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声学/听觉的传导机制
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声波传导到内耳的路径。我们将介绍两种传导方法;首先,我们将介绍通过外耳和中耳传导到内耳,然后介绍通过骨传导传导到内耳。如果没有这些传导途径,传递声音的声波将无法到达内耳,因此我们将无法听到声音。
声音第一次进入耳朵的区域是外耳,外耳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耳廓(耳朵的可见部分)和耳道。
曾经认为耳廓将声音导入耳道,但耳廓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声音来源定位。耳廓上的各种脊状结构会根据声音方向滤除 4000 Hz 以上频率的信号。由此产生的频谱变化使我们的大脑能够确定声音的高度,并根据我们的位置定位声音。[1]
耳道可以被建模为一个大约 2.8 厘米长的管子,一端被鼓膜封闭。与在谐振频率处具有尖锐振幅峰值的刚性管不同,耳道具有大约 2-5 kHz 的宽谐振峰。[1] 重要的是要记住耳道既不坚硬,也不是一个直管,因此会引入阻尼。虽然阻尼被引入系统,从而改变了谐振频率,但重要的是耳道可以将耳朵的声压级(SPL)提高多达 15 dB,这将放大传入的声学信号。[2]
中耳的主要目的是充当阻抗匹配变压器,它允许声能有效地从充满空气的外耳传递到充满液体的耳蜗。知道耳蜗中的液体与空气的阻抗比 r 为 4000:1,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等式来确定在没有中耳的情况下能量传输系数 T 将是多少。
这使得我们获得 0.001 或 0.1% 的传输。此传输值相当于大约 40 dB 的 SPL 下降。[1]
为了克服这种阻抗失配,中耳采用了三种机械放大系统:鼓膜与镫骨之间的面积比,镫骨与卵圆窗之间的面积比,听小骨链的杠杆效应。
虽然听骨链有助于提高传入声波的压力,但中耳的大部分增益是由于鼓膜和镫骨的面积比。鼓膜的平均面积为 66 ,而镫骨的面积为 3.2 。因此,这两个面积之间的面积比应约为 20:1,但如前所述,鼓膜的有效面积仅为 65%,所以 66 x 65% = 42.9 。这导致面积比为 13.4。
鼓膜
[edit | edit source]鼓膜在声音传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作为 传感器,将声压波转换为机械运动。实验表明,鼓膜不是均匀的,而是具有空间变化的刚度。由于这些变化,鼓膜的有效面积仅为 65%。[3] 需要注意的是,鼓膜的刚度对于能量的有效传递也很重要,因为太硬会导致大量能量反射回耳道,而太松弛会导致鼓膜吸收过多的能量。[4]
鼓膜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弯曲膜原理带来的增益。该模型将鼓膜分成两部分,锤骨柄位于中心。由于弯曲膜原理,锤骨柄上的力大于鼓膜上的力,因此传入信号的强度增加了 2 倍。[1] 包括这些影响,我们发现面积比和鼓膜的总增益将为 26.8。利用这个压力比,我们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增益(以分贝表示)
类似于鼓膜和镫骨之间的面积比,镫骨和耳蜗的卵圆窗之间的面积比为 20:1
这导致压力增益为 26 dB。[5]
听骨链
[edit | edit source]听骨链的功能就像一个基本的杠杆。锤骨的锤骨柄比砧骨的长突起长 1.3 倍,这两块听骨通过韧带连接在一起,因此它们可以一起运动。它们在中耳的连接使它们围绕旋转轴均匀分布质量,这使得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被传入的声波信号激发运动。此外,听骨的阻尼足够大,当传入信号停止时,锤骨和砧骨也会停止,这是理想的,因为听骨的持续运动会导致回声。这两块听骨长度的差异也对应于砧骨处的压力增益,相当于这两块听骨的长度比。这可以通过将这两块骨骼建模为一个简单的杠杆来最好地展示
了解这个压力比,我们就能计算出相应的增益(以分贝表示):[5]
虽然压力增益很小,但它仍然有助于声音传导到内耳。
中耳总增益/理想变压器预测
[edit | edit source]利用听骨链的压力增益、鼓膜到镫骨的面积比以及镫骨到卵圆窗的面积比,我们发现中耳的总增益为
这种中耳的增益被称为“理想变压器预测……补偿了空气到耳蜗的阻抗不匹配”[4],并且已在对移除中耳的尸体进行的测试中得到证实。
骨传导
[edit | edit source]骨传导是指声音通过颅骨传递到耳蜗。为了使声音在颅骨中传导,声音的气传导阈值必须超过 50-60 dB,这通常是通过直接振动颅骨(主要是颞骨)实现的。当超过这个阈值时,耳蜗中产生的行波类似于镫骨引起的那些。[1] 由于阻抗不匹配,骨传导在听觉中起着不重要的作用,但它通常用于测量听力,以确定中耳是否存在损伤,或测试内耳的活力。[6]
骨传导的一种应用是针对中耳受损但内耳功能正常的患者。对于这类患者,传统助听器无法使用,但由于内耳健康,骨传导助听器可以。对于这些助听器,可以将钛螺钉植入头骨,外部设备包含麦克风和接收器,可以通过颞骨将声波传导到内耳。虽然通过骨传导听觉并不完美,但它确实可以实现清晰且可理解的聲音辨識。[6]
- ↑ a b c d e Gelfand, Stanley A. 听觉,心理学和生理声学导论。纽约:M. Dekker,1981。印刷。第85-102页
- ↑ Kinsler,Lawrence E. 声学基础。纽约:Wiley,2000。印刷。第312-15页
- ↑ Durrant,John D 和 Jean H. Lovrinic。听觉科学基础。巴尔的摩:威廉姆斯和威尔金斯,1977。印刷。
- ↑ a b 听觉功能。Emanuel,Maroonroge,Letowski。http://www.usaarl.army.mil/new/publications/HMD_Book09/files/Section%2016%20-%20Chapter%209%20Auditory%20Function.pdf
- ↑ a b Hamill,Teri 和 Lloyd L. Price。听觉科学。圣地亚哥:Plural Pub,2008。印刷。第166-69页
- ↑ a b Yost,William A. 听觉基础:入门。圣地亚哥:学术出版社,2000。印刷。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