提供了补充。简而言之,苏我稻目主张接受佛教,而物部氏则强烈反对,认为这有损于本土神灵。钦明天皇允许稻目在他的宅邸建造一座小型佛教寺庙,并私下进行祭拜。稻目的女儿中有一个成为了尼姑。然而,钦明天皇于571年去世后,物部氏从新任统治者敏达天皇那里获得了允许,摧毁了这座寺庙(并逮捕了尼姑)。《日本书纪》中对这件事的记载并不值得信任。它将敏达天皇和他的继任者用明天皇临终前皈依佛教归因于试图使他们看起来更符合8世纪亲佛教的标准。587年,苏我氏和物部氏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源于用明天皇去世后的王位继承之争,最终苏我氏取得了胜利,这也标志着苏我氏开始真正掌控朝廷。

日本(或任何朝鲜王国)在没有经历长时间的渗透和熟悉的情况下,为何会选择佛教而非本土宗教,这一点并不显而易见。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迁徙到日本的朝鲜人中,有佛教徒,但佛教在日本和所有朝鲜王国的突然正式采用,是政府的决定,而非民意所致。在向日本统治者介绍佛教时,百济王声称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保护国家免受有害的事件。在佛教最初出现的地方,几乎没有提到个人成佛和救赎的个人信息,只有图像和仪式的魔法效力。人们特别容易在生病时依靠佛教的祈祷和仪式。

佛教受到早期欢迎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从朝鲜,特别是从中国来到日本的佛教僧侣。这些人受过高等教育,而且通常精通实用学科,尤其是建筑。在整个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日本将相当数量的重要的公共工程项目交由移民佛教僧侣管理。他们不仅建造寺庙,还建造桥梁和防御工事。他们也是通常唯一来到日本的中国人,是传播中国思想和技术的关键途径。

苏我氏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苏我氏的祖先据说是神功皇后征服朝鲜的参与者。这将他们置于应神天皇统治者王朝的建立之初。关于苏我氏的第一个历史记载来自一本9世纪的书籍,书中提到,在仁德天皇时期,即应神天皇王朝的第三位统治者时期,朝鲜移民的商品生产已经多到必须进行组织。为此,他们建造了第二个国库,并设立了一名新的官员来监督它。在雄略天皇统治时期,有必要建立第三个国库,苏我满智宿祢被委任组织此事。他进行了清点,并安排(朝鲜)秦氏管理其中一个附属国库,(朝鲜)阿邪氏管理另一个附属国库。645年苏我氏被击败时,阿邪氏的士兵站在他们一边。苏我氏从未出现在军事事件中,但始终与财政事件以及与朝鲜的贸易有关。553年,苏我稻目应统治者的命令设立了一个部门,负责追踪海运税。几年后,稻目还设立了一个部门控制海港。苏我氏显然更多是行政官员,而不是战士。

在继体天皇去世后的事件中,苏我氏家族非常显眼,当时似乎有一段时间出现了两个敌对的朝廷。苏我氏家族与钦明天皇的朝廷有关联,而大伴氏家族则支持安康天皇和宣化天皇。当宣化天皇去世后,第二个朝廷消失,大伴氏家族也从政治舞台上消失,苏我氏家族取而代之。这反映在对苏我氏族长的称呼上,他被称为“苏我之大臣”(Soga no O-Omi),而在此之前,“大伴”(O-Omi)的称号专属于大伴氏家族。一般认为,这种转变标志着大和政权的改变,从以军事为导向、以与朝鲜半岛关系为中心的王朝,转向另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雄略天皇时代形成并延续到继体天皇的统治时期。注意: “大伴”(O-Omi)这个词应该理解为“大”(O)加上“臣”(omi),这是一个表示“国务大臣”的汉字。这两个字也可以读成汉语“大臣”,您可能会在其他作品中看到这种形式。似乎在飞鸟和奈良时期,日本人通常用日语读这些词,但在平安时代及以后,他们通常用汉语读这些词。到平安时代早期,也就是 9 世纪,几乎所有贵族都能阅读和书写汉字,大多数政府文件都是用汉字写的,用汉语发音来称呼与政府相关的技术术语也变得司空见惯,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书面日语开始在大多数情况下取代书面汉字的时期,事实上,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现代日语书面语中很大一部分是由汉语借词组成的。

在公元 548 年到 554 年之间,新罗成为朝鲜半岛最强大的国家,打败了高句丽和百济。公元 554 年,百济王成王战死,一度似乎百济会灭亡,但它依然存在,尽管规模和实力都比以前弱。在此期间,日本向朝鲜半岛派出了少量军队,但远远不够抵挡新罗,新罗在公元 562 年完成了对任那地区的吞并。日本派出了规模更大的远征军,但被击溃,领导人被俘。不久之后,对大伴氏家族的记载停止了,朝廷中最重要的两位人物明显是苏我稲目(Soga no Iname)和物部尾輿(Mononobe no Okoshi)。此后 200 年,日本朝廷一直考虑攻击新罗,恢复对任那的控制,有时甚至下令集结军队和物资进行远征,但最终都没有实现。

苏我氏家族显然与葛城氏家族(Kazuraki)有关联,葛城氏家族在雄略天皇时代初期的政治势力很大。雄略天皇时代的几位统治者都有葛城氏的母亲,现在我们发现苏我氏家族在继体天皇时代也处于类似的地位。苏我稲目将两个女儿嫁给了钦明天皇,北西姬(Kitashihime)是用明天皇和推古天皇(后者也是敏达天皇的遗孀)的母亲,小足姬(Oanekimi)是崇峻天皇的母亲。两位女士都是厩户王(Prince Umayado)的祖母,北西姬是他的父亲一方,小足姬是他的母亲一方。值得注意的是,物部氏家族的地位不允许这样的关系。葛城氏和苏我氏被认为是皇室家族的分支,而物部氏则不是。

物部氏家族世袭“大连”(O-Muraji)的称号。这个称号与大伴氏家族和后来苏我氏家族所持有的“大伴”(O-Omi)称号相对应,这两个称号是政府中最高级别的“大臣”,尽管政府规模很小。也有一些家族的称号只是“伴”(Omi)或“连”(Muraji)。几乎所有拥有“伴”称号的家族,他们的名字最初都是地名,他们在畿内地区控制着特定区域。众所周知的例子包括葛城、平群、和珥、巨势、纪,以及后来的苏我。几乎所有这些家族都声称自己是皇室家族成员的后裔。如果我们接受“马背民族理论”,这意味着他们祖先都是入侵者,是雄略天皇的大家族成员。另一方面,所有“连”家族的名字都是职业称号。忌部(Imbe,仪式管理者)、弓削(Yuke,弓箭制造者)、镜作(Kagamitsukuri,镜子制造者)、土师(Haji,陶器制造者)、津守(Tsumori,保安)、犬飼(Inukai,犬舍主人),当然还有物部(Mononobe,铁匠)。奇怪的是,大伴氏家族也有一个职业相关的名字,尽管他们的职业很特殊,是“伴”(tomo,士兵),前面加上“大”(O),意味着他们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指挥官。所有这些家族都是贵族,因此可以假设“连”家族的名字意味着他们指挥着工匠群体,但他们自己不做这种工作。然而,他们的地位肯定低于“伴”家族,他们被禁止嫁入皇室家族。

物部氏家族的祖先被认为是神武天皇建立国家之前降临地球的神的后裔,名叫迩迩艺麻迩也命(Nigihayahi no Mikoto)。他最初是抵抗神武天皇入侵的成员,但他意识到神明支持神武天皇,于是倒戈相向。物部氏的名字出现在《日本书纪》中,关于崇神天皇和仲哀天皇的文章,这两个天皇都比雄略天皇时代更早。如果这确实存在,那么物部氏家族在雄略天皇带领的入侵者抵达日本之前就已经是贵族了。允恭天皇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春日皇子(Prince Karu)和穴穗皇子(Prince Anaho,后来成为安康天皇),爆发了王位继承战争。参与其中的人之一是物部尾麻吕宿祢(Mononobe no Omae no Sukune),他最初是春日皇子的支持者。根据《古事记》的记载,他将春日皇子交给了穴穗皇子,穴穗皇子杀害了春日皇子。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他说服了春日皇子,他无法获胜,应该自杀。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与物部氏家族成员相关的轶事大多是关于军事的,或者涉及处理某种类型的罪犯。当然也有例外,但大伴氏家族主要被视为在朝鲜作战,而物部氏家族主要只在日本活动。我记得他们在朝鲜作战的唯一例子是在任那镇压叛乱,而不是与新罗的战争。

另一个不同之处是物部氏家族与宗教有着特殊的联系。声称自己直接来自神的家族,在他们特定的神灵方面负有特殊责任,这些责任最终(在佛教传播之后)以创建和管理专门供奉该神灵的神社的形式出现。位于三轮山山脚的石上神社(Isonokami Shrine)是物部氏家族的专用神社,它是崇神天皇时代的考古中心。随后的事件表明,苏我氏家族的领导人,至少是苏我马子,致力于使日本更加文明,这意味着更像中国,正如百济和高句丽发生的变革所反映的那样,不难看出,在那个时代,变得更加像中国意味着成为佛教徒。这两个家族之间的冲突看起来在早期非常罕见,这是一场政治冲突,其中既有权力政治,也有一些真正的意识形态问题。

与日本在这段历史时期中重组国家的努力有关的一个重要事实是,在钦明天皇时期,北魏和北周王朝正在北中国建立第一个土地重新分配制度,这些发展对高句丽产生了强大的影响。高句丽反过来能够将有关这些事情的信息传递给日本,因为在钦明天皇统治后期,高句丽和日本建立了跨越日本海的直接关系,这条关系绕过新罗的控制区域,向北延伸。这些中国王朝起源于游牧民族,并且是高度贵族化的,与日本和朝鲜半岛国家非常相似。土地重新分配制度旨在通过保证每个农民家庭拥有足够的土地来支付固定税收,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税收,从而避免所有试图根据每个家庭的土地持有量来评估不同税收的行政麻烦和成本。这需要定期进行人口普查,然后从规模缩小的家庭中收取土地,并将其分配给规模扩大的家庭。这样做是可行的,因为在当时的北中国,由于秦朝崩溃后游牧民族入侵造成的混乱,农业劳动力短缺,而潜在的可耕地却很多。税收是根据可用劳动力的数量计算的。高句丽仿效了这种制度,日本最终也效仿了。有人推测,这与高句丽和日本已经采用的方法并不完全不同,这些方法是由于贵族通过征服已经存在的农民人口而建立起来的。这仍然是推测,因为我们对这个时期的农民和贵族的關係一无所知,除了“部”系统组织工匠看起来非常像一个基于生产配额的税收系统,这使得农民以相同的方式组织起来是合理的。

我们知道,从这个时期开始,高句丽对日本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因为在日本各地都出现了“高丽尺”。高丽是高句丽的另一种称呼,也是后来高丽王朝的名称,通过它,英语中的“Korea”一词得以产生。这种度量单位是由中国北齐王朝(534-550年)建立的,并被高句丽采用,然后传到了日本。一尺(“尺”)等于35厘米。考古学家发现,这个单位被用于许多古代建筑的建造,包括日本第一座重要的佛教寺庙——飞鸟寺(始建于588年)。来自高句丽的佛教僧侣在日本早期佛教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丽尺显然也被用于规划石舞台古墳(据说这是死于626年的苏我马子的陵墓)以及从推古天皇开始的所有皇室古墳。早期的日本文献中也有许多记载,评论了他们认为高句丽在习俗、礼仪、(传统)宗教、音乐和舞蹈方面有多么相似。高句丽的舞蹈演员显然尤其受欢迎。

同样与这个时期相关的是,在6世纪和7世纪,小型古墳的数量稳步增长,以至于日本现存的古墳中约90%都是来自后期古墳时期的小型坟墓。其中许多是直径约10米的圆形土堆,与大型坟墓中发现的墓室类型相同。然而,在悬崖的侧面,通过开挖短隧道,人们通常将大量的坟墓成组地建造在一起,这些坟墓几乎比棺材大不了多少。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成组的坟墓靠近同龄的其他小型但传统建造的古墳。在一些悬崖边坟墓区域,还存在数十甚至数百个小型独立坟墓。

这自然意味着,与早期相比,有更多的人被认为值得拥有精心建造的坟墓。除了皇帝之外,不再建造真正巨大的坟墓。当可用的资源必须分配给许多人时,单个坟墓就必须变小,成本也更低。据推测,这反映了贵族社会的变化,氏族首领的权力下降,而氏族中较低级成员的个人控制的财富增加。这让人联想到,在早期,贵族氏族作为集体统治着他们的区域,氏族首领控制着氏族的全部财富,并将其分配出去,但到了550年及以后,氏族成员逐渐变得更像是在各自明确界定的封地内控制自己收入的土地所有者。然而,他们仍然在集中式的氏族墓地建造坟墓,而不是分散在景观中,因此集体因素并未完全消失。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说“小型”坟墓时,它们仍然使用大量的重达数吨的岩石,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建造。646年的一项法令旨在规范坟墓的规模,这让我们了解了当时需要什么。法令规定,王子的坟墓需要1000名劳工工作7天,大臣的坟墓需要500名劳工工作5天,高级官员的坟墓需要250名劳工工作3天,中级官员的坟墓需要100名劳工工作1天,而低级官员的坟墓需要50名劳工工作1天。

《日本书纪》中有一则关于571年高句丽使节到来的轶事,尽管不太可信,但它说明了当时的日本朝廷有两支书记队伍,分别被称为东书记和西书记,只有他们能够阅读高句丽国王用汉语写成的信件。他们是两个家族,河内文史部和大和阿夜部,他们都是从朝鲜移民的后代(河内位于大和的西边)。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日本贵族(臣民阶层)认为学习阅读和写作(必然是用汉语)是值得的,就像他们不会认为学习织丝绸是值得的一样。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大约200年。下一代是第一代成为识字的人。

苏我氏和物部氏之间的冲突直接源于推古天皇于585年的去世。在古墳时期,由于重要人物的坟墓规模庞大,从死亡时间到埋葬时间往往有相当长的延迟,最长可达两年,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三年。在此期间,尸体被保存在一个名为“ могила”(mogari no miya)的临时设施中。在将尸体安置在这个地方时,有一个特殊的仪式,据《日本书纪》记载,在推古天皇举行这个仪式期间,苏我马子和物部守屋故意表现出相互蔑视的态度。他们争夺皇位的继承权。推古天皇有一个成年儿子,他的母亲身份显赫,他也拥有强大的继承权,他是王子押坂彦人大兄。然而,也有一种长期存在的习俗,即统治者的兄弟有权继承皇位,而推古天皇有几个兄弟。钦明天皇有许多高地位的妻子,包括苏我稲目の两个女儿。最终被选中的人是苏我马子的侄子,他后来成为用明天皇。最大的兄弟是矢田玉之卖大兄,他的母亲是宣化天皇的女儿,还有一个显赫的兄弟,王子穴穂部,他公开声称自己有权继承皇位,据《日本书纪》记载。在用明天皇即位后,王子穴穂部企图夺取临时陵墓的控制权,并夺取推古天皇的皇后樫木姬的控制权,当时她正住在那里,为推古天皇守孝,直到葬礼结束。他计划强迫她嫁给自己,以加强他对王位的继承权。他被临时陵墓的卫队长击退了。然后,王子穴穂部去找两位大臣,苏我马子和物部守屋,抱怨卫队长侮辱了他,并要求将他杀死,他们同意了。卫队长试图逃跑,但王子找到了他的位置(一座属于前皇后的乡村宫殿),并命令物部守屋杀害他和他所有的孩子,物部守屋亲自执行了命令。苏我马子试图阻止这一切,但失败了。《日本书纪》中说,从那时起,苏我马子和樫木姬(未来的推古天皇)就对物部守屋怀恨在心。

用明天皇于587年去世,在位不到两年,再次引发了皇位继承问题。他的病持续了几个月,所以各方有时间策划。物部守屋害怕遭到攻击,从宫廷撤回到大和郊外的坚固府邸,开始集结军队。守屋的盟友之一是中臣葛城連,据《日本书纪》记载,他企图通过巫术伤害王子押坂彦人大兄,他是指定的继承人。由于计划失败,他试图访问王子的宫殿,可能希望在那里放置一些神奇的东西来招致诅咒。当他离开宫殿时,被王子的卫队之一砍倒了,他一直在监视他。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用明天皇去世之前。在他去世后不久,物部守屋向王子穴穂部秘密发了一封信,说他将举办狩猎活动,以此为借口,为争夺皇位继承权而集结军队,但消息泄露了。

苏我马子以皇后樫木姬的名义下令军队立即杀死王子穴穂部。他们按照这种事件的最佳传统方式,在午夜袭击了王子的宫殿。然后,苏我马子集结了一支庞大的部队,直接攻击物部氏。这支部队包括许多王子,包括王子蜂须贺(未来的崇峻天皇)和王子厩戶,以及来自几个显赫贵族氏族的部队,包括大和几乎所有“臣民”阶层的领地氏族。物部氏一直在做准备,所以这不是一场屠杀,而是一场正式的战斗,结果在一段时间内都无法确定。支持物部氏的氏族都来自大和之外。物部氏的军队驻扎在大和的西边,战斗发生在苏我氏军队从飞鸟出发,经过穴虫峠,在额河与物部氏军队相遇后不久。这条河的具体位置尚不清楚,但据推测应该是位于古市西部的现代石河。守屋的住处在渋川,距离推测的战场只有很短的一段距离。王子厩戶当时还是个孩子,没有参与实际战斗,据说是他在危急时刻立下了誓言,承诺如果他们获胜,就建造一座佛教寺庙。苏我马子听到后,也做出了类似的誓言。随后,物部守屋被一支箭射杀,他的军队溃败。《日本书纪》中说,战斗结束后,战场上有数百具尸体需要处理。它还说,物部氏的许多成员逃离了,躲进了隐蔽的地方,而另一些人则正式改姓,以表明他们没有意图复兴这个氏族。朝廷无疑容忍了石上氏的形成,因为忽视了建立物部氏的神明,仅仅是因为人类之间的争吵,这将是不合适的。没有得到适当祭祀的神明会生气并制造麻烦。物部氏并没有被完全消灭。我们在608年的一份关于中国使节的记录中发现了一位物部夕君連,这个名字也偶尔出现在各种不同的语境中,但他们再也没有担任过高级职位。

