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旁遮普语/古穆克希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书籍,为开放的世界

1947 年的印巴分治之后,旁遮普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瓜分。虽然旁遮普语仍然是这两个省份的第一语言,但两种不同的书写系统在国际边界两侧流行——东旁遮普使用古穆克希字母,西旁遮普使用沙姆穆克希字母。本模块介绍古穆克希字母。

古穆克希语,意思是“来自大师的口”,是在 16 世纪由第二位锡克教大师安格德大师标准化的。该字母也被称为“Pæntī”,意思是“三十五”。后来,增加了新的字母来适应波斯语的声音。目前的字母表由 41 个字母组成。这些字母按系统排列。

  • 第一行包含元音和摩擦音。
  • 第二行到第六行包含按语音排列的辅音。
  • 第七行包含杂项辅音(近音、边音和颤音)。
  • 第八行包含后来添加的辅音,以适应波斯语声音。

第二行到第六行辅音的排列方式基于天城体字母表——每一行包含共鸣点相同的辅音(但在送气、浊音、音调和鼻音化方面有所不同);这些行本身按照发音部位从内到外排序,从后部软腭辅音开始,然后是硬腭音、卷舌音、齿音,最后是唇音。

古穆克希元音被称为'mātrā'。古穆克希语是一种字母音节文字,其中所有辅音都有一个固有元音。变音符号可以出现在辅音的上方、下方、之前或之后,用于改变固有元音。在没有辅音的情况下,元音符号在字母表的前三个字母上表示。

古穆克希语还有三个附加的连字,这将在模块后面的部分中讨论。古穆克希语也有能力像天城体一样写半辅音(缺少固有的音节末尾),然而这些很少见,除了两个辅音,这些将在讨论其他连字时一起讨论。古穆克希语有自己的数字集,从 0 到 9,这些数字已被印度-阿拉伯数字取代。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英语几乎相同,除了一个代表句末的垂直线。该文字不像拉丁文字一样区分大小写字母。

古穆克希语是一种接近语音的文字,每个声音都用辅音和元音的独特组合表示。因此,一旦学习者熟悉了字母及其代表的声音,就不再需要音译成拉丁文字来补充古穆克希语拼写以表示发音。因此,它将在后续模块中被省略。因此,在进入本书的后续模块之前,务必彻底学习和练习字母。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