如前所述,有几位强大的候选人争夺王位继承权。王子押坂彦人大兄皇子曾被用明天皇正式指定为继承人,并且据推测当时仍健在,因为室町时代的一本书说他的儿子,即后来成为崇峻天皇的人,出生于 593 年。然而,苏我马子选择王子蜂子皇子,他是刚被杀害的王子穴穂部的兄弟,但从一开始就与苏我马子结盟。两位王子都是苏我稲目の女儿大姉君之子,因此是马子的侄子。崇峻天皇在战斗结束后几周即位。崇峻似乎缺乏个人权力。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妻子中没有公主,而《日本书纪》中提到的唯一一位配偶来自大伴氏。从《日本书纪》来看,当时统治氏族中的主要人物是春日姬,她授权苏我马子攻击物部守屋,并推荐王子蜂子皇子继承王位。崇峻天皇在《日本书纪》中的篇幅非常短,尽管他执政了大约五年。只有三个主题被简要提及。首先是百济的使节,他们带来了佛教僧侣和材料。苏我马子与僧侣们进行了讨论,并安排日本尼姑,包括他的姐姐,稲目の女儿,前往百济继续学习。她们在朝鲜度过了两年,于 590 年返回。马子还开始建造他发誓要建造的寺院。在 588 年,一座后来成为飞鸟寺的寺院动工兴建。在 590 年,记载了几个贵族妇女出家为尼,以及六位来自中国的僧侣抵达日本。第二个主题是,在 589 年,官员被派遣到北部的三条主要路线,即北陆道、东山道和东海道,以检查与“虾夷”蛮族的边界状况。第三个主题是在 591 年,宫廷举行了一次会议,决定有必要从新罗手中夺回任那。五位将军(全部是与马子一起对抗守屋的战将)被任命,并被授予两万兵力。他们前往筑紫,但从未真正越过海峡进入朝鲜。当崇峻天皇去世时,他们被命令返回大和。

在 591 年旨在攻打朝鲜的远征队出发后仅仅一年多,崇峻天皇在一次狩猎野猪的活动中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邀请某人帮他除掉一个他正在困扰的人。当这件事被报告给苏我马子时,他认为这句话中指的人是自己。因此,他决定暗杀崇峻天皇。有一个脚注说,“有一本书说”关于崇峻天皇威胁性言论的报告来自统治者的一位心怀不满的嫔妃。马子安排了一名名叫东汉绫足人驹的人,以假借的理由进入宫廷,这个人杀害了天皇。然后,书中说崇峻天皇在同一天被葬在已经存在的皇室陵墓中。他是这个时代唯一一个这样做过的统治者。根据中国隋朝的历史记载,其中有一篇关于日本的篇章很长,当时的习俗是,贵族要在服丧期后才能下葬,服丧期最长可达三年,而平民则必须在死后的当天日落前下葬。崇峻天皇似乎被给予了平民的葬礼。在《日本书纪》中,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并不比我的描述长,而且完全没有提到崇峻天皇为什么要除掉马子。书中也没有提到任何关于谋杀的后果或任何人的反应。唯一额外添加的内容是关于东汉绫足人驹与马子的女儿(她是崇峻天皇的嫔妃)之间存在秘密关系,他把她当作妻子对待。马子一开始并不知道此事,以为这个女孩已经死了,但当他发现真相后,就杀了驹。从表面上看,这意味着如果马子没有发现这件事,驹可能就不会受到惩罚。人们必须相信,杀死崇峻天皇的行为不是被视为谋杀,而是被视为有正当理由的处决。

继钦明天皇之后的三个统治者都是钦明天皇的儿子,然而,兄弟的数量已经用完了。现在有必要考虑孙子辈。像往常一样,押坂彦人,是敏达天皇的儿子。还有太子建,也是敏达天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强大的春日姬。接下来是厩戸,用明天皇的长子。厩戸 19 岁。建的年龄不详,但他有一个妹妹,已经嫁给了厩戸。彦人可能已经很老了,而且很明显他活不了多久。所有其他可能的候选人都太年轻了。《日本书纪》没有告诉我们任何关于辩论或讨论的细节。我们只知道,最后春日姬自己登上了王位,成为推古天皇。她是自卑弥呼和伊予以来第一位女统治者。由于推古只是众多女皇中的第一位,因此很明显一定发生了某种变化才使得这种情况成为可能,但史料几乎没有说明是什么变化。古代有六位不同的女性担任天皇(在德川时代更多)。其中两位在不同的年号下两次执政,总共八次执政。前四位在登上王位时已经是皇后(天皇的遗孀)。很容易将她们视为临时的统治者,等待儿子或孙子长大成人可以执政。值得注意的是,停止使用女天皇之后,很快就放弃了不能让孩子登基的原则。如果没有临时的统治者,你就不能等待。就推古而言,很明显,她通过登上王位,增加了她的儿子太子建继位的可能性。苏我马子也有充分的理由想要避免做出决定。他通过让他的侄子崇峻天皇登基,并让他娶他的女儿来巩固自己地位的计划没有奏效,所以他需要一些时间来安排第二次机会。他有一个女儿,他把她嫁给了王子厩戸,但还为时过早,无法判断这是否会给他带来一个可能的统治孙子。

然而,这并没有告诉我们这里有什么新东西。为什么以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在应神天皇王朝期间,曾经出现过两次由于对谁应该成为下一任统治者存在分歧而导致的摄政时期,在这两种情况下,统治氏族的一名女性成员主持政务,但没有正式称帝。在早期,统治者妻子之间没有区别。她们都被称为“后”。只有隐含的地位,这种地位来自她父亲的地位,这当然对她的孩子是否有资格被考虑继承王位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这种情况在钦明天皇时期开始发生变化,因为宫廷变得越来越大,管理起来越来越复杂。宫廷中出现了一组专门的官员,负责管理指定皇太子的家庭,他们成为一种与大臣和大夫平级的职位,天皇的妻子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这意味着,除其他事项外,会分配特定的收入来源来支持王子和妻子,并且可以通过分配给某人的更多而分配给另一人的更少来明确表明地位。有一本书是在推古天皇统治期间写成的,它支持这样的观点,即在推古之前的所有妻子都只是“后”。她在担任敏达天皇的妻子期间被称为“大后”,这与“后”的不同之处就像“大夫”与“臣”的不同之处一样。换句话说,她不仅仅是一个嫔妃,而是一名皇后。在敏达天皇统治期间,建立了一个名为“后备”的新制度。这是一个“后备”的缩写,指的是专门用于支持某个特定“后”的农民单元。事实上,它用汉字写成,最好翻译成“私人备”或“私人备”,但读作“后备”,这是受中国影响的结果。在中国,皇帝是一个国家机构,他职位的所有事项都是“公共”的。然而,皇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私人人物,不受国家支持。她可以而且确实拥有自己的领地,这些领地由她的家人提供,或由皇帝赠送。日本的情况不同,它将国家资源(仍然作为国家资源管理)分配给“后”。因此,与早期的“后”不同,春日姬拥有向她汇报的官员和可以使用的资源。她成为一名参与者。值得注意的是,在敏达天皇去世后,王子穴穂部试图绑架并娶她,而救了她的一名官员试图躲藏在春日姬的乡村宫殿中,这可能是分配给她支持的“备”的位置。他无疑是专门为她服务的一名官员。皇后的这种增加的重要性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时代,甚至延续到她们不再有机会成为天皇的时期。在推古天皇统治期间以及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是,人们进行了大量努力,试图提高统治者的声望和地位,使其高于其他所有人,并且随着统治者的地位上升,他的妻子的地位也随之提高,尤其是他的皇后,他的继承人的母亲。很快出现了一系列从中国借用的头衔,用于区分皇后作为妻子、皇后作为在世皇帝的母亲、皇后作为已故皇帝的母亲等等。由于可能有多位在世女性有资格被称为皇后,因此有必要拥有足够的头衔来区分她们。在平安时代,当女性不再能够成为天皇时,多个政治阴谋都因皇后自作主张决定继承人而崩溃。一个长寿的皇后,她也是在世天皇的母亲,如果她拥有必要的政治技巧,就可以积累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圣德太子

[edit | edit source]
《东本御影》,圣德太子及其两个儿子的肖像

在《日本书纪》关于推古天皇的文章的最开始,提到了王子厩戸豊聰耳被任命为皇太子的事情。在阿斯顿的翻译中,文章写道:“他一出生就能说话,并且非常聪明,能够同时处理十个人的诉讼,并且毫无错误地做出裁决。他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他不仅仅被指定为继承人,而且“他控制着政府,并被委托负责管理的所有细节”。他是《日本书纪》试图讲述的故事的核心人物。《日本书纪》将他描绘为佛教和儒家哲学的专家,以及几本书的作者,包括日本的第一部历史(该书现已失传)。从《日本书纪》作者的角度来看,他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日本历史的开始。在中世纪,他被尊为佛教圣人,而在现代,他成为 1885 年开始实施的宪政制度的守护神。《日本书纪》中记载的“十七条宪法”成为公共教育的基本文件。

有人在逻辑上反对使用“皇太子”这一称呼,理由是在那个时期,这个头衔似乎在决定继承权方面并没有多少分量。它所起的作用显然是将选定的王子命名为高级国务大臣。可以认为,天皇是整个国家的统治者,凌驾于派系之上,而高级王子则担任执政家族的派系首领,就像苏我氏和其他氏族首领代表着他们的整个氏族一样。在奈良时代和早期的平安时代,王子都被任命为官僚机构内的官职,很明显,对政府日常运作的权力不会拱手让给其他贵族氏族。通常情况下,无论天皇是男性还是女性,总会有一个“高级王子”。天皇周围的仪式意味着他不能去很多地方,也不能和很多人交谈。高级王子在这方面是他的代表。对女性统治者的限制更加严格,因此,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家族成员可以参加她无法参加的会议就更加重要了。然而,这本身并不意味着权力实际上掌握在谁手中。这始终是可变的,取决于所涉及的人物。完全没有理由认为推古天皇当时不是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要成员。

厩户王父母都是执政家族的成员,但他的外祖母是苏我北石姬,外祖母是苏我大姉君,两人都是苏我稻目之女,苏我马子的姐妹。据悉他共有四位妻子,其中一位是马子的女儿。600年,日本使团访问了中国的隋朝,隋书记载,"倭王"的姓氏是"阿米"(天),名字是"多利思彦",并用汉字仔细地拼写出其发音。"多利思"是这一时期统治者正式姓名中的一个常见元素,可能仅仅意味着"统治者"。"彦"是一个专门的男性名字元素,女性对应词是"姬",所以看起来指的是厩户王而不是推古天皇,尽管也有可能中国人只是没有意识到"倭王"是女性(或者日本人刻意不提)。一般认为,马子和厩户王关系良好。他们都认为,有必要找到方法来加强中央政府在地方贵族方面的权力,他们一致认为,这样做意味着一方面要提高统治者的理论权力,另一方面要将宫廷周围的侍臣集合起来变成真正的政府官员。他们两人都是中国文学的学者,并至少合作了一本书。

中国在589年实现政治统一,当时隋朝由北周王朝内部的一次军事政变于581年在北方建立,完成了对南方的征服。百济从581年起就与之保持外交联系,新罗至少从594年起就与之保持外交联系。600年,推古天皇的朝廷正在计划入侵新罗,并在同年派遣了日本自5世纪以来第一次出使中国。尽管《日本书纪》中对此进行了热情的报道,但派往朝鲜的部队并没有取得什么成果,第二支规模更大的远征部队正在筹备中,准备于602年出发。值得注意的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厩户王的弟弟久米王子,而不是传统军队的成员,这在以前一直是这种情况。这被认为意味着这个项目是厩户王而不是苏我马子推动的。《日本书纪》还说,军队将从"官人"中抽调,意思是那些拥有宗教职能的人,比如忌部氏和中臣氏,还有"国造"和"臣造"。这意味着没有一个"臣"阶级氏族参与其中。所有的战士都将来自与执政家族关系密切的氏族,以及地方贵族。这看起来像是第一次尝试建立一支像国家军队一样的军队,直接效忠于统治者,而不是主要氏族的民兵。如果这种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到602年,厩户王的权力就相当大。然而,这个项目并没有成功。军队在九州集结后,久米王子严重生病,几个月后去世。后来一本专门讲述圣德太子的传统书籍说,太子认为新罗特工谋杀了久米王子。厩户王的另一个弟弟多岐摩王子被任命为军队指挥官,并带着妻子前往九州。她在途中去世,王子返回大和,从未到达九州。这一切看起来都很奇怪,但有人认为,仅仅在九州集结一支庞大的军队就足以给新罗施加压力,使日本能够在外交上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们想要的是朝鲜的定期"贡品",也就是官方赞助的贸易,因为有很多奢侈品必须进口。每当新罗对日本感到不满时,他们往往会切断贸易,导致日本威胁发动战争。

有一份关于610年新罗使节团接待情况的详细记录。大使们在推古天皇位于飞鸟的宫殿正殿前方的庭院里集合。每位大使都有一位被分配来协助他的日本贵族,想必也为他翻译。四位主要大臣迎接了他们。当大使们来到宣读新罗国王的官方信件的时刻时,苏我马子从大厅里出来聆听,然后回到殿内向天皇汇报。没有提到厩户王在场。如果他参与了此事,那么他一直都在宫殿内。很快就会发现,他当时可能并不在飞鸟。

多岐摩王子放弃对朝鲜的远征后不久,《日本书纪》详细报道了朝廷颁布了一套新的"冠位"制度。这个制度的真实性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它在隋书中也有记载。中国朝廷也采用类似的制度,朝鲜王国也是如此。日本制度似乎与高句丽使用的制度特别相似。外在表现是官员在值班时应该穿的正式服装,上面带有明显的等级徽章。内在目的则是建立一套由统治者直接控制的等级制度。日本现有的冠位都是传统的、世袭的,并没有明确地规定相对等级。此外,它们是整个氏族的标志,没有说明个人地位。这些将是专门的宫廷等级,纯粹是个人化的。该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公布了一个事实,即参与朝廷活动的贵族都是国家官员,有职责和义务。我们不知道帽子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没有留下任何例子。我们有一些关于等级分配的例子。一位著名的佛教信徒,名叫鞍作鸟,他在飞鸟的法兴寺建造了正殿,被授予该制度的第三等级作为奖励。我们知道其他几位被任命为前三等级的人的名字。已知获得第一等级的那个人地位明显低于苏我马子和迎接新罗使节团的"四位大臣",因此,似乎这个制度只适用于相对卑微的人,而不是那些站在顶端的人。一些学者投入了大量精力试图建立随后的几十年里不同等级制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似乎已经确定,这里的最高等级对应于《日本书纪》撰写时生效的制度中的高级第四等级。这一点正是最高贵族与普通官员之间分界线所在。只有最高级别的贵族才能获得第三等级或更高的等级。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日本书纪》说,为所有大臣专门设计了帽子,并且有一个故事说,在643年苏我虾夷退役时,他亲自将大臣的帽子交给了他的儿子入鹿,入鹿将接替他的职位。

在设立冠位制度的第二年,朝廷发布了一项由《日本书纪》归因于厩户王个人的公告。它在英语中经常被称为"十七条宪法",尽管它更像是一份道德准则清单,而不是一套行政法。《日本书纪》全文引用了它。许多历史学家对厩户王(或日本的其他任何人)是否能在那个时候写出这部作品表示怀疑,并认为它至少是在五十年或六十年后才写成的,当时日本有更多精通中国文学的人。它提到了至少14部中国书籍,还不包括佛教文献中的条目。在这些条款中还有很多观点无法被认为是正确的,例如第12条提到了"地方长官",而实际上要过很多年才任命了第一批长官。总的来说,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可以被认为是从中国思想中借鉴而来,而指出不符合推古天皇时期日本实际情况的地方可能是吹毛求疵。没有新的证据,这个问题就无法解决。然而,我认为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厩户王可能在当时发布了一些公告,但《日本书纪》中的文本是在圣德太子成为受人敬仰的人物之后才写成的。有人推测,原文已经丢失,因此需要为《日本书纪》准备一个替代文本。

根据《日本书纪》,厩户王于601年在飞鸟以北20公里的斑鳩开始建造一座新宫殿,即法兴寺的所在地,法兴寺是在厩户王去世后建在该土地上的。他于605年搬了进去。如果他现在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斑鳩,他就无法继续密切参与政府的日常事务。这意味着,无论自愿与否,他已经将这个角色交给了苏我马子。从积极的一面来说,斑鳩离飞鸟并不远,他可以经常去那里,而且离难波和海外通信以及获取书籍的机会更近。事实上,斑鳩位于飞鸟和难波之间两条主要道路之一上。厩户王将儒家和佛教学者召集到斑鳩,并花了很多时间阅读和学习。

在讨论官位等级制度后,《隋书》转向了对日本领土行政的描述。它说日本有 120 个名为“国”的地方,用汉字写成“国”。人们认为指的是“国造”。书中说他们可以与中国县令相比较。它还说 80 户人家由一名“稻置”管理,可以与村长相比较。稻置是与“县主”相关的官位头衔。10 个这样的村庄单位构成一个国。这些信息一定是来自日本访问中国的使节,因为中国驻日本的使节没有时间或权限在乡村四处游荡提问。中国人习惯于向外国大使询问他们国家的相关事务。这里描述的制度与后来奈良时代建立的制度并不完全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国造是世袭职位,而奈良时代的国守是由政府任命,任期有限。他还必须保存准确的账目记录,并在任期结束时接受审计。前国造和县主的后代只得在地方行政部门担任较低的职位。然而,关于推古天皇时期,宫廷与散布在全国的国造和县主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没有信息。我们也不知道国造和县主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我们知道县是更小的单位,并且在地理位置上位于国之内,但有些人认为县主与宫廷有直接的关系,他们向统治者提供税收,而没有通过国造,国造的税收则用于支持地方贵族。这方面的证据仅适用于大和国内的 6 个县。这些县被多次提及,足以表明它们某种程度上受到直接控制。至少在 7 世纪,这些县似乎不再有县主,而是由任命的官员控制。

在中国,隋朝开国皇帝于 604 年去世,他的儿子杨广继位。杨广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他最终毁掉了王朝,据说是因为奢侈的公共工程项目和与高句丽的战争,他都无力支付。这些项目需要征召大量人员,需要转移和供养。一项将黄河改道工程需要 100 万劳工。这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民间起义,推翻了政府,随后是隋朝将军之间短暂但激烈的内战,导致了 618 年新王朝唐朝的迅速巩固。这两个王朝都是北魏王朝的直接继承者,北魏王朝是 6 世纪北方王朝中存在时间最长、最成功的王朝。北魏王朝的统治家族是突厥人,北方的贵族阶层则是突厥人和汉人元素的混合体。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拥有显赫的汉族贵族姓名,但他不可避免地在祖先中也拥有突厥血统。

由于这种背景,隋朝和唐朝在与他们之前和之后的几个主要王朝相比,有许多方面与众不同。部分原因是隋朝和唐朝在中国经济和行政制度演变中处于过渡地位。汉朝及其直接的继任者在结构上完全是贵族制。宫廷周围环绕着少数几个家族,他们世袭提供所有官员。隋朝和唐朝最初遵循了相同的模式。然而,汉朝对全国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只维持了松散的控制。他们保留了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这足以让他们维持统治。他们任命官员到相对较大的地区,但地区内部的所有事务都由当地贵族管理,大部分是自治的。制度是,地方官员必须得到县令的确认,但他们是由地区内的“德高望重之人”提名的。隋朝和唐朝的行政结构要强大得多。汉朝维持了大约一百个大区,而隋朝和唐朝则拥有超过一千个小区,并被分组为省份。每个区的县令由中央政府任命,任期固定,并且轮换到新的地区,并且有一条规定,禁止一个人在自己的家乡任职。在区内,行政管理仍然非常薄弱,县令通过当地的“德高望重之人”工作。这比旧制度要昂贵得多,但中国现在富裕得多。

在汉朝时期,实际上根本没有城市,只有行政中心。货币存在,但很少使用,典型的商人是流动的小贩。唯一富有的平民是专门从事政府合同的人。在隋朝和唐朝时期,我们显然处于一个仍然与旧社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它仍然正式是贵族制,但正在向后来的中国“士绅”型社会过渡的社会,特别是在唐朝的最后百年。现在有了真正的城市、真正的商人阶级以及显著的平民大众文化。唐朝开国皇帝实施的税收和地方行政制度在唐朝末期几乎完全被废弃。直到二十世纪,贵族头衔仍然授予皇帝的亲属,但汉朝或李世民所知的那种贵族制已经灭绝。唐朝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动荡的时期。而且,正是隋朝和唐朝,特别是早期的唐朝,日本人第一次与中国文明和统治方法有了亲密接触。他们本身是一个强烈的贵族社会,他们对早期的唐朝制度感到舒适,但会发现即使是 150 年后的中国也很难理解,也不可能效仿。早期的唐朝的突厥元素也会让他们感到安慰,因为它们与朝鲜王国和日本已经流行的做法相似。

607 年,百济向隋朝派遣使节,建议中国攻打高句丽。杨广授权百济开始与中国一起策划联合战役。于是,朝鲜半岛开始了一段巨大的变革时期。日本也于 607 年派遣了使节。如前所述,《隋书》将“倭王”视为“倭王”,即“太子”。给杨广的信中说,日本人听说皇帝对佛教的传播很感兴趣,他们希望能够派遣大量人员到中国学习。日本书纪说,该使团包括一名会说写汉语的移民官员。据中国人说,这封信中包含了著名的句子:“日出之国之天子致书于日落之国之天子”。杨广对这种平等的假设并不感到高兴。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来看,这是日本希望中国将其国家称为“日本”而不是“倭”的第一个迹象。实际的汉字“日本”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关于 648 年日本使团出使唐朝的记载中。尽管感到生气,但杨广显然认为,了解一个在他们计划发动战争的地区的重要国家是很有价值的,因此立即派出了一个中国使团前往日本。正是在这种交流背景下,日本人第一次开始设计一个合适的汉语词语来称呼他们的统治者。相对较少的早期文件中提到了一个统治者,使用了“大王”,可能发音为“大君”。然而,到这些使节出使之时,日本人已经意识到,这个“王”在汉语中的地位远低于他们想要的。中国皇帝使用的头衔是“皇帝”,他们明白中国人不会容忍他们使用这个头衔。显然,日本统治者是天照大神后裔的说法暗示了使用“天”这个词,这个词的意思是天,在写天照大神的名字时用作“天”。天皇用汉字写成“天皇”。作为日语词语,它发音为“スメラミコト”,可以翻译为“最高统治者”之类。这个词语已经存在,但在之前没有特殊的汉字来写它。它出现在 608 年使团的中国记载中,并且在日本书纪中出现在 628 年的条目和一些其他早期文本中。在推古天皇时代,它可能总是“スメラミコト”,但现代日本人总是说“天皇”。608 年使团带来的中国信函只是写给日本的“皇”,这实际上是相当礼貌的。阿斯顿将其翻译为“主权”。

总共有四个使团,时间跨度比较短。当最后一个使团出现时,隋朝已经崩溃,日本大使显然很难安全回家。此后十六年没有动静。很明显,隋朝对日本非常感兴趣,忍受着许多蛮族的傲慢,并试图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情况以及它如何治理。这显然与他们对朝鲜的野心有关。然而,唐朝也对朝鲜有野心,并不明显他们为什么不与日本发展关系,或者为什么日本人会因为一个王朝的迅速更迭而放弃与中国的关系。一种理论是,太子于 605 年后半退出了政界,这意味着他是使节背后的主要力量,而其他人并不太关心这件事。

日本书纪记载,620 年,太子和苏我马子合作编纂了“帝王记,国记,臣下之本纪,诸臣、村主、伴造、国造、十八部、庶民之本纪”。如果这部作品真的涵盖了所有这些主题,它将非常有价值,但显然只有一份副本,并在 645 年被毁。这引出了日本建国的话题,因为这部历史必须提到它。现代的标准理论是,602 年,一位名为贯禄的百济僧侣在日本首次出版了一部中国式的历法,而太子则以 601 年,也就是前一年,作为基础,减去 21 个 60 年周期,得出了公元前 660 年的建国日期,并将此纳入了他的统治者谱系。循环计数中对应于 601 年的年份名称具有特殊的星象意义,作为变革的标志,这个想法来自中国。

日本书纪记载,厩戸皇子于 621 年去世,但任何你查阅的日本历史表都会显示他是在 622 年去世。日本书纪中这部分的几个日期似乎都比实际日期早一年。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另一个日期来自于皇子的古代传记。它们不仅在年份上不同,而且在月份上也不同。另外还有两个非常古老的资料来源与第二个日期一致,所有历史学家都接受这个日期。其中一个资料来源是法隆寺一座飞鸟时代的佛教雕像的题名铭文。铭文中说,他的母亲在推古天皇 29 年 12 月(621 年)去世,皇子在次月病倒。他的正妻也病倒了,她在 622 年 2 月 11 日去世,皇子则在 22 日去世。他们三人葬在同一个墓中。他当时 49 岁。墓地距离斑鸠 20 公里,但靠近敏达天皇和用明天皇的墓地,后来推古天皇和孝德天皇的墓地也在同一区域建造。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圣德太子从古至今都受到尊崇,认为他是一个非凡的人。最初是因为他在佛教建立方面的重要性。佛教直到 8 世纪才被确认为国教(之后政府被迫做出特殊安排来保护神道教)。在飞鸟时代,佛教只是被允许存在,而且有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然而,厩戸皇子和苏我马子都亲自建造了佛教寺院,而厩戸皇子负责建造了其中几座寺院。在他的斑鸠宫遗址周围有一整片寺院群,其中最著名的是法隆寺,它在 670 年的一场火灾后重建,拥有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这座寺庙是由厩戸皇子作为他的私人寺庙建造的,当时被称为斑鸠寺,“斑鸠的寺庙”。他还以第一个已知写书的日本人而闻名。然后,从 14 世纪开始,他被那些支持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的人所推崇,他们是 1868 年后在日本掌权的团体的先驱。每个日本学生都学习过日本书纪版的十七条宪法。然而,没有人指责圣德太子与 20 世纪的军事独裁者有任何关系,他的声望依然很高。

在 623 年,在 20 年的间隔之后,关于入侵朝鲜将新罗从任那驱逐出去的问题被提了出来。朝臣们意见不一。一方以田中臣为代表,主张派使者去调查任那是否受到虐待,而另一方以中臣国造为代表,主张派兵,目的是驱逐新罗并将任那的控制权转移到百济。最后,使者被派往朝鲜,新罗派回了一支使团,承诺确认旧的安排,即任那向朝廷名义上进贡。随后,一支新罗和日本官员组成的队伍前往任那进行安排,但他们还没回来,一支庞大的军队就在坂部臣大麻呂的指挥下开赴朝鲜,他很可能是苏我马子的亲密盟友。然而,使者不断往来,一切都已解决,没有发生战斗。驻扎在朝鲜的日本军队被撤回。现在双方达成协议,任何时候日本使团航行到新罗,都会在抵达时受到两艘仪仗船的迎接,一艘代表新罗,一艘代表任那。在与谈判同时在朝鲜驻军似乎有些奇怪。也许朝中两个派别在独立行动。

623 年,有一则记录称,在一名佛教僧侣犯下了一起轰动一时的杀人案(一起用斧头杀人的案子)后,朝廷决定有必要对宗教体系进行一些控制,并设立了(佛教)宗教司,由僧侣担任主要职位。因此,进行了一次正式的人口普查,据报道,全国有 46 座寺庙,816 名僧侣和 569 名尼姑。

"大化革新"

[edit | edit source]

626 年,苏我马子去世,628 年,推古天皇在 75 岁时去世。古事记以这一事件告终。随着厩戸、马子和推古的相继去世,我们显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时代。在马子去世前不久,他曾向推古请求允许拥有葛城县,理由是它是苏我氏族古老的故乡。当时,这是大和国六个直接支持统治者支出的县之一。推古拒绝了他的请求。如果马子成功了,苏我氏族就能恢复葛城氏族的名称,如果实现,实际上会使他的后代成为一个新的贵族氏族,独立于其他苏我氏族。这正是后来对中臣镰足所做的事情,在他死后,他的儿子们被认可为新的藤原氏族。然而,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仅仅是年迈的马子失去了政治现实感,要求了一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下一位统治者是敏达天皇的孙子,也是不幸的王子押坂彦人王子之子,他曾多次被忽视。在推古去世后,这件事被拖延了几个月才确定下来。苏我虾夷,马子的长子,现在是大臣。最终,虾夷召集了高级官员开会,他说推古提到了两个可能的继任者,田村皇子和山背大兄皇子(厩戸皇子的儿子),她会见了他们两人,并敦促他们不要为了这件事而互相争斗。她自己的儿子,武田皇子,早些时候就去世了,她最后的愿望是葬在武田皇子的墓中。根据日本书纪,虾夷的演讲暗示她倾向于田村皇子,但没有指定继承人。大多数人支持田村皇子,但也有几个人支持山背大兄皇子,因此虾夷没有做出任何决定就休会了。两位皇子在血统上是平等的,而且显然年龄相同。田村皇子 36 岁,据估计山背大兄皇子大约也是这个年龄。日本书纪关于这件事有一段很长的章节,其中说山背大兄皇子强烈声称,推古在和他谈话时告诉他,他应该成为继承人。这意味着他指责苏我虾夷撒谎,说她告诉他什么。最终发生了暴力事件,一名执拗的官员被苏我虾夷杀害,田村皇子在 629 年初被授予皇位。他被称为舒明天皇。虾夷显然有理由支持田村皇子,因为他的正妻是苏我马子的女儿,而且已经(据认为)生了一个王子,古人。另一方面,人们指出,山背大兄皇子的母亲也是马子的女儿。也许虾夷认为他与田村相处会更好。舒明天皇的登基让另一位年轻的王子脱颖而出,那就是中大兄皇子。舒明天皇的皇后不是苏我宝子,而是押坂彦人皇子的孙女,宝皇女,中大兄皇子是她的儿子。

日本书纪关于舒明天皇的文章非常短,而且信息量少。只提到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 630 年和 632 年与唐朝的使节往来。一位在中国学习了 24 年的学生得以在这次机会返回家园。另一位,高向仓麻吕在 644 年在中国学习了 30 年后回国,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老师。第二件大事是 637 年第一次有记录的与虾夷蛮族的边境战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舒明天皇两次搬迁宫殿,第一次是在一场火灾之后。第二次搬迁则有所不同。新地点位于飞鸟的北部,靠近通往全国其他地区的交通要道。这是一个进行大规模建筑工程的契机。据认为,统治者的宫殿开始朝着成为首都的方向扩张。这段统治时期有一个轶事,当时最年长的王子责备虾夷,说大臣和官员们在朝中缺勤。他们应该从早上 6 点工作到中午,应该用钟声来调节。然而,虾夷无视了这个建议。在之后的时代,宫殿的工作时间是由钟声来调节的。新宫殿遗址的一个特点是有一座佛教寺庙,这是已知的第一座由统治者建造的寺庙。

舒明天皇在 641 年去世,他从未指定过皇太子。他的继任者是他的皇后,她成为了第二位女天皇,在这次统治中被称为皇极天皇(她在第二次统治中被称为齐明天皇)。日本书纪对这件事只字未提。有两位明显的候选人,古人皇子和中大兄皇子,他们是皇帝的不同妻子所生的儿子。中大兄皇子是皇后的长子,但他只有 16 岁(按照日本算法,我们的年龄计算方法会让他只有 15 岁),被认为太年轻,不能继承王位。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让孩子们登上王位。因此,皇极天皇继位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她可以为她的儿子留住这个位置,让他继承她的皇位。古人皇子的地位较低,但尽管他的年龄不详,但他肯定比中大兄皇子年长。几年后,中大兄皇子娶了古人皇子的女儿,他当时肯定已经超过 20 岁了。然后我们不能忘记山背大兄皇子。有三位候选人这一事实引发了这样的可能性,即皇极天皇的升迁可能是因为主要贵族之间无法达成必要的一致意见。这是合理的,因为苏我虾夷有这样的名声,即他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不会做任何事。在没有更多证据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这位新天皇当时 49 岁。

日本书纪关于皇极天皇统治的记录主要集中在导致苏我氏族灭亡的事件上。当舒明天皇在位时,在苏我虾夷的领导下,事情似乎进展顺利。他显然与朝中其他重要成员相处得很好。然而,在皇极天皇统治期间,他的儿子入鹿开始将他排挤到一边,成为苏我家族利益的实际领导人,而这完全是另一回事。现存的故事表明,入鹿是一个早熟且令人印象深刻的孩子。他长大后变得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考虑他人。他树敌,但这并不困扰他,他只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一项是关于苏我虾夷为自己和儿子建造坟墓的记录,这在642年标题下讨论过。据说他征召了大量劳工,仿佛他是土地的统治者一样,包括那些属于山城王家的庄园的劳工。据说山城王的姐姐公开抱怨此事。然后,第二年,虾夷身体不适,决定辞去职务,所以他自行制作了一顶大臣的帽子,送给他的儿子入鹿,入鹿此后担任大臣。据说入鹿一上任就开始密谋排斥山城王,而支持古人大王继承王位。有一条脚注说,“另一本书”说入鹿想自己登基。入鹿就任大臣仅仅三周后,就派兵攻打伊贺宫。宫殿被毁,但山城王和他的家人幸免于难,逃到了山里。然而,他们没有资源,最终全部自杀。苏我虾夷听到此事后斥责入鹿是傻瓜,并说,你对山城王所做的事,别人也可能会对你做。这件事发生在643年底。

《日本书纪》接着说,中臣鎌足之宿祢因入鹿的政变而勃然大怒,他主动去联系皇室的幸存王子,看看他们是否能围绕一位王位候选人团结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在641年,高句丽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独裁者杀害了大多数贵族。日本贵族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这件事本来可以很容易地用来对付入鹿。中臣怀疑中大兄皇子会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但他并不认识他,所以他参加了一场中大兄皇子参加的足球比赛,以便被介绍,他们很快成为了亲密的朋友。为了能够定期见面而不引起怀疑,他们都报名学习儒家哲学和汉语,并一起上下课。他们的计划中重要的一步是孤立入鹿,确保他们在苏我氏族中其他地方有盟友,中大兄皇子为此安排了一位苏我女子嫁给他。这次联盟是与苏我黑山田石川麻呂,苏我虾夷的侄子。他的氏族分支继续与皇室保持良好关系,他的三个女儿嫁给了统治者。阴谋者制定了一个复杂的计划,要在朝廷上杀死入鹿。整个阴谋策划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当时机成熟时,那些应该攻击入鹿的人感到害怕和困惑,中大兄皇子亲自拔出剑,刺死了入鹿。这件事发生在天皇(中大兄皇子的母亲)面前,中大兄皇子告诉她,入鹿一直是皇室的威胁。然后,他们礼貌地将入鹿的尸体送给了虾夷。

他们花了一天时间集结军队,从许多王子那里得到部队,准备进攻苏我虾夷,而虾夷尽力准备防御。然而,当王子的军队到达时,虾夷的大部分部下都背叛了他。知道自己必败无疑,虾夷烧毁了苏我宇摩古和宇摩弥陀王子准备的史书,这些史书在他手中,虽然一名抄写员设法抢救了至少一部分手稿,并将其交给了中大兄皇子。在这些事件发生时,中臣鎌足31岁,中大兄皇子19岁。

古人大王是中大兄皇子的哥哥(同父异母)。《日本书纪》说,中臣鎌足建议中大兄皇子,自己继承王位不合适,他应该让自己的叔叔,皇极天皇的弟弟,也就是軽皇子登上王位。于是就这样做了。軽皇子即位为孝德天皇。皇极天皇退位,支持他。这是第一次天皇退位,这个做法很快成为了常规。作为另一个第一,也是许多后续事件的开端,古人大王公开放弃了继承王位的资格,成为了一名佛教僧侣,退隐到乡村寺院。所有这一切,包括軽皇子的正式登基,都在苏我虾夷去世的第二天举行。

新政权毫不犹豫地宣布变革即将到来。古代的“大臣”和“宿祢”头衔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头衔:左大臣和右大臣,通常用汉语发音,左为“左大臣”,右为“右大臣”,左表示职位高,右表示职位低。阿倍臣氏的古老麻呂被任命为左大臣,苏我臣氏的石川麻呂被任命为右大臣。中臣鎌足被授予了“内臣”的低级头衔,后来演变为“内大臣”,在奈良时代排名仅次于右大臣。新大臣的地位在官方上低于皇太子,这似乎是一个创新。在此之前,似乎在最高职位之间没有正式的等级顺序。内臣被认为是从百济政府借来的头衔。它意味着“内阁部长”,从《日本书纪》的记载来看,它似乎意味着中臣鎌足将对官僚机构拥有日常行政指挥权,包括对升迁和降职的控制权。他需要控制的“内部”是指宫殿工作区域的内部。“大大臣”则可以自由地思考更高层次的政策问题。

孝德天皇登基五天后,所有宫廷官员都参加了一次集会,宣布了上述变革。天皇、退位的皇太后和皇太子都出席了会议,官员们被要求宣誓效忠天皇,并服从天皇的旨意。这也是宣布“大化”年号的场合。此后不久,一系列法令接踵颁布,对全国的政府机构进行了重大改革,而不仅仅局限于宫廷内部。

从这段时期到本世纪末,几乎所有发生的事情都存在着巨大的学术争议。特别是,一些历史学家认为,我迄今为止所写的一切,都是基于《日本书纪》,完全是错误的。特别是,有人声称入鹿遇刺和孝德天皇继位并没有带来政府的重大变革,中大兄皇子仅仅是按照非正式宪法要求的“高级王子”,而中臣鎌足只是一个没有特殊重要性的中级官员,关于他在起义中的作用的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因为他的后代在《日本书纪》编撰时都是权势人物,根本不存在“内臣”的职位,也没有“大化”年号,也没有改革法令。大多数历史学家持更为温和的观点,但很少有人愿意接受《日本书纪》中所写的一切,而不进行仔细的审查。

《日本书纪》断言,我们现在见证了它出版时当权政权的起源。它无疑是一部宣传作品。然而,现在有一些其他证据,其他8世纪的书籍,并非由政府委员会编写,甚至还有一些真实的政府文件,木制计数棒,与税收货物一起使用。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早期的努力是建立一个省/区的地方行政系统,以及其他书籍中对重要事件的太多引用,不可能都是骗局。而且,作者所写的是这本书出版前仅75年的事件。他们的父亲或祖父是事件的参与者,他们的读者父亲或祖父也是参与者。与写5世纪的事件相比,他们有更少的回旋余地。然而,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个说法并不客观。

新政府首先要处理的问题是,三个朝鲜王国的使节同时到达。《日本书纪》对发生的事情一点也不清楚,但日本方面对百济的陈述感到不满,其中包括代表任那的说法。这可能源于百济和高句丽在642年结成联盟,并对新罗发动了重大进攻,也许还包括占领任那或其一部分。八个月后,另一批使节团抵达,关于任那又有更多的争吵。看来,在这一点上,新政府决定,继续争论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区别是愚蠢的。高宗亲王,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最近从中国返回,他在中国呆了30年,被派往新罗,并协商结束此事。任那作为外交实体不复存在,日本放弃了对该领土的所有主张。一般来说,在持续的中国压力下,朝鲜半岛在这个时期不断分裂。644年,高句丽击退了中国对他们在满洲辽河边境的猛烈进攻,还有更多的事情即将发生。日本人必须非常担心正在发生的事情,而这必须为改变日本提供了某种紧迫感,以便日本能够更好地防御自己。

在执政几天内,两位高级大臣被命令向“前司”和“伴造”询问他们对如何处理劳役税的评估的看法,以便人民不会反对他们。“前司”与在中国用于指定官僚机构高层的汉字有关。据认为,这里将其用作一个涵盖贵族氏族的大臣和宿祢阶层的总称。它也可能指的是帽子等级制度的第一和第二等级,据估计,可能只有大约10人。在后来的时代,构成顶层决策机构的氏族首领委员会大约有10人,这与帕金森定律中关于最大委员会只能决定12件事的规定一致。伴造是地方官员,负责征召兵役人员和公共工程劳工。我没有谈论税收,因为我们对早期时代一无所知。然而,从中国到下面的所有亚洲社会在这个时期都依赖三种类型的税收:来自农民的粮食、来自非农民平民的手工业品,主要是布,但也包括许多其他东西,以及用于公共项目的劳役。我们假设早期这个时期的制度还没有像奈良时期的制度那样组织得那么严密,但他们肯定有一些制度。否则就不会有坟墓。伴造是为这些活动提供劳工的人,而且很可能负责他们的伙食。


在试图理解《日本书纪》对接下来发生的事件的描述时,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优势,我们知道事情的最终走向。我们拥有大量关于奈良时代初期政府组织的资料,甚至还有大量的文件,如人口登记册和税收记录,可以证明政府在某些地区的实际运作情况。《日本书纪》虽然几乎是唯一来源,但它只提供了一系列的诏令,却很少谈及这些诏令是如何实施的,以及实施后事态如何发展。我们可以推断,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存在着试错的因素,因为一些诏令显然没有起到作用,很快就被新的、涵盖同一主题的诏令所取代。我们可以将这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额外主题。这三个阶段分别是:645年之后,即唐朝于660年征服百济并对日本造成影响的朝鲜危机,以及672年中大兄皇子弟弟大海人皇子夺取皇位之后的时期。而额外的主题是672年的壬申之乱,它使大海人皇子掌权。这很重要,因为《日本书纪》对此进行了相当详细的描述,让我们有机会看到飞鸟时代的社会实际运作情况。此外,这场战争距离该书出版仅48年,许多参与者仍健在。

由于这个故事以政府诏令的顺序讲述,我们无法说些什么关于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鎌足(后来改名为藤原鎌足)之间假定的合作关系。他们中可能有一人是思想家,而另一个是让事情发生的实践者,或者他们可能共同承担了这些角色。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执政家族对鎌足心怀感激,因为他们将他的后代提升到贵族内部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地位,即藤原氏,这一事件对日本政府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认为,藤原氏的未来提升本身就证明了鎌足一定在645年的事件和之后发生的事情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新政府成立两个月后,发布了一系列诏令,确立了五个主要领域的政策。首先,它宣布任命诸国总管前往“东国”,命令他们对所有人口进行人口普查,无论他们是在政府控制下还是在当地贵族的控制下,并登记他们耕种的土地面积。被选中担任诸国总管的都是来自中央的强大贵族。诏令中包含了大量关于诸国总管如何履行其职责的指示。他们并不是后来建立的常设总管,因为很明显,他们将在几个月内完成任务后返回都城。他们还被明确指示不要参与刑事调查和其他纠纷,而要专注于收集有关人口规模和财富的信息,然后带着这些信息返回。然而,必须明确的是,这仅仅是向建立中央控制下的常设地方行政管理迈出的第一步。诏令中没有明确说明“东国”包含哪些地区。这些官员在一个月后实际上离开了都城。

第二个公告是任命官员前往大和国的六个县,同样是命令他们进行人口普查和登记土地所有权。这些县分别是竹智、葛城、十市、敷島、山辺和添,长期以来一直直接向执政家族提供税收。人们认为,这些县将被用作测试地点,以确定地方行政管理的细节。

第三个公告是宣布在宫殿内设立信箱和钟。有诉求的人要向他们的上级反映,但如果他们的问题被忽视,他们被授权写下具体情况,将文件投入信箱。如果这仍然没有产生效果,他们被允许敲响钟,然后会有官员出来与他们交谈。这是一种中国习俗。

第四项是规范儿童的户籍。如果一个孩子出生于两个自由父母,它将被登记在父亲的家庭。但是,如果父母一方不自由,孩子将被登记在不自由的父母一方,无论这是父亲还是母亲。如果两个属于不同主人的不自由人有一个孩子,孩子将归母亲。我们实际上不知道这个时期关于不自由人的任何信息,但在后来的时代,有很多类别。有一类世袭的仆人,他们不是奴隶,不能被出售,还有被算作奴隶的人。有些人显然是永久的奴隶,可能是战争中俘虏的来源。在奈良时代,罪犯可能被判处服役几年,并且允许罪犯的孩子自愿成为奴隶以使他们的父母获得自由。人们也可能因为债务而沦为奴隶。这项诏令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一个人的身份,以便进行税收评估。不自由的人不直接纳税,但他们的主人代表他们纳税。

这一系列措施的最后一项是规范佛教寺院。每个寺院都必须按照标准模式建立内部管理,设有三名官员。

在这一系列立法颁布后不久,《日本书纪》宣布,古人大兄皇子和其他几个被点名的人策划了叛乱。当吉備笠臣志多留自愿作为同谋者自首时,此事被揭露。军队被派去杀害古人大兄皇子,并成功地做到了。两名据称的同谋者是苏我氏和阿邪氏的成员。在接下来的百年乃至更长时间里,这类事件经常发生,我们无法说哪些是真正的阴谋,哪些是清洗那些被认为碍事的人。我毫不怀疑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存在。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在其统治期间经历了几起这样的事件。如果贵族中有一些人试图组织抵抗他的改革计划,自然不会令人惊讶,但同样有可能的是,他与斯大林对那些碍事的人的想法一样。

在年底,宫殿从飞鸟迁至位于濑户内海的难波。大秦王朝的创始人,大秦和他的儿子仁德天皇曾在难波建造过宫殿,但这却是自那以后的第一次。在新年的第一天,政府在难波发布了主要的改革诏令,在日本通常被称为“元旦诏令”。这是他们统治国家的计划中最清晰的表述。它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宣布废除所有现有的土地所有权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一项规定,即所有土地和所有人民都将直接由政府控制。贵族(他们将成为政府官员)将不再依靠土地所有权生活,而是领取薪水。本部分的剩余部分讨论了如何实施这一规定。

第二部分说,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区域和地方行政管理体系,包括一个拥有自身内部结构和官员的首府,以及一个省县体系,以及一些更小的实体,如设有守卫的关口和前哨,以及配备马匹的驿站等等。它说,这将首先在内国进行,并清楚地描述了所涵盖的区域。

第三部分要求编制完整的户籍登记册,并指出,这是为了实施一个定期土地再分配制度,这种制度目前在中华和高句丽实行。该文件具体描述了如何用中国单位“町”(2.45英亩)和“段”(町的十分之一)来测量土地,这些单位一直被日本使用到米制引入,并指定了以每町“束”稻谷为单位的基本税率。

第四部分废除了现行的所有税收制度,建立了一个简化的税收制度,包括以稻谷支付的基本土地税、以特定数量的丝绸为单位征收的人头税,但可以以任何合适的当地产品支付,只要价值相同,以及一套标准的劳役税,其中包括提供士兵(全副武装)和马匹、普通劳工和适合在贵族宫殿里做女仆和侍女的妇女。为人们提供了以固定价格赎免劳役税的条款。

这是一项极其雄心勃勃的计划,显而易见的是,它并没有立即生效,而是在经过数十年的痛苦努力后才得以实现。许多人认为,《日本书纪》中呈现的诏令是在所有这些安排实际上生效之后才写成的,因此它描述的是成功的结果,而不是最初的意图。然而,它直接取自中华和/或高句丽现行的行政法典。毫无疑问,其目的是在日本建立这些国家正在使用的制度的版本。如果成功,它将产生这样的影响:通过农业生产的总财富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将通过政府之手,这将使政府有能力影响财富的支出方式。它当然旨在将更大的一部分用于国家目的,而更小的一部分用于维持贵族的奢侈生活。这将使日本能够显著增强其军事力量,以保护日本免受开始困扰朝鲜的麻烦的影响。

然而,许多学者对诸如“段”(一块长30坪(180英尺),宽12坪(72英尺)的土地)和“町”(10段)的精确定义以及为其分配的非常具体的土地税率等问题感到困扰。这些与50年后完成的大宝律令的条款完全相同。在689年公布的“飞鸟清明日香律令”之前,没有其他例子表明町、段和坪被用作土地测量单位。早期的制度似乎依赖于一个称为“シロ”的单位的倍数,该单位约为30英尺长。还有省份划分的区县问题。诏书说:“如果区县由40个村庄组成,则为大县;如果由4到30个村庄组成,则为中县;如果由3个或更少的村庄组成,则为小县。” 大宝律令有相同的规定,只是它承认五种等级的区县,并且规模不同。尽管内容不同,但条款的布局和措辞却完全相同。奈良时代开始使用的区县通用词“郡”在诏书中使用,但在现存的7世纪原始文件中没有使用该词的例子。相反,使用的是“評”。诏书还使用了奈良时代的区县令及其助手名称,而7世纪的文件使用不同的名称。郡和与其相关的官职名称是汉语用法,而評及其官职来自朝鲜王国。

因此,人们认为,《日本书纪》中引用的诏书并没有真正描述飞鸟清明日香律令颁布之前存在的省级行政制度,而是提供了一个后来的版本。如果诏书中的这些部分无效,那么我们如何知道哪些部分有效呢?第一条关于废除古代土地所有制的文章不可能来自奈良时期的资料。第四条关于用丝绸作为价值单位来换算不同类型税收的规定不是大宝律令的一部分,大宝律令不允许将一种税收转换为另一种税收。

保守的观点认为,《日本书纪》的作者没有完整的诏书文本,因此他们填补了缺失的部分,但该文件的基本要旨,即废除现有的土地所有制和税收制度,建立一个基于中国和朝鲜模式的新制度,是真实的。毕竟,这就是最终实现的目标,这也是古代日本人认为转型开始的地方。

一个争论的焦点是最初的土地分配制度如何运作。在大宝律令中,有详细的规则来计算每个家庭中所有能够工作的成员,并为每人分配特定的土地数量(根据年龄、性别和身份而异),然后加起来得到家庭的总分配额。这也就决定了最终的粮食税。另一种做法是,简单地将标准的土地块分配给家庭,而不关心家庭成员的具体组成。许多历史学家认为,“元旦诏书”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贵族与农民之间的传统联系,迫使贵族成为靠薪水生活的官员,同时彻底改变个体农民家庭的处理方式,这将是过于激进的。更实际的做法是,保留现有的农业社区及其家庭,并在该层面上保持新的制度相对简单。在后来的时代,试图实施大宝律令中关于人口普查和重新分配周期的要求被证明几乎是不可能的。历史学家很难相信,如果他们从实际经验中知道这项制度有多难管理,他们会把它写进大宝律令中。此外,人们普遍认为,在646年,人们已经认识到这样的制度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同时实施,而必须分阶段逐步实施,尽管诏书对此没有任何说明。

除了税率之外,这项诏书中没有任何内容会对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公布的税率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税收负担。如果政府要从首都获得更多收入,那么就需要大量劳动力来处理运输。在土地分配制度下,耕种土地和缴纳土地税的主要责任由家庭单位承担。我们不知道这是否是现有做法的延续,还是一个新的制度。另一种方法,即在封建日本成为常态的方法,是将村庄作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基本联系点。每个村庄都被征收了一笔税,并被允许自行将这笔税分配给各个家庭。如果农民采用了类似“部”的制度,那么古墳时代的日本可能也具有类似的结构,而新制度将是一个重大的变化。

在646年2月,颁布了另一项涉及两个主题的通用诏书。它加强并扩大了早先关于设立全国建议箱的公告,并特别指出将接受匿名建议和投诉,还表明第二个主题是对通过该系统提出的投诉的回应。诏书说,那些因被征召劳役而来到首都的人,往往在服役期满后不被允许回家,而是被官员和贵族留下来做额外的工作。诏书告知集会的官员,已经采取措施来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在3月,被派往东部各省的官员于前一年返回。诏书宣布,共派出了8名官员,其中6名官员完成了任务,而2名官员未能完成任务,并因此受到惩罚。两周后,一项相当长的诏书(如《日本书纪》中记载的那样)详细介绍了情况并点名道姓。主要问题是,一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税收,并向百姓勒索贿赂。他们被迫归还所有赃款,并被处以罚款,罚款数额是他们盗窃数额的两倍。他们有罪的事实是通过当地百姓的投诉而为人所知的。一些地方贵族也犯了自愿行贿的罪行,但在建立新制度的精神下,他们都被赦免了。为了弥补修建新宫殿给百姓带来的所有麻烦,还颁布了一项大赦。这显然意味着那些因被强迫修建宫殿而拖欠其他税款的人被免除了。几天后,中大兄皇子向天皇递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废除贵族拥有的某些习惯性土地类型,并将属于他私有财产的524名“伊咩部”成员(本质上是神道神社的工作人员)和161个“宫家”(各种类型的产出单位)归还给天皇。随后又发布了另一项诏书,试图规范古墳的修建及其相关的仪式。其主要目的是限制古墳的规模和成本,并要求将它们修建在无法耕作的土地上。这正是前面提到的那项诏书,它规定亲王墓的建造仅需7000个工日,而更低级别的墓葬的建造时间更短。禁止使用像我们今天博物馆里那些豪华的陪葬品。此外,还发布了一项冗长的诏书,试图规范婚姻习俗,一项诏书试图改变阻碍旅行者自由行走的当地习俗,以及关于如何实施废除私人土地所有制的进一步指示。

一定有许多中央和地方贵族对这些诏书和他们宣布的制度感到不满,但没有迹象表明有任何明显的抵抗。有一些迹象表明,地方贵族可能实际上欢迎中央政府的帮助,以控制平民。在644年秋天,《日本书纪》记载,关东地区发生了一次民间宗教的爆发。当地的一名男子宣称,一种昆虫,显然是某种毛毛虫,是神的媒介,如果人们正确地崇拜毛毛虫,神就会给所有人带来财富和长寿,而无需工作。人们停止工作,成群结队地唱歌跳舞,似乎地方当局对此无能为力。直到首都的一名官员,秦河胜川胜,前往当地逮捕并处死了该名传教士,秩序才得以恢复。类似事件通常发生在压力时期。有人推测,这场运动是朝鲜移民建立丝绸生产的反应。蚕使这些朝鲜人变得富有,所以这种当地的毛毛虫可能使我们变得富有,人们可能会这样想。秦氏与丝绸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些人想知道秦河胜是否被派出去调查当地人是否发现了可以生产可用丝绸的蚕。

后期古墳数量和规模的变化让大多数历史学家相信,乡村氏族首领,国造,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准王权和权力,这是乡村贵族之间趋于平等的趋势的结果,这很可能意味着传统的当地政府形式已经失去了效力,因此,当中央政府开始派遣地方长官时,某种程度上是在填补真空。中央政府不是镇压地方贵族,而是帮助他们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然而,从私人控制的土地获得支持过渡到由政府提供的薪水是一个重大变化,这必然会引起人们对如何实现这一过渡的担忧。646年的诏书中包含了一项明确的承诺,即所有被废除私人土地所有权的贵族将获得政府职位,并领取官方薪水。当然,潜台词是,所有没有获得政府职位的人,从定义上来说都是平民。诏书还警告说,那些声称拥有贵族身份,但实际上没有资格的人将被清除。

647年的变革步伐放缓。发布了一项旨在确保统治者姓名中使用的元素不被用于贵族个人姓名和地名中的诏书。在中国,通常的规则是,用于书写皇帝姓名和某些其他重要用法的字,尤其是与皇帝亲自参与的国家祭祀仪式相关的用法,不能用于任何其他目的。人们必须想出替代的字来代替。这似乎是在试图将这条规则应用到日本。主要的发展是扩大和重组冠位制度。原有的十二位被压缩为六位,最底层增加了一位,最顶层增加了六位,因此首次将最高贵族纳入了该制度。所有名称都被完全更改。然后,仅仅两年后,该制度再次被重组。被压缩的六位再次被分解为十二位,除了最高六位之外,所有名称都被再次更改。没有提供任何解释,但据推测,这些调整是由于官僚机构规模和范围的快速扩大,导致了政府复杂性的增加。冠位显然是确定薪水的基础,因此更多的冠位意味着更多的不同的薪水等级。

经过这次重组,除了皇族亲王以外,所有贵族都被纳入了这个制度。在《日本书纪》中有一条关于 648 年的记录,提到 647 年的官位改革原本应该在这一年实施,但它也指出大臣们仍然使用着旧帽子。这表明一定程度的不满存在,因此 649 年的官位修订和扩充必然是作为回应,以确保每个人都感到满意,他们没有被归类到他们认为自己应该低于的人群之中。另一个变化的迹象是在 647 年建立了一个用铃铛控制考勤的制度。官员们应该在早上 5 点之前以整齐的队伍出现在皇宫外。在 5 点钟的时候,将会敲响铃铛,办公室的门就会打开,在人们都进入后,铃铛会再次响起,大门就会关闭,迟到的人将不被允许进入。每个人都应该在 6 点之前坐在办公桌前工作。铃铛会在工作日结束的时候再次响起,而工作日是中午结束的。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真正重要的朝廷事务应该在日出或日出之前进行,而这种办公室时间结构被长期延续了下来。

修改后的 19 级官位制度于 649 年初开始实施,当时决定建立一个以中国制度为基础的政府部门、办公室和机构的结构。高宗(Takamune no Kuramaro)和一位名叫宾的佛教僧侣将负责监督这项工作。现在是总结迄今为止所取得成就的时候了。首先,以天皇为中心的政府原则已经确立。官位制度的扩展甚至包括最高官员,这意味着天皇现在通过授予或拒绝晋升官位正式控制了所有人的地位,而贵族将通过他们在官位体系中的地位来定义。其次,政府将高度中央集权,各省直接由皇宫管理,并遵循统一的官僚制度。第三,所有土地及其上的农民都是国家财产的原则已经确立。要使这一切成为现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原则已经制定,而且没有公开反对。最后,第四,还确定了这个新制度将由来自大和和河内两省的同一批贵族管理和控制,而这批贵族在以前就一直位居高位。政府结构和效率的变革正在尝试,但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没有试图对统治集团的成员进行变革。每个人都将获得与其现有地位相符的官位、职位和收入。

中国新王朝通常通过战争掌权。王朝的创始人是位成功的将军,身后有强大的军队支持。他在设计新政府方面拥有自由支配权,但他必须想出可行的办法,否则他的王朝将无法长久。成功的王朝总是能够与中国政府运作方式的长期预期良好地协调,因此设计自由度实际上是有限的。这里的情况也显然适用。无论掌管皇宫的那批人抱有何种野心,统治国家的详细工作都将由传统的贵族完成。别无选择。旧政权可以在一套新名称下继续存在。飞鸟时代的剩余挑战是确保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确保政府真正发生改变,真正变得更加集中化和结构化,这样更多的国家资源将通过皇宫的掌控,这反过来将使这个国家在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世界中变得更加强大。在所有提议的改变中,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分配制度。如果这个制度能够实际运行起来,那么政府将真正将整个国家的剩余财富纳入税收体系,并控制其再分配和使用方式。当然,大部分财富会以官俸的形式发放给贵族,但剩余的财富可以用于国家建设活动,而官俸制度本身将给贵族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新的部门、新的官位都很好。关键是乡村农民的详细管理。

在所有这些为构建新型政府奠定指导方针的工作完成之后,传统的古坟政治立刻介入,这似乎很正常。在 649 年的第三个月,高级大臣阿倍仓桥麻呂去世。仅仅七天后,苏我日向密谋指控右大臣苏我石河麻呂叛国,具体而言,他策划暗杀中大兄皇子。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这并非事实。日向是石河麻呂的弟弟,他可能希望自己成为最高大臣。中大兄皇子将此事告知孝德天皇,孝德天皇派官员去询问石河麻呂。石河麻呂说他不愿与中间人交谈,要求与天皇会面。孝德天皇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下令逮捕石河麻呂。石河麻呂从他在难波的宫殿逃走,前往大和的山田寺,在那里他的长子负责管理寺庙的建造。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他的儿子非常支持招募军队进行抵抗,但石河麻呂拒绝了。他和他的整个直系亲属都通过上吊自杀。之后,政府处死了许多与他有关的人,许多其他人被流放。在贵族统治的政府结构中,一个问题是很难解雇某人。在接下来的 250 年里,我只能想到两种情况,一个人被免职而不被处死,这两种情况都涉及地位相对较低的人,他们没有私人资源试图招募军队进行抵抗。他们是奈良时代的僧侣道镜和平安时代的菅原道真,他们都是被比他们更有权势的人从默默无闻中提拔到高位,并在失去这种支持后倒台。当时,没有监狱制度,后来也没有。死亡以外的主要惩罚是流放。这包括将人送到特定地点,在那里他们在当地官员的监督下以软禁的形式生活。多年来,不乏被判流放的高官,但其中大多数人要么在押解到流放地途中神秘死亡,要么在抵达后不久便死亡。许多被流放的低级官员最终逃脱,并被亲人隐藏。然而,这相当于一种较轻的软禁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怀疑这件事是中大兄皇子策划的,他不希望看到苏我家族的人登上官僚体系的最高职位。如果苏我日向期望接替他的哥哥,那么他将要失望了。中大兄皇子任命他担任了一个需要他搬到九州的职位,这在以后的时代是常见的礼貌流放方式(菅原道真就是这种情况)。贵族之间的私人关系有时会表现出其独特的方面。中大兄皇子的主要妻子是石河麻呂的女儿,也是持统天皇的母亲,据说她父亲倒台后,她因悲伤而死。

最终的结果是,官僚体系的最高层出现了两个空缺职位。新的左大臣是久世臣氏德田,新的右大臣是大伴氏中臣。他们两人都在新官位制度中担任了 6 级官位,现在被提升到 5 级官位。久世自 645 年以来一直积极参与政府,而大伴氏是主要氏族的首领。阿倍仓桥麻呂和苏我石河麻呂都拒绝佩戴新的官位徽章,并继续佩戴着旧大臣的帽子。他们是新官位制度下第一个晋升的大臣。他们新官位的含义是,当时新官位制度的最高四级官位都是空缺的。第二年,也就是 650 年,年号从“大化”改为“白雉”。这也许是为了表明改革的主要工作已经完成,现在开始巩固新制度。这个名字来自关于一只白雉被发现和捕获的报告,被认为是吉兆。这种变更伴随着隆重的仪式。向朝廷献上这只鸟的省份(位于本州岛的西端)获得了三年免税,而且在该省禁止狩猎雉鸡。从《日本书纪》来看,作为统治者,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与礼仪相关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大多在私密的情况下进行。现在,我们发现政府经常将所有官员召集起来,在户外举行大型仪式。目前还不清楚在这个阶段是否允许平民观看这些仪式,但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围绕皇室进行的许多仪式都是以一种允许人们在街道旁排队观看游行等方式进行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政府和天皇在国家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 651 年,政府从他们在冈邑的宫殿搬到一个新的宫殿,这个宫殿也在难波,被称为长柄豊崎宫。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这座宫殿的建造涉及大量古坟的破坏和许多农民的迁徙,他们都得到了补偿。这意味着这是一项相当庞大的工程。即使在政府搬迁后,工程仍在继续,直到一年半后才完工。《日本书纪》说,这座宫殿的宏伟程度超过了该国以往的任何建筑。宫殿的遗址已经被考古学家发现和挖掘。它正好位于大阪城遗址旁边,是现代大阪市海拔最高的地方。

公元651年,新罗使节团抵达九州,他们身着唐朝服饰,而非传统的朝鲜服饰。这使日本政府得出结论,认为新罗未经日本同意就与中国结盟,因此拒绝了使节团。新罗于公元649年将宫廷的官方服饰改为中国风格。两年后,公元653年,日本派出一支由两艘船只和242人组成的使节团前往中国,并在公元654年派遣由高宗黑麻呂和安倍臣麻呂率领的第二支使节团。旧唐书(也有新唐书)提到了第二支使节团。高宗黑麻呂当时一定非常年迈,他在中国去世。公元653年使节团的两艘船之一,载有121人,在途中失事,仅有5人生还。

《日本书纪》对公元652年第一个月的记载非常简短,仅提到当月进行了一次土地分配,并附注了同年第四个月编制户籍的记录。没有详细的描述。第一个记录有点奇怪,它写道:“从正月到本月,土地分配已经完成”。通常情况下,户籍应该先进行,以便了解有多少户人家需要分配土地。大宝律令规定每六年进行一次户籍调查和土地分配。有人推测,这些记录标志着六年前(公元646年)开始的土地分配工作已经完成,三个月后开始进行下一轮户籍调查。也有人提出,当时进行的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试点项目,涉及的土地已经处于直接控制之下,包括大和六郡的土地以及皇室私田。鉴于后来第一次明确的土地分配准备工作非常漫长,大多数历史学家难以相信当时进行的是全国范围的土地分配。常陆风土记记载,该省的鹿岛郡于公元649年首次建立,篠田郡、名方郡和磐城郡则是在公元663年建立。这表明当时政府仍在努力建立农村行政管理框架,进行户籍调查和土地分配还很遥远。

公元653年,孝德天皇和中大兄皇子之间发生了公开的分歧。中大兄皇子提议将宫廷迁回大和国,但天皇拒绝了。于是,中大兄皇子带着他的母亲(即前皇极天皇)和现任皇后(中大兄皇子的妹妹)及其子女离开了。书中没有解释原因,也没有给出具体日期,只提到了年份。次年(公元654年)十月,天皇病倒,所有人回到难波,并在天皇去世后不久赶到那里。有人推测,中大兄皇子开始认为将天皇置于政府中心的努力过于成功,自己的地位正在削弱,因此,当他们刚搬进位于长柄的新宫殿(这座宫殿非常昂贵)后,他提议迁都,他知道天皇几乎肯定会拒绝这个提议。然后,他怒气冲冲地离开,搬到大和,迫使每个人做出选择,决定谁才是政府的真正权力中心。几乎所有重要人物都跟随他前往大和。

有一种现代理论认为,这场争端的真正原因是中大兄皇子与他的妹妹,即皇后,有染。《日本书纪》引用了一首天皇写给皇后的诗,可以解释为暗示了这一点。该理论还指出,这种关系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大兄皇子23年来一直拒绝登上皇位。如果他成为天皇,他基本上没有隐私,没有行动自由,无法维持秘密关系。此外,有人认为,孝德天皇去世后,中大兄皇子公开地将他的妹妹视为妻子。我们认为乱伦的婚姻在贵族中很常见,但有明确的规则,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关系,那么这种婚姻就违反了这些规则。有先例表明,人们会认为中大兄皇子因这种关系而被认为是仪式上不洁净的,因此在他这段关系持续期间,他无法登上皇位。他直到妹妹去世后才成为天皇(公元668年)。

孝德天皇有一个儿子,即阿智皇子。孝德天皇去世时,阿智皇子15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中大兄皇子自动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他没有这样做。相反,他的母亲再次登基,这一次被称为齐明天皇。《日本书纪》对此只字未提。这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因为中大兄皇子没有立即登上皇位,他让阿智皇子有可能在未来继承皇位。这为支持中大兄皇子因个人生活问题而无法继承皇位的理论提供了支持。

孝德天皇去世后两个月才下葬,同一天,宫廷迁往大和,定居在飞鸟的板葺宫。这里曾是齐明天皇在苏我入鹿被刺杀后退位时居住的地方。她当时已经62岁。大约在这个时候,中大兄皇子的弟弟大海人皇子开始在25岁时参与朝政。中大兄皇子的儿子大友皇子8岁,他的女儿,即后来成为大海人皇后的后妻以及持统天皇的鸕鷀野皇女,当时11岁。板葺宫是为了临时居住,而新建的宫殿将比难波的宫殿更大更豪华。板葺宫在公元655年年底被烧毁,他们搬到了屋原宫。

宫廷开始了一系列大型建筑工程,而《日本书纪》则记录了民众对这些工程的奢华和昂贵成本的抱怨。据《日本书纪》记载,公元657年九月,阿智皇子开始为叛乱做准备。据称,他向齐明天皇称赞某温泉的好处,目的是让她离开首都去温泉疗养,以便他在她不在的时候发动政变。一年后,皇后真的去温泉疗养,将苏我臣赤兄留在了飞鸟负责。赤兄据说向阿智皇子表达了一系列对齐明天皇统治的不满。第一个不满是政府对百姓征收了过多的税款;第二个不满是政府征召了太多的人来修建运河;第三个不满是政府浪费资源将巨石搬上山(为了在飞鸟郊外山上建造一个观景平台)。他们退回到赤兄的家中密谋叛乱。然而,当他们谈话时,一个扶手突然断裂,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便解散了。赤兄立即武装了一批正在建造新宫殿的工人,包围了阿智皇子的宫殿,并派人向宫廷报告阿智皇子叛国。然后,《日本书纪》引用了“另一本书”中对几名阴谋者之间讨论的更详细和更合理的描述,大多数参与者得出结论,阿智皇子没有能力成功发动政变。最终,阿智皇子和其他两人被处死,另外两人被流放。苏我臣赤兄是中大兄皇子非常信任的人。毕竟,当皇室外出时,他是首都的负责人。他的女儿还嫁给了中大兄皇子。因此,苏我臣赤兄可能是奉中大兄皇子的命令,故意陷害阿智皇子,中大兄皇子已经明确表示,他认为任何有继承皇位资格的人都是威胁。当阿智皇子被问及此事时,他回答说:“天和赤兄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完全不知道。”这个故事在一些现存的诗歌中被提及,其中两首诗归因于阿智皇子在被处死之前写下的,看来贵族中对阿智皇子有很多同情。

公元658年,东部边境也发生了军事活动。用于指代东部蛮族的词语“蝦夷”在江户时代通常被读作“蝦夷”。当时,“蝦夷”也是北海道的通用名称。然而,众所周知,在古代,这个词被读作“蝦夷”。它与苏我臣蝦夷的姓名相同。《日本书纪》中第一次提到对“蝦夷”的军事远征是记载在景行天皇的统治时期,景行天皇是传说中神武天皇和垂仁天皇之间的虚构统治者之一。关于这种远征的传说出现在关于武内宿禰、倭建命和御毛香皇子的故事中。在公元四世纪和五世纪的应神天皇、仁德天皇、雄略天皇和清宁天皇的记载中,也有关于“蝦夷”进贡的记载。现代历史学家对这些材料没有太大的信心。《古事記》在我的观察中没有被提及太多,因为它包含很少旨在作为实质性历史的材料,但据信它比《日本书紀》更真实地基于古代传统。它不是政府项目,而是由单一作者撰写。在《古事記》中,甚至没有一次将“蝦夷”称为一个民族。公元478年使节团向中国提交的著名信函中写道,日本统治者征服了东方55个“毛人”国,西方66个“眾夷”国。“毛人”是汉语中对蛮族的常用词语。有一本关于圣德太子的书,用“毛人”来书写苏我臣蝦夷的名字,因此很可能是指这个。毛人本身是汉语中对蛮族的常用词语。

总的来说,似乎直到 6 世纪后期,日本远东地区的“不受控制的民族”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589 年,近江大兄皇子松被派往东山道路线视察与虾夷的边境。一些历史学家拒绝这一说法,但大多数人接受它是真实的。与此同时,其他官员被派往北陆道和东海道路线视察东方。然而,直到 642 年,才再次出现任何相关的记载,当时“数千”来自越后地区(北陆道)的虾夷“臣服”于朝廷。这些人的首领来到朝廷,在苏我虾夷的府邸受到款待。645 年政变后,特别总管被派往东方视察情况,647 年,在名为沼垂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堡垒。所用的汉字暗示着这是一个木栅类型的堡垒。次年,在岩船建造了第二座堡垒。然后,人们从更内部地区迁徙过来,为堡垒种植食物并提供其他服务,他们被称为“城”兵。沼垂堡垒的踪迹未被发现,但新潟市有一个名为沼垂的街区。岩船也是一个现代地名。它位于一个有利的地理位置,附近有港口和农田,距离新潟海岸约 20 公里。

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虾夷人是阿伊努人,还是民族上是日本人,只是不受大和政权的控制。直到 1920 年代,人们普遍认为他们是阿伊努人,尤其是因为使用“蝦夷”来书写“夷”(在旧书中通常被罗马化为 Yezo)。然后,人们相信日本人带着弥生文化来到这个国家,而绳文文化属于不同种族的人,而阿伊努人显然是绳文人幸存者的候选人。阿伊努人的体毛明显比日本人多,所以“毛人”的使用似乎也很重要。然而,人们开始产生怀疑。毫无疑问,夷指的是阿伊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虾夷也指的是阿伊努人。日本人非常习惯汉字的“可移植性”,以及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用于不同的日语单词。对绳文人类遗骸的人类学研究始终未能发现与现代阿伊努人体型有任何密切关联。即使虾夷人是绳文人的后裔,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似乎也不是阿伊努人。然而,这并不排除虾夷人与其他地方的人一起,是现代阿伊努人人口的贡献者。现代考古学家发现,几个世纪以来,从西伯利亚迁徙到北海道的人们有多次迁移。汉语中的“毛人”似乎最初并非指天生毛发多的人,而是指穿着毛皮服装的人,因此在本次论证中并不一定意味着任何意义。古坟时代的考古发现,在历史上与虾夷人发生争执的地区,有许多古坟。而且,也没有任何考古证据表明,在冲突时期,该地区存在着独特的民族。1951 年对平泉中尊寺保存的四代 successive generations 的出羽藤原家族木乃伊进行了检查,发现它们与日本人相似,而不是阿伊努人。这个家族被普遍认为是虾夷人的后裔。总的结论是,没有真正证据表明阿伊努人与绳文人之间存在联系,因为它们之间没有联系链。北海道最早的无疑是阿伊努人的遗迹是相对较晚的。然而,这并不能解决虾夷人是绳文人后裔的问题。我们可以观察到,考古学家认为,有非常好的证据表明,随着弥生水稻种植文化的向东北部传播,移民人数越来越少,许多绳文人“皈依”了新的生活方式。弥生水稻种植文化到达的最北端是在“虾夷”区域的内部,古坟遗迹也是如此。仍然有一些人支持其他假设,但我认为大多数现代历史学家认为,使虾夷成为虾夷的原因是,他们处于大和政权的政治文化之外,而不是他们的语言或文化与边境另一边的东部“日本人”有很大不同。我注意到,从来没有任何提到有人试图学习“虾夷语”,而有几处提到,在准备与新罗开战时,人们被派去学习“新罗语”的任务。

我的问题,我从未见过答案,为什么苏我虾夷会起这个名字?尤其有趣的是,642 年,当一群虾夷来到朝廷时,他被分配去照顾他们。一定存在某种联系。似乎不太可能,他这种地位的人会曾经在东方花费大量时间,在那里他会与虾夷人产生联系,但事实似乎是,在 6 世纪,大量虾夷人被带到大和地区,作为统治家族财产的警卫。苏我氏可能在管理此事方面发挥了作用,因此他可能因此与虾夷人特别相关。成年贵族使用的名字,绝不是他们小时候使用的名字。就像美国印第安人一样,你成年后会得到一个新名字,它可能是对你来说特别合适的那个名字。在 6 世纪和 7 世纪,有许多相当奇怪的名字,其中虾夷绝对是最奇怪的之一。

658 年的远征由阿倍比罗率领,并在 659 年和 660 年重复进行。描述很混乱。《日本书纪》的作者可能搞混了,实际的远征次数可能更少,最可能是两次。

简而言之,658 年,阿倍带着 180 艘船向北航行,到达秋田和女鹿(可能是现代的秋田和能代)。在那里,他遇到了三组不同的虾夷人,让他们宣誓效忠,任命他们担任地方政府的官职,然后回家。然后,在 659 年,他又带着 180 艘船向北航行到同一个地方。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群体,其中一些人告诉他,他应该选择一个特定的地方作为首都,他照做了。他又分发了头衔和官职,然后回家。660 年的情况有所不同。《日本书纪》最开始说,他袭击了肃慎国。细节描述说,他向北航行到一条无名河流,在那里他发现了 1000 名虾夷人,他们正在从 20 艘肃慎船上逃生。阿倍试图与肃慎人交谈,但没有成功,然后他经历了一个过程,显然让《日本书纪》的作者感到困惑,但任何上过人类学课的人都会立刻认出来,最终他跟随肃慎人到达一个设防的营地,在那里他与他们作战并消灭了他们。

围绕所有这些事迹,学术界发生了大量的争论,涵盖了显而易见的主题,所有这些地方在哪里,实际上有 3 次旅行,还是 659 年的旅行是 658 年旅行的错误重复,肃慎人是谁。

关于地理位置的争论主要是关于阿倍是否到达了北海道。658 年的记载说,阿倍带着 180 艘船航行到秋田和女鹿。与沼垂和岩船相比,秋田已经非常北了。秋田在奈良时代的战争中成为该地区军队的主要基地。女鹿可能是现代的能代,距离秋田并不远,但位于一个重要的半岛的另一侧。在秋田,阿倍遇到了大量聚集在一起的当地虾夷人,他们以地方神灵的名义向朝廷宣誓效忠。今天,在秋田城遗址上有一座古老的神社,叫做越石神社,“越石神灵的神社”。阿倍授予虾夷首领官衔,并任命他们为地方长官。《日本书纪》说,“然后”,他召集了另一组来自渡岛的虾夷人,在名为有马的海滩与他见面,他们也承诺效忠,之后他将他们送回家。然后他回来了。问题是,渡岛(“你穿越过去的岛屿”)在哪里?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它指的是北海道南部,但没有证据支持这一点。许多历史学家认为,阿倍不可能在这些远征中走那么远,并认为它一定在更南边,可能是本州北端的津轻半岛,这个地区在古代可能就是一个岛屿,因为那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因为它被一条宽阔的基本上无人居住的山脉与本州其他地区隔开。即使那可能也离得太远,因为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津轻地区的联系更密切的是北海道,而不是本州南部与虾夷人居住的地区。《日本书纪》的文章中没有提到从秋田出发的任何进一步航行,只是说他召集了渡岛的虾夷人来见他。

660 年的远征更难处理。首先,肃慎是一个来自古代中国历史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周朝。中国人有时也将这个名字用于生活在与我们所关心的时代更接近的满族人,这些人被称为挹娄,被认为是金朝建立后金朝的契丹人的祖先。这意味着他们是一个与日本假想的扶余族祖先相似的民族,生活在满洲的同一个地方。他们如何会划着船在北海道周围活动,这一点并不立即清楚。一种理论是,日本人只是从一本中国书中摘了一个名字。这些汉字显然被日本人念作“弥志何势”,但我们对这个词没有任何参照。此时的日本与高句丽关系良好,高句丽一定非常了解所有满族人。也许他们比我们知道的更多。或者,有人建议,因为古代肃慎位于中国的东北部,而这些人位于日本的东北部,所以“肃慎”被认为是一个适合他们使用的名字。许多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这是与鄂霍次克人的一次遭遇,他们是从西伯利亚进入北海道部分地区,并可能很容易派人向南探索本州。最有趣的一点是,这篇文章清楚地描述了一种盲目贸易的类型,这种贸易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人们担心奴隶贩子,或者不能用对方的语言交谈。一方将各种货物散落在地上,然后离开。另一方出现,检查物品,并拿出他们提供的贸易物品。这种交换来回进行,直到双方都满意为止。然后,每个群体都拿走他们购买的东西和他们自己的未售出的物品,然后离开,没有人需要接近对方。这描述得非常完美,只是《日本书纪》的作者并不知道正在进行贸易。然后它说,阿倍跟随他们来到他们的营地,袭击他们,并杀死了他们所有人。没有给出任何理由。整个事件都充满了神秘色彩,它一定比《日本书纪》中的描述更为复杂。然而,这是日本政府长期参与本州东北部地区的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 200 年里,那里一直存在一个“活跃”的边疆。

百济的灭亡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与阿倍比罗夫的660年远征同时,日本卷入了唐朝与新罗联军对百济的毁灭性打击。这开启了该地区一个动荡的时期,最终导致了朝鲜半岛在 Silla 的统治下统一。关于这些事件的详细记载存在于唐朝旧史和新史、朝鲜的《三国史记》以及《日本书纪》中,其中包含来自其他未知朝鲜资料的广泛引用。日本派兵前往朝鲜试图拯救百济,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生活在来自中国或 Silla 或两者的入侵的恐惧之中。日本也在朝廷中保留了一位流亡的百济国王,至少在奈良时代早期,而在平安时代后期,仍活跃着一个名为百济王(Kudaranokonikishi)的贵族家庭,这是将百济的日语名称与朝鲜语中的“国王”一词结合起来。

前面已经提到,在649年, Silla 将其宫廷的官方服装改为与中国风格相匹配,并在650年开始使用唐朝的年号作为自己的年号。654年,金春秋成为 Silla 国王。他之前曾陪同 Silla 使节分别访问过日本和中国。前两位 Silla 统治者都是女王,所以他的地位可能与中大兄皇子并没有太大区别。从事情的发展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和 Silla 从一开始就希望利用对方来消灭各自更近的敌人百济和高句丽,然后控制朝鲜半岛。百济和高句丽则通过结盟互相支持,并在659年对 Silla 发起进攻,攻占了20座堡垒。 Silla 向中国求助,中国欣然应允。660年,一支由中国将军率领的军队被派遣到朝鲜,当时的金春秋的儿子正好在中国,担任副指挥。这支军队由13万士兵组成,经海路抵达朝鲜。这几乎与阿倍比罗夫与“素慎”作战的时间完全相同。百济军队猝不及防,崩溃了。从西边沿海推进的中国军队和从东边进来的 Silla 军队在百济首都汇合,百济首都很快投降。仅仅几周时间,百济就灭亡了,或者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国王和许多贵族被押送到中国作为囚犯,百济被划为中国的领土。中国军队主力立即返回,在百济旧都留下了1万人的军队,辅以8000 Silla 军队。然而,还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确保乡村的安全,在中军撤离之前,各地立即出现了叛军。

《日本书纪》中关于这场叛乱的记载,在某些地方有些混乱。最早最强大的叛乱者是一个名叫鬼室福信的人,据说他带领手持农具的农民攻击 Silla 军队,并打败了他们,夺走了他们的武器。他显然是百济的官员。他的根据地位于百济首都西北部。大约在同一时间,百济人抵达日本朝廷,报告了发生的事情。一个月后,来自鬼室福信和另一名主要叛军指挥官佘自进的使者来到日本,请求援助。一位百济王子居住在日本朝廷,他们打算让他成为国王,恢复百济。介入此事显然有风险,但袖手旁观也同样有风险。年底,朝廷表明了他们的意图,斉明天皇和朝廷迁往难波,开始准备将整个朝廷迁往九州北部,从那里指挥即将到来的战争。到达难波两周后,他们于661年正月起航前往九州。三天后,他们抵达吉备,从那里可以看出这次行动的全面性,因为皇太子大海人皇子的一位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婴。在此次远征期间,其他一些皇室婴儿也出生了。他们在八天内抵达四国西部的松山市地区,并在那里驻扎了一段时间。两个月后,他们完成了转移到九州的行动,抵达博多湾。他们在那里建立了一个临时宫殿,但两个月后又将其迁往内陆更安全的地方。军队中爆发了疾病,并蔓延开来,661年七月,斉明天皇去世。当地传说认为她死于为临时宫殿获取木材而拆毁附近神社所致。

中大兄皇子继续为军事远征做准备,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就任天皇之位。严格来说,现在已经处于摄政时期,然而,习惯上将天智天皇的年号从662年开始计算。第一批部队于662年正月,在阿隅连朝臣比罗夫的指挥下起航前往朝鲜。他与百济王子山背大兄王百济,佐伯连朝臣阿智麻吕,秦朝臣高津以及5000名士兵同行。他们在五月份与鬼室福信领导的朝鲜人汇合,并向他们提供了10万支箭和其他军需品。与此同时,中国任命了一位新的指挥官, Silla 也向百济增派了部队。战斗变得更加广泛。朝鲜叛军占领了包括旧都等多座堡垒。到662年底,叛军控制了百济的大部分地区。663年初, Silla 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叛军不得不撤退,但在四月,第二支日本军队抵达,兵力为27000人。指挥官是上毛野君若子。这个名字表明他是来自日本东部关东地区,属于国造氏族。他与大臣大伴御夫太,巨勢君上朝臣雄佐,三轮君上根麻呂,阿倍比罗夫,以及大宅君上釜江同行。有了这批增援部队,叛军再次占据了上风。这意味着日本在朝鲜总共有32000人,这支部队显然是全国性的。仅从《日本书纪》中提到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九州和四国几乎每个省以及许多其他地方,包括遥远的东部边境地区都有部队。据认为,第二支军队中的阿倍朝臣比罗夫与指挥北部远征的同名人物是同一人。几乎与此事同时,征服百济的中国第一任指挥官率领7000人返回。


就在这时,朝鲜领导人之间的内讧给了叛乱沉重的打击。百济王子豊璋指责鬼室福信密谋叛国,杀死了他。663年七月,中国和 Silla 都计划派遣大规模增援部队,这些部队将在朝鲜海岸会合,共同作战。与此同时,日本派遣了第三支部队,计划在与中国选择的同一地点登陆。此举应与豊璋的攻击相配合。目前尚不清楚参与其中的日本军队是新部队,还是来自若子指挥的27000人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由1万名士兵组成,由伊ohara no Kimi指挥。中国和 Silla 的远征军在663年八月十七日相遇。中国舰队由170艘战舰组成。伊ohara no Kimi指挥的日本部队在10天后抵达,与中国军队交战,战斗持续了两天。日本人称这场战斗为白须岐之战或白须岐湾之战。《三国史记》中记载说,日本人有“1000艘战舰”,这显然是夸大其词。日本军队战败,几乎全军覆没。在第二天,似乎日本人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对中国中军的进攻上,结果被中国两翼包围,陷入重围。旧唐书记载,这场战斗共分四场,最终400艘日本战舰沉没,船员溺水身亡。战斗结束后,在岸边率领军队的豊璋王子放弃了抵抗,逃往高句丽。日本军队能够安全地撤离其他军队,并带走了大量百济难民。

这并不是百济故事的结局。后来,中国将大部分兵力转移到攻击高句丽,百济在他们身后再次爆发叛乱。这一次, Silla 决定利用这次叛乱,与叛军以及高句丽的叛军结盟,成功地将中国军队赶出了朝鲜。此后,他们任命百济前统治家族的一名成员为该地区的总督,隶属于 Silla 统一的王国。

当然,中大兄皇子不得不考虑中国和/或新罗军队随时可能入侵日本的可能性。然而,他也必须担心这场灾难是否会削弱他对国家的控制。虽然不清楚,但他似乎在663年结束之前回到了大和,为防御九州的入侵做了力所能及的安排。他当时没有登基,这通常被认为是最有力的论据,证明他与他的姐姐,也就是宝皇女发生了乱伦关系。在《日本书纪》中有一个记载,称在应神天皇去世后,贵族们拒绝立他的继承人,原因正是如此,而是选择了他的弟弟。这意味着,中大兄皇子不敢尝试。这一次,他只是将王位空缺,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接替。然而,这无疑增加了有人可能对他发动攻击的风险。他当时的主要优势在于,他已经处理了古人大兄皇子和阿理麻皇子,因此唯一的替代者是他的弟弟,也就是大海人皇子,并且在那个时代,这对兄弟看起来非常亲密。中大兄皇子将他的两个女儿嫁给了大海人皇子。她们是乙姬皇女和宇野 Сарара。宇野 Сарара出生于645年,在13岁(日本计数)时嫁给了大海人皇子。大海人皇子当时估计有27岁。最后,大海人皇子娶了中大兄皇子的四个女儿,最后两个是在他成为天皇之后。

这里还有一些关于皇室/贵族性生活的补充说明。日本第一部诗歌集《万叶集》中收录了宝皇女的三首长诗和九首短诗。其中一些诗表明她嫁给了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但是,她在《日本书纪》中没有被列出。查看天皇妻子的名单,你会发现,除了少数例外,只有生下皇子或皇女的妻子被列出。没有生孩子的关系不被视为真正的婚姻,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持续到20世纪。宝皇女在《日本书纪》中关于天武天皇的文章中被提及。它首先列出了他的皇后和所有是皇女的妻子,然后是所有是贵族女儿的妻子,最后它提到了宝皇女,只是说她是一个与天武天皇有孩子的女人。这个孩子,也就是东宫皇女,后来嫁给了天智天皇的儿子,大友皇子。按照我们的标准,这些人之间的家庭关系非常乱伦,这是常态。唯一让中大兄皇子和宝皇女之间的(推测)关系成为禁忌的原因是,她们的母亲相同。父亲相同但母亲不同的婚姻很常见。人们已经设法找到很多关于宝皇女及其朋友圈的信息,说明随着贵族中识字率的提高和具有文学特色的书籍的出现,我们有机会了解人们如何生活的方式增加了。

658年,左大臣巨势徳太去世,职位没有得到补充。据信,大海人皇子担任了这个职位,但没有接受头衔,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皇子担任大臣头衔的先例。这很可能是后来设立一个高于左大臣的新职位,即太政大臣或祭祀令使,通常翻译为“宰相”的原因。直到奈良时代很久以后,这个职位,如果没有空缺,一直都是由皇子担任。这实际上是将“皇太子”职位引入官僚机构。然后,664年,右大臣苏我村治子去世,职位也没有得到补充。这使得中大兄皇子和大海人皇子成为了政府首脑。一系列由大海人皇子名义颁布的诏书表明,在当前的危机中,有必要放弃一些改革措施,并进行调整以保持高级贵族的支持。首先,649年制定的19级官制被一个新的26级官制取代。对比之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前六级保持不变,但接下来的十三级被扩展到二十级。似乎有必要大幅增加获得官职的人数,以便让所有贵族都能得到照顾。有些人认为,这种改变实际上是在671年进行的。在《日本书纪》中有一条非常简短的记录,记录了大海人皇子在那一年颁布的官制变更。问题是,对于“天智天皇第三年”的含义存在混淆的可能性。如果从662年算起,则是664年,但如果从668年(他登基的年份)算起,则是671年。如果改革是在671年进行的,那么它就不会与危机时期相关联。有可能对官制进行了两次调整,日期之间的关系只是一个巧合。

664年颁布的第二道诏书对氏族制度进行了改革。设立了氏族长正式头衔,即氏族长。对于“大氏族”的族长,会授予他一把太刀“大刀”,而对于“小氏族”的族长,会授予他一把刀“小刀”。臣民等会得到一面盾牌或弓箭。这些类别,假设“等”允许包括国造阶级,只覆盖了上层一半的贵族,将他们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此外,对“大氏族”和“小氏族”的单独认可是第一次。人们认为,通过正式认可氏族结构,中大兄皇子向贵族保证,他们的特殊地位不会被官僚主义所取代。

最后一件出现的事是认可“私田”和“役田”。这些是646年元旦诏书正式废除的私有土地类别。往前看一点,贵族实际上从未被纳入奈良时代的土地分配制度。他们没有被列入户口登记,也没有缴税(实际上,只有最低级别的官员需要缴税,因为只有实际的职位持有者免税,他的整个家庭都需要缴税)。低级别的官员以米袋和布匹的形式领取工资,他们可以用这些工资去换取他们需要的其他东西。高级官员领取类似的工资,但还有两种“官田”。对于中等官员来说,这些分配相当于将从一块耕地收取的税收直接支付给他们,包括,可以认为,劳役税。最高级的官员还获得了大量的土地,他们将其作为私有财产进行管理。由于高级职位是世袭的,他们世代相传地拥有这些土地。实际上,一些家族被特别允许保留他们通过官职获得的最大的土地分配,这样即使儿子没有达到父亲的职位,也能保留家族的官田。鉴于这些做法,承认某些土地将被永久分配给支持高级贵族,并不一定意味着放弃了这个制度。然而,在此时宣布这一点,无疑是为了向贵族保证,新制度并不打算伤害他们。有人注意到,在此时承认这些土地,意味着这些土地在646年后并没有被实际没收。新的政府体系的建立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当时也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活动。663年,大量来自各阶层的朝鲜人逃到日本,有许多关于他们在日本各地定居的记载,以及对他们中的贵族进行分类以确定如何将他们融入日本贵族的记载。许多朝鲜贵族被安排在他们被派往的地区修筑防御工事,特别是在九州北部以及九州海岸外的壱岐和对马岛上。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军队,称为防人“海岸守卫”,被指定为劳役的一部分,前往西方服役,负责守卫边境防御工事。关于防人及其留在家的家人所遭受的苦难,留下了很多诗歌。其他征兵被命令负责从九州到首都的一系列烽火台,以便政府能够在入侵发生时迅速得到通知。在奈良时代,所有防人都是在靠近虾夷边境的东部省份招募的,因为那些人都有军事经验和技能。664年也很可能是这样。本地的西部军队可能被用来充当野战部队,而防人则守卫重要地点。在奈良时代,被派往烽火台的人都是当地人,当时可能也是如此。

这是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在大宰府地区修建的大规模防御工事,这里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九州的防御总部。大宰府位于海岸以南约 15 公里,靠近福冈,地处易守难攻的山区。今天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防御工事。其中一个建筑是所谓的“水城”。它的中心是一条长长的土方工事,至今仍有 14 米高,1 公里多长。它显然是按这样的结构建造的,即利用弥漫河上的一个水库蓄满水,以便在需要时淹没城墙下方区域。这将阻挡来自海岸向大宰府进军的军队。北端到达一个高约 410 米的丘陵,顶部于 665 年建造了一座大型石制城堡。这些建筑的后面是大宰府的古城和现代城市。另一座城堡建在南部约 10 公里处,以掩护山区中的一个缺口,军队可以试图从这里绕过主要的防御工事。这两座城堡的驻军是朝鲜人,他们可能还负责了建造。它们看起来和当代朝鲜山顶堡垒一模一样。朝鲜山区很多,所有朝鲜战争似乎都围绕着山顶堡垒展开。大宰府城堡城墙的长度约为 5 公里,因此需要大量驻军。它足够大,可以容纳大宰府的全部人口。另一座城堡于 665 年在本州西端建造,也是在朝鲜人的领导下。它的位置尚不清楚,但据推测是在下关附近,一直是该地区重要的军事要地。

早在 664 年 5 月,百济的中国指挥官就派使节团前往日本。他们在那里停留了 7 个月。《日本书纪》对他们讨论了什么内容只字未提。665 年 9 月,第二个使节团直接从中国到达,他们带来了第一个使节团的大使。显然,中国人是认真的。根据发生的事情,人们必须认为中国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们还需要完成对高句丽的破坏,这对他们造成了多年的巨大麻烦),他们最不想要的就是与日本进行长期战争。《日本书纪》在使节团抵达后的一个月中有一条记录,即在宇治举行了一次“大型军事检阅”,可能是为了给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个使节团停留了 3 个月。同年,日本也派出了自己的使节团前往中国。有趣的是,大使是那些被流放到阿里玛王子事件中的一名官员。最终,中国和新罗都没有攻击日本(尽管新罗计划了一次从未实现的攻击),不过日本人至少在接下来的 100 年里一直努力在西部保持强大的防御。在对马岛、西日本四国岛的赞岐国以及内海东端和河内国和大和国交界处的难波建立了堡垒。对马岛上的堡垒至今仍然存在,赞岐国的那座堡垒在 500 多年后的源平合战中成为一个关键点。

665 年,在这些努力进行的时候,皇太后蜂子女王去世了。这可能为中大兄皇子继承王位扫清了道路,但他继续推迟了三年。齐明天皇和皇太后蜂子女王于 667 年葬于同一个墓地。人们不明白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因为据说齐明天皇的墓地早就建好了。它可能进行了大幅重建,以便也能容纳蜂子女王的遗体。葬礼一个月后,中大兄皇子将自己的宫殿迁到琵琶湖畔的大津,这个地方位于过去任何地方的东边很远。《日本书纪》中说,这对平民来说不受欢迎,并发生了抗议活动和讽刺歌曲。它没有说明原因。一首创作于后来的诗歌提到了这个问题,并暗示真正的反对来自那些官员,他们将不得不搬到他们认为是偏远地区的荒凉之地。我认为可以说,所有未来的搬迁,直到最终搬到平安京(京都),都引起了类似的怨恨,除了放弃了一个实验地点,回到一个之前有建筑物的地方。现在搬迁的不仅仅是统治者的家庭,还有数量众多的高低级别的官员,他们都必须建造新的住所。没有给出理由,但有推测认为,就像大宰府位于内陆一样,中大兄皇子可能也在考虑军事安全。大津位于难波海岸附近的重要山区屏障的东侧。然而,大和国也受到山区的良好保护。大津确实有一个优点,即它位于琵琶湖南端的位置,这使得它与北陆地区的交通便利,但与西部的交通一直比它重要得多,现在却变得更加困难。还有一个理论,由于后来有许多有据可查的案例,不能忽视。那就是中大兄皇子担心蜂子女王的鬼魂。复仇的鬼魂是贵族们的主要担忧,他们导致了首都的其他搬迁,以及神社和寺庙的大量活动。如果我们假设他是在与蜂子女王建立乱伦关系时采取了主动,那么他可能很有理由想要搬到一个远离她死亡的地方。无论如何,朝廷在大津停留了 5 年。

668 年,在大津的宫殿里,中大兄皇子终于继承了王位。他的皇后是倭姬皇女,是古人大兄皇子的女儿,他曾杀害过古人大兄皇子。她没有孩子,但他与其他 8 个女人有孩子,其中 4 个是夫人,4 个是侍女。他们有 10 个女儿和 4 个儿子。他选定的继承人,大友皇子,母亲地位低下。他的祖父身份尚不清楚,但据认为他是国造一族。天智天皇唯一地位显赫的儿子是大津皇子,他的母亲是苏我石川麻吕的女儿。然而,大津皇子在 658 年 8 岁时就去世了。考虑到天智天皇有一个强大的、受人尊敬的兄弟大海人皇子,大和国的正常动态几乎可以肯定,大海人皇子将在与一位地位低下的母亲的皇子竞争中成为他的继承人(如果他活得足够长)。这样的皇子从来没有登上过王位。当然,天智天皇试图用一个基于中国模式的新政权取代大和政权,尽可能地这样做。中国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很明确,长子是唯一合法的继承人。天智天皇和后来的几任天皇都为皇室确立这一原则而奋力斗争,但他们从未成功。

669 年,天智天皇的长期合作者中臣镰足在 56 岁时去世。在去世前,天皇特地设立了新的内大臣职位,以便提升镰足。他还宣布为镰足的后代创建新的氏族名称藤原。

670 年,一份诏书第一次下令完成覆盖全国的人口普查。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在地方上建立某种官僚行政制度,并让农村贵族参与其中,这方面必须取得很大进展。这次人口普查的实际记录没有保存下来。然而,我们知道,后来在奈良时代,这次人口普查的登记簿仍然存在,并被用作制定大宝律令中规定的制度的起点。我们还知道,九州的记录占 770 卷,关东地区上野国的记录占 90 卷。这些数字与 8 世纪和 9 世纪这些地方已知的人口成比例。奈良的正仓院宝库保存着 8 世纪的实际登记簿。它们包含了关于一个家庭每个成员的详细资料,包括奴隶,这对规划土地的后续分配是必要的。然而,据认为 670 年的登记簿还没有详细到这种程度。原因是后来当持统天皇进行人口普查时,它直接导致了土地重新分配,但这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发生了这种情况。此外,如果你有记录详细记录了每个人的信息,你自然会利用它们来评估税负,但据信 646 年要求的新税收制度还没有实施。这些登记簿将被用来收集信息,这些信息将被用来规划下一阶段,下一阶段将是更详细的人口普查,然后是重新分配以及重新分配所隐含的税收制度的实施。

另一个常被认为是天智天皇晚年成就的是“近江令”或近江律的制定。近江是位于大津的省份。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它既没有在《日本书纪》中提及,也没有在 9 世纪以前的任何书籍或文件中提及。它最早是在《弘仁格抄》的前言中被提及的,它是一系列书籍中的一本,这些书籍多年来陆续出版,其中包含影响行政法典的适用和解释的法令、司法裁决等内容。有一本名为《大国魂典》的书,是藤原仲麻呂在 8 世纪写的,据信是基于中臣镰足编纂的天智天皇统治期间的法令汇编,但没有提及近江令。一个理论指出,壬申之乱后,天武天皇的后代继承了王位 100 年,直到弘仁天皇的登基,才将王位移交给天智天皇的后代。可能有人想将天武天皇的功绩归功于他的兄弟。无论如何,我们不知道它里面有什么,所以并不重要。然而,中国人有编纂详细记录行政法的卷宗的习惯,日本人迟早会想到这样做。但是,也许现在还没有到那个时候。

壬申之乱

[edit | edit source]

天智天皇晚年,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开始出现了一些麻烦。天智天皇有三个儿子,最年长的是大皇子大友皇子,他已经被任命为太政大臣。史料中对于大友皇子被任命为太政大臣的具体时间存在争议,但显然表明天智天皇有意让大友皇子继位,尽管他的母亲只是地位低微的宫廷侍女(按照皇室标准)。长期以来,一直有这样的习俗:地方贵族中的国造和县主会将女儿送入宫廷,作为高阶侍女服务于皇后和公主。这个习俗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都延续了下来。天智天皇长期以来一直未曾任命高级官僚,但在大友皇子被任命为太政大臣的同时,他也任命了苏我臣阿开为左大臣、中臣臣金为右大臣,并任命苏我臣秦安、久世臣人、木臣牛三人担任“大藏卿”一职。这个职位在后来的制度中并不存在,但大致相当于“大纳言”,通常翻译为“顾问”,排名仅次于三位大臣。推测他试图确保主要贵族对大友皇子的支持,因为这些贵族至今都对他敬而远之。

为了让大友皇子能够顺利继位,必须设法排除大皇子大海人皇子,因为贵族们不太可能在天皇去世后支持大友皇子。值得称赞的是,天智天皇并不想杀害自己的弟弟。他采取了一种类似于最初用来处置皇太子古人大王的策略。天皇公开地将皇位传给了大海人皇子,大海人皇子回应说他不想继承王位,并力劝让倭姫皇女成为天皇,将政务交由大友皇子处理。他本人则希望成为一名佛教僧侣,退隐到乡间某个清静的寺庙里。此事发生在671年十月十七日,当时天皇已经病重。同一天,大海人皇子剃度出家,并下令将宫殿里所有武器上缴给政府。两天后,他请求允许前往吉野,那里是皇太子古人大王以及后来许多被流放的皇室成员所居住的寺庙。请求得到了批准。之后,五位高级官员被召集到一起,宣誓效忠大友皇子。几天后,在天皇面前再次宣誓效忠。天智天皇于671年十二月初去世。

大友皇子在历代天皇的官方记录中被列为孝德天皇。然而,这只是现代的记录。日本书纪直接跳到了天武天皇的记载,其中从未提及大友皇子为天皇。书纪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重新叙述了上述故事。书纪中说,当天皇病重时,苏我臣安麻吕被派去召见大海人皇子。安麻吕在前往大海人皇子宫殿的路上,告诉皇子要小心言辞,这使得皇子怀疑有阴谋。因此,当他被提议继承皇位时,他拒绝了,正如之前报道的那样。显而易见的是,如果他接受了皇位,很可能就会被杀害。当然,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也存在一些疑问。实际上,我们只有大海人皇子的版本。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也许太完美了。也有可能天智天皇直接命令大海人皇子公开放弃皇位,并退隐到寺庙里。无论如何,天智天皇迫切地试图找到一种方法来确保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因为如果发生争夺皇位的斗争,贵族们几乎肯定会支持大海人皇子。

大海人皇子到达吉野后,召集了他的“舎人”或私人侍卫,告诉他们他要将余生奉献给宗教,任何想要追求事业的人都可以自由地离开寻找新工作。最终,一半的人离开了,一半的人留了下来。然后天皇去世了。当时,一支规模庞大的中国使节团刚刚抵达九州,规模如此之大,他们甚至提前派出了几艘船只来向日本人保证这不是一支入侵舰队。大使们得知了天皇的死讯。所有这些都在没有任何提及大友皇子的情况下被讨论。事实上,整个故事都是从大海人皇子的角度讲述的,关于大津宫廷内部政治没有任何信息。目前尚不清楚大友皇子是否正式登基,甚至何时登基。日本书纪暗示他没有登基,因为他没有被列为统治者。奈良时代的其他任何书籍都没有记载他为登基的统治者。直到江户时代,德川光圀的《大日本史》才首次声称他曾经登基,但这一事件被日本书纪所掩盖,以维护天武天皇的合法性。明治天皇追谥大友皇子为孝德天皇。对此事没有证据。然而,毫无疑问的是,他在大津宫廷中担任了6个月的统治者。

672年五月,大海人皇子的一名侍卫告诉他,他发现有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声称是来为天智天皇修建陵墓,但这些人却都带着武器。另一个人说,他在各个地方观察到设置了路障和检查站。大海人皇子派人调查,发现情况属实。然后他告诉他的手下,他退隐是为了避免麻烦,但如果他们一定要杀害他,他将奋力抵抗。他的主要问题是他被迫在离开首都之前交出了武器,因此实际上毫无防备。

因此,在六月二十二日,他命令三个人前往美浓国(就在东方),向当地长官报告此事。他要求长官动员所有可用的军队,并指示东部的其他长官也这样做。他们指定在不破山口作为集合地点,那里是近江国和美浓国之间的边界山口,也是通往东西的主要道路,从那里可以对大津发起进攻。然后,他们必须设法安全地从吉野逃脱。他派人前往飞鸟,希望能获得通行证,以便他们能够使用驿马,但负责此事官员拒绝帮忙。因此,他们在六月二十四日徒步向东进发。我们无从得知宫廷是否正在考虑对吉野发起攻击。但是,宫廷似乎对大海人皇子的离开感到措手不及。他们几天都没有做出反应。这次离开是在前一段消息发布后的整整一个月后,而且没有提到危险加剧,因此可以认为,他们之前的一个月一直在制定计划并与潜在的支持者沟通。

一行人很快遇到了一个有马的支持者,皇子得以骑马。他的妻子(后来的持统天皇)和两个儿子,草壁皇子和大阪部皇子,则被抬在轿子里。此时,皇子身边约有20人,其中13人有姓名记载,另外还有10名女性。很快,他们又加入了几人,他们经过的一处皇家庄园的负责人为所有人提供了食物。再往前走,他们遇到了一支约有20名贵族的狩猎队伍,他们被命令加入这支小型军队。同时,一名“美浓皇子”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据推测他住在附近。接下来,他们遇到了一支由50匹驮马组成的队伍,驮着稻米。他们把稻米都倒掉了,现在他们有了骑兵。此时天色已晚,他们便拆下篱笆来做火把。他们终于在午夜到达了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他们烧毁了驿站,试图唤醒当地百姓加入他们,但所有人都拒绝了。第二天,他们又招募了700人。然后更多人出现了,人数之多,他们能够派出一支由500人组成的部队护卫后方。

六月二十六日,皇子得知,来自美浓国的3000人已经按照命令封锁了不破山口,此外,许多其他支持者,其中有许多人姓名记载,也已经加入了他们。此时,我们已经了解了大约50位支持者的姓名。他们在伊势国桑名集结,大海人皇子认为他已经可以停止逃亡了。现在他开始向各个方向派遣使者,寻求增兵。日本书纪中说,正是此时,大友皇子政府才发现发生了什么事。大津的首都一片混乱。一些贵族逃离,希望加入大海人皇子,另一些贵族则逃离,只是为了避免卷入麻烦。

大友皇子向官员们征求意见。一位大臣建议立即出动所有可用的骑兵部队发起进攻,但大友皇子决定先召集一支正式军队,并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大海人皇子的使者主要在东部活动,而大友皇子则将使者派往西部。筑紫国的将领拒绝派遣兵力,理由是他的任务是保卫九州免受高句丽人和中国人的入侵。大友皇子预期来自吉備国和筑紫国的将领会背叛他,因为他们是与大海人皇子有血缘关系的皇子,所以他命令使者如果发现他们有叛变迹象就杀害他们。他们成功地杀害了吉備国的将领,但筑紫国的将领戒备森严,他们没有得手。他们几乎不可能从筑紫国快速调集军队,所以这可能是一项防御性措施,旨在防止这些地区宣布支持大海人皇子。大约在同一时间,一位官员,大友武负,他之前曾离开大津宫廷,回到飞鸟地区的家中,召集了自己的私人部队以及附近的阿夜氏族的部队,并在六月二十九日以大海人皇子的名义夺取了飞鸟故宫的控制权。另一方面,该地区的倭姬神社和賀茂神社的氏族则派遣军队前往大津,支持大友皇子。

大海人皇子现在将总部从远离潜在战场的桑名迁到了不破山口。六月二十七日,来自东部的20000多人加入了他的队伍。大海人皇子任命他19岁的长子,竹田皇子,为总司令。他的军队被分为两支主要部队。第一支由经验丰富的战士,木臣安麻呂率领,将穿过伊贺国和伊势国,前往飞鸟,与大友武负会合。第二支部队将直接进攻大津,由村国臣大依理指挥,他是吉野时跟随大海人皇子的“舎人”之一。这支部队被命令在衣服上佩戴红色徽章,以便他们在战场上彼此识别。

七月初二,大津宫廷下令对不破山口发动进攻。据日本书纪记载,这次进攻混乱不堪,一位大臣,苏我臣秦安,以及山背皇子战死。大海人皇子的军队推进,在七月十三日于安坂取得了三场连续的胜利,之后他们得以推进到濑田,那里是大津宫廷的外围防御。那里有一条河,有一座桥,宫廷军队准备在那里抵抗。

在另一个战场上,忠于宫廷的部队击败了大友武负,即将夺回飞鸟故宫的控制权,但大海人皇子部队的到来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武负得以守住。据信,决定性的战斗发生在七月初六。战场遗址有一座坟墓,里面埋葬着许多阵亡的士兵。宫廷军队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向北撤退。

濑田桥的战斗发生在二十二日。防守桥梁的军队拆掉了桥中间的木板,只留下一块用绳子绑着的木板,可以拉开。大友皇子军队中的一名士兵穿了两层盔甲,冲过木板,边走边砍断绳子。然后他冲进敌军阵营,把敌军打得混乱不堪。他的军队自然紧随其后,大友皇子的军队溃败逃跑。带头冲锋的士兵幸免于难。他在 679 年去世,《日本书纪》有记载。天武天皇似乎很注意在战争中立下功劳的人去世时发布官方公告。

第二天,大友皇子的军队继续遭到攻击,大友皇子与他的军队失散并自杀身亡。起初没有人知道此事,战斗持续了一整天,随着支援大友皇子的军队增援,战斗变得非常激烈。最终,大友皇子的军队战败,左大臣和右大臣被逮捕。二十五日,大友皇子的尸体被发现,他的首级被献给了大友皇子。

恰好一个月后,对大友皇子主要支持者的判决公布。包括内大臣中臣连公金在内的八人被处决,两人,左大臣和右大臣,与他们的家人一起被流放,中臣家族也被流放,同样被流放的还有战斗中阵亡的苏我大宅领臣。其他人全部被赦免。一名本来可以被赦免的官员逃到山里,自杀身亡。

与之前所有关于继承权的冲突相比,这次冲突规模更大,从大友皇子逃离吉野开始持续了一个月,实际的野战行动持续了三个星期,参与人数数万人。人们不禁要问,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导致了如此多的人为之如此激烈地战斗。在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最流行的理论是大友皇子利用了对天智天皇快速变革的反对,也就是说,这场战争是一场保守的反动。然而,事实上,天武天皇将他的兄弟发起的改革推行到完成,所以如果他的支持者期待着回到旧秩序,他们将会非常失望。因此,从 20 世纪 20 年代左右开始,人们开始流行提出相反的观点,即大友皇子代表着“进步”的一方,而大友皇子,或者说幕后的官员,一定是“保守”的一方。天武天皇通过胜利获得了完成政府重组的权力,其重组路线最初是由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鎌足制定的。这一观点被战前不久的伊奈田三郎在其作品中总结。他认为大友皇子主要得到低级官员的支持,而高级贵族则支持大友皇子。发生了一场阶级斗争,与现代考古学家在研究晚期古墳时代的墓葬变化模式时所看到的现象密切相关,权力从少数国造贵族手中转移,更加均匀地分配到整个贵族阶层。

然而,这种论点存在一个缺陷,即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在天智统治的后期,有任何迹象表明背离了大化革新的政策。一旦 660 年代初期的军事危机过去,改革法令的发布再次提速,一直持续到天皇的最后一次疾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导致了日本史学思想的全新阶段,因为它解放了历史学家,使他们能够公开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我认为,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一种温和的马克思主义)在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成为历史学家中的主流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之前状况的一种反应,这自然会让历史学家(第一次)想知道,普通民众可能对自 645 年以来的变化有什么看法。一位名叫北山茂雄的历史学家提出,自 645 年以来的变化主要作用于集中中央权力,这意味着强制劳动部分的税收被中央政府更加严格地控制。在地方控制下,这种劳动可能是偶发的,因为每年不一定有特殊的工作要做,但中央政府总能找到工作。随着宫廷的扩张,它严重依赖劳役税。所有的卫兵、维修人员、宫廷侍从、信使和差役,以及所有官员的私人仆人,都是通过劳役税招募的。他认为,这引起了民众对制度的怨恨。然而,问题仍然是,没有任何理由认为壬申之乱中的任何一方代表了民意。两边的战士都是贵族。然而,许多人得出结论,任何对该制度加强的民怨都将在地方产生,并将威胁到农村贵族对农民阶层的控制。《日本书纪》的记载强烈暗示,大和国的大多数贵族支持近江朝廷,大友皇子则得到了东部(以及西部,尽管战争结束之前西部军队还没有介入)的郡国贵族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大友皇子两支军队中的一支指挥官是一名令史,也就是说,他是一个低级别的郡国贵族。大友皇子多年来一直活跃在政府中,这些官员可能对他抱有信心,并相信他了解他们的问题。许多历史学家认为,除非得到郡国贵族的支持,否则在奈良时代出现的复杂制度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而如果他们没有看到该制度对自己有利,他们就不会这样做。仔细想想,整个 645 年之后的转型中最令人惊讶的事情是,地方明显没有反对中央政府加强权力的迹象。结论是,旧的国造阶层被挤出,权力被中央政府和新的制度下郡国政府的低级地方贵族瓜分。地方官员拥有使事物运转所需的详细知识,而中央政府则拥有保护他们免受民众骚乱的权力。这是几百年来维持中国帝国运行的基本协议,而日本也打算效仿。


天武天皇

[edit | edit source]

672 年九月,大友皇子返回飞鸟地区,放弃了近江宫。他选择了一个名为清明天皇宫的地方。他于 673 年二月正式登基。673 年始终被官方文件认定为他的统治的第一年。后来,当弘文天皇被列入名单后,官方编年史将 672 年定为“弘文元年”,但《日本书纪》始终将 672 年视为“天武元年”,这在明治时期之前的史学著作中成为常态。从 673 年到 693 年的 21 年间,政府一直驻扎在清明天皇宫,一直持续到天武统治时期和持统七年的时间。这比之前任何宫殿都要持久,预示着最终将会建立一个永久的首都。在《万叶集》中,有很多诗歌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即由于在战争中的胜利,天武天皇拥有前所未有的力量来改变事物。其中一首诗说,他“像神一样”可以将一座山变成一片海。天武本人在第 12 年的诏书中使用了类似的表达,称自己为“大和根子命,神统治大八洲国”。大八洲国是日本的古称。在他统治初期,宫廷中没有来自大和豪族的大贵族,即使是藤原不比等,中臣鎌足的儿子,也还太年轻,没有影响力。即使在政府中,他也倾向于依赖低级别的官员,包括令史。最突出的是村国连大足,之前已经提到了。人们认为,他不是国造阶层,而是在战争中立下功劳后被授予了连的称号。这些官员通常在退休或去世时被提升为高级官员,但在他们活跃的职业生涯中,他们的职位相对较低。村国被授予 120 户家庭的收入,按照大贵族们的标准,这并不多。这些人之所以有权力,是因为天皇在背后支持他们,而不是因为他们的高官职位或个人声望。

在他统治开始时,他将最高官职,太政大臣、左大臣和右大臣都空缺着。第一次任命主要贵族担任高官是在 675 年,他任命大友连御幸为陆奥国造,在栗隈亲王的领导下担任战争副大臣。总而言之,《日本书纪》中提到了 7 位得到天武天皇任命的大和贵族和 5 位皇子,这 5 位皇子都获得了比任何贵族都高的职位。此外,《日本书纪》中说,天武的皇后鸕鷀(后来的持统天皇)在他在位期间活跃于政府,并参与了政务讨论。此外,天武的两个儿子也都在长大后变得活跃起来,分别是 681 年的草壁皇子和 683 年的大津皇子。草壁最终被任命为太政大臣。天武的政府显然是天皇直接统治,由皇室成员协助。

675 年,天武彻底废除了所有高级贵族的私人领地。这些领地是天智在 664 年允许他们以代替薪金的方式拥有的,但现在很清楚,整个税收制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贵族们将只能依靠薪金。他还下令,“亲王、其他皇子、官员和寺庙”必须归还他们多年来获得的各种土地,包括农田和荒地。685 年,天武再次改革了官位制度。皇子首次被授予官位,这些新的官位超出了现有的制度。这延续到奈良时代,当时存在两个平行的官位制度,一个适用于皇子,另一个适用于其他人。现在,只有天皇和他的直系亲属,即他的妻子和孩子,不在官方的官位制度之外。

政治局势动荡的迹象已经出现。675年,有两名中级官员被“禁止上朝”,几天后其中一人被“剥夺所有官职和爵位”。同年,大皇子大海人皇子和他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到农村地区,第二年,大宰府长官、大宅皇子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另外,虽然具体年份未知,但有几个人被禁止使用“御伴”的姓氏而被逐出统治家族。此外,675年,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所有等级的官员都配备武器。第二年,派遣特使调查内陆各省民众武器装备的情况。679年,对诸皇子和官员发出警告,称次年将进行阅兵,要求他们骑马持械参加,并确实进行了阅兵。684年,天武天皇在诏令中指出,“军务乃治国之重”。在645年之前,统治者直接控制的军事力量并不强大。一直以来,统治者拥有少量舍人,主要来自东部各省,同时还有一些由贵部,他们是九州征召来的农民士兵,被送往首都,主要从事守卫建筑的工作。没有人知道这两个类别的人员具体数量。除此之外,一切都要依靠大和国乡村的军事氏族。顺便说一下,人们认为舍人被改编为新国家的左右兵卫府的卫队,而由贵部则成为衛門府的卫队。剩下的两个卫队单位,左右衛士府的卫队,则由通过劳役税征召的人员组成。人们认为,被分配到这项任务的人并非普通的农民,而是地方小贵族家庭的成员。总的来说,这意味着首都的官方军事力量仍然保持在适当的规模,以提供警卫和守卫,而非真正的军事力量。可以推测,天武天皇担心所有官员都持有武器,而且内陆各省的乡村领袖都持有武器,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组建军队。各省似乎没有多少军事组织。685年,天武天皇下令,所有非个人用品,仅与组织化的军事单位相关的军事装备,从号角、鼓、旗帜到“投石机”和大型弩等有人操作的武器,都不应存放在私人住宅中,而应存放在由地方官员管理的中央军械库中。这并非要解除人民的武装,因为他们仍然可以保留个人武器和盔甲,而是为了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找到这些物品并进行维修。

古代日本的谜团之一是,为什么伊势的“大神社”应该是天照大神的主要祭祀场所,而天照大神是统治家族被认为是其后裔的女神。这座神社无疑是一个古老的崇拜中心,但它位于一个人们会认为崇拜对象应该是太平洋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准备出海前往日本东部的人来说。它绝对不是与统治家族有任何特殊联系的地方。有假说认为,这座神社只是在相对较晚的时候才与天照大神建立了联系,而最有可能的时期是天武天皇统治时期。

《日本书纪》记载了从继体天皇到推古天皇的所有统治时期,都有公主被派遣到伊势,担任斎宫或皇女,也就是神社的首席女祭司。然而,这种习俗后来中断了,直到50年后,即674年,天武天皇恢复了这一习俗。根据《日本书纪》的记载,大海人皇子从吉野逃亡时,在六月二十六日,来到伊势国,向天照大神祈祷。就在这时,信使带来消息,说他已经有一支数千人的军队在等待他的到来,并能为他的生命和王位而战。虽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推测,他恢复了派遣公主到伊势神社的习俗,是为了感谢这次事件。也可以推测,天照大神只是从他的统治时期开始才在神社得到祭祀的。

伊势并不是天武天皇唯一关注的神社。673年,他派他的儿子草壁皇子前往石上神社献礼。从674年起,他每年都会亲自参加在大和国龙田神社祭祀风神以及在广瀬神社祭祀大御神。此外,681年,他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所有各省的知事对神道神社进行维修。这与大多忽视宗教,无论是佛教还是神道的天智天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武天皇也关注佛教。他在飞鸟建造了一座新寺院,据说是第一座使用政府资金建造的寺院。此外,《日本书纪》还记录了在他统治的每一年中,政府官员都参与了佛教的盛典和仪式。685年,颁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各省“每家”都应设置家庭佛教神龛(就像今天住宅中常见的那样)。在7世纪,日本不可能所有私人住宅都配备神龛,因此,“每家”指的是知事和省级官员的住所。有人认为,通过要求官员设立这样的神龛,就可以鼓励民众效仿,从而传播佛教意识。

天武天皇还被认为是启动了最终导致《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诞生的过程。他下令收集各贵族氏族所保存的资料,以便创作一部日本历史。这在《古事记》的序言中有所描述。681年,他命令由川岛皇子领导的六名统治家族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和由中臣连大岛领导的六名政府官员组成的委员会开始着手编辑一部国家历史。这项工程从未完成,但人们认为,完成的工作后来被纳入了《日本书纪》。除了这项大型工程外,他还命令他的一位舍人,稗田阿礼,单独整理一部更简单的作品,一部由单一作者完成的作品。稗田阿礼在完成作品之前去世,但它在奈良时代初期被小野朝臣安麻呂接手,并在712年以《古事记》的形式出版。这两部作品都包含关于贵族氏族起源的信息,这些信息很可能来自这些氏族保存的传统。大约200个氏族起源故事被收录在《古事记》中,而《日本书纪》中大约有110个。

在整理这些信息时,人们会发现,自大化革新和壬申之乱以来,发生了许多动荡,许多古老的氏族已经消失,而许多新的氏族则崛起并获得了影响力。其结果是,古代的“姓氏”不再与政治活跃的氏族的实际地位和威望相符。因此,天武天皇在684年对姓氏制度进行改革,是十分自然的。他颁布了一套由八个头衔组成的制度,其中几个头衔是全新的发明。按等级排列,分别是真人、朝臣、宿禰、忌寸、道师、臣、连、稲置。其目的是明确规定每个氏族与天皇之间的距离。大多数以前使用“臣”的头衔的氏族现在被授予“朝臣”的头衔,表明这些氏族被认为是统治家族分支的后裔。大多数以前使用“连”的头衔的氏族现在被授予“宿禰”的头衔。真人则保留给与统治家族血缘关系特别密切的氏族,特别是那些出自继体天皇或之后统治者的氏族。出自雄略天皇的后裔的氏族,全部被列为朝臣。较低的称号主要授予地方氏族。

天武天皇的统治时期,在构建后来将被纳入行政法典的官僚结构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奈良时代的政府核心是一套八个部门,统称为大政官,即“八省”。其中七个部门是在天武天皇时期建立的。唯一缺失的是中務省,它负责管理统治者住宅的运作,区别于官僚宫殿。在天武天皇时期,只有一个部门负责管理这两个方面。这些部门的名称各不相同,但这并不重要。许多较低的官僚实体名称和官员头衔也各不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在最终建立的法典中,它们更有可能使用直接来自当时中国习俗的名称和头衔。

681年二月,天皇和皇后来到宫殿的大殿,召集了所有的皇子和官员。天皇宣布,现在是准备一部正式的行政法典的时候了,这部法典将全面描述政府的结构以及政府运作的规则。他承认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时间才能完成,不应该允许它干扰政府的正常运作,因此有必要为该项目设立一个专门的任务小组。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飞鸟净御原律令”的开始。这项工作似乎在天武天皇有生之年并未完成。然而,有证据表明,随着这项工作的推进,政府的结构也随之调整。

天武天皇有17个孩子的名字被记录下来,他们来自9个不同的母亲,其中10个男孩和7个女孩。皇后鸕鷀是一位孩子的母亲,是草壁皇子。还有三位被认定为后妃的女性,她们分别是皇子大津、皇子長、皇子弓削和皇子舎人以及一位女儿的母亲。这四位女性都是天智天皇的女儿。此外,还有三位被列为侧室的女性。其中两位是藤原镰足的女儿,她们分别生下了皇子仁歯部和一位女儿。第三位是苏我臣赤兄的女儿,她生下了皇子初霜和两位女儿。最后,还有三位在宫中没有正式地位的女性。前面已经提到了皇女糠手。她生下了一个女儿,皇女土智,但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在宫廷引起了很大的悲痛。两名宫廷侍女分别生下了皇子武智、皇子大阪部和皇子志贵以及两位女儿。皇子武智曾担任壬申之乱期间的指挥官。皇子大阪部也是一位重要的人物,并被赋予了重要的责任。

毫无疑问,两位排名最高的王子是草壁皇子和大津皇子。他们在 681 年和 683 年分别达到了可以参与政府的年龄。草壁皇子的母亲是皇后,而大津皇子的母亲在壬申之乱之前就已经去世了。然而,似乎大多数人认为大津皇子更令人印象深刻。《日本书纪》中提到,他在孩提时代是叔叔和祖父天智天皇的宠儿,其他古籍也说他聪明伶俐,是一位勤奋的学生。关于人们对草壁皇子的看法,现存的资料却很少。他在 28 岁时去世,据推测他一直体弱多病,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在天武天皇去世后没有被立为统治者。天武天皇的统治以他直接统治的程度为特征,因此为了延续统治,下一任统治者必须是一位强有力且智力超群的人。看起来最合格的人实际上是皇后。如果人们接受草壁皇子不适合做统治者,那么皇后也可以作为他年幼的儿子嘉鲁王子(最终统治为文武天皇)的代理人。

碰巧的是,草壁皇子在 681 年被立为“皇太子”。如前所述,这与继承无关,但使他成为政府中的重要人物。这与宣布起草飞鸟净御原律令计划的同一天发生。有人认为,正式化政府规则将有助于巩固天皇的地位,以便即使天皇本人能力平庸,他也能保持控制。683 年,大津皇子也被任命为政府官员。如果承认他比他的同父异母兄弟更健康、更有才华,那么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天武天皇去世后有机会成为天皇。天武天皇在 685 年患病,但不久后康复。然而,他在 686 年 5 月病重,并在 7 月宣布不再理会国家大事,所有事务都将由皇后和草壁皇子处理。他于 9 月 9 日去世,享年 56 岁(据推测)。《日本书纪》中说,11 日,他被暂时安葬在他的墓地,24 日,“大津皇子密谋反对皇太子”。续篇在持统天皇的文章中。文中说,大津皇子的叛逆行为在 10 月 2 日被发现,他和大约 30 人被捕。第二天,他被处决。他的妻子也去世了,但目前尚不清楚她是否也被处决,还是自杀。第二天,除了两个人之外,所有“同谋者”都被赦免。另外两个人被流放。不久之后,大津皇子的姐姐,奥库公主,在伊勢神宫当了多年祭司后,回到了首都,推测是被解雇了。一首《万叶集》中的诗歌表明,大津皇子在天武天皇去世前后秘密前往伊勢神宫与她会面。这或许是《日本书纪》将他的叛逆行为归因于特定日期的原因。王子在继承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离开首都前往东方,很容易被视为叛逆行为。另一方面,历史学家饶有兴致地注意到,几位“同谋者”后来在持统天皇的宫廷中任职。其中一人参与了起草第一个完整的律令法典的委员会。这让人怀疑大津皇子是否被操纵,从而给人一种犯法的印象。

《日本书纪》清楚地表明皇后掌权,但一段时间以来,继承问题并没有得到正式解决。在所有有关为已故天皇哀悼和准备葬礼的官方活动中,最显眼的位置是“皇太子”担任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天武天皇在 688 年 11 月被埋葬。当然,按照习俗,天皇的遗孀住在墓地,直到那时一直深陷悲痛之中。然后,在 689 年 4 月,草壁皇子去世。因此,很有可能在哀悼期结束后,将皇太子立为天皇。他的儿子嘉鲁王子只有 7 岁,因此皇后必须正式登基。她被称为持统天皇。这发生在 690 年初。在此期间,在 689 年 6 月,飞鸟净御原令以 22 卷的形式出版,并分发到各政府部门。我们将把这一事件作为飞鸟时代的结束。



日本历史

简介
史前至绳文时代 – 弥生时代 – 古墳时代或大和时代 – 飞鸟时代 – 奈良时代 – 佛教在日本的传播 – 平安时代前期 – 平安时代中期 – 平安时代后期 – 镰仓时代 – 建武新政 – 南北朝时代 – 室町时代(足利幕府) – 战国时代 – 安土桃山时代 – 江户时代 – 明治维新 – 明治时代 – 大正时代 – 军国主义崛起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美国占领日本 – 战后日本 – 今日日本
进一步阅读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