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人权批判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为一个开放的世界



作者:Thamil Venthan Ananthavinayagan 和 Jens T. Theilen

所需知识: 国际人权法

学习目标:了解如何质疑人权的进步叙事,该叙事总是指向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同的批判人权的思路。

A. 为什么批判人权?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在流行的想象中以及法律学术的大部分领域,人权被认为是毋庸置疑的社会善:它们一直是人类的“最后乌托邦”,被认为表达了我们“最高尚的道德准则和政治理想”。[1] 人权机构的许多工作人员都认为人权本质上是良性的。批判旨在打破这种假设。因此,它发挥了一种破坏者的作用[2] - 它旨在使人权失去魅力,将它们呈现为并非进步叙事的一部分,在该叙事中它们始终指向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而是作为许多话语空间中的一种,在这些空间中,对公正社会的不同愿景可能会发生冲突并进行斗争。 [3]

在这种意义上的批判,与基于 法律原则 对个人人权决定的批评截然不同。后者接受了人权法体系,只是希望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细微调整。相反,批判旨在揭露人权的结构及其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特别是与边缘化、压迫和剥削的关系。 [4] 大多数人权批判者都致力于在面对被认为根本不公正的现状时进行激进的社会转型。然而,除此之外,还有无数复杂而多样的批判传统,存在着大量的内部矛盾。我们无法在此对所有这些进行公正的讨论,而只是希望勾勒出一些广泛的思路,特别是基于 女权主义后殖民马克思主义 批判。 [5]

B. 一些批判性的思路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I. 人权并非中立或非政治性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人权通常被理解为是与生俱来的和不可剥夺的。这种理解带来了人权作为非政治性的自我形象 - 它们被认为只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而不是政治构建的。挑战这种自我形象是批判人权的共同起点。 [6] 将人权理解为政治性,为质疑“人”的概念开辟了空间,该概念否则会被自然化为不言自明的,并分析它与各种压迫结构的纠缠方式。

围绕“人”的概念的斗争的例子:女权主义者指出,表面上性别中立的“人”的概念实际上有利于人权的男性主体,例如,通过关注“公共”侵犯,而将妇女问题归咎于“私人”领域。 [7] 被殖民的人民通常被认为完全不在人类概念之外,这种心态在无视全球南方“地球上的不幸者”的生命和歧视有色人种的移民中依然存在。 [8]


在国际人权法的背景下,人权是非政治性的观念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 法律形式 也通常被认为是政治的反义词。因此,在法律背景下对人权的批判与更广泛的批判性国际法理论有着共同之处,坚持(人权)法的非确定性,因此坚持任何对其意义的具体化都包含着决策性的政治方面:人权的内容并非由法律本身预先决定,而是由参与其制定和解释的行动者积极构建的。 [9]

II. 人权作为殖民主义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旦政治进入舞台,也可能质疑人权话语中普遍引用的普遍性主张。拒绝将普遍性视为非政治性的给定,使我们能够分析嵌入其中的特定利益。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是,普遍性主张如何掩盖人权的欧洲中心主义起源及其历史上和持续地用于合法化工业化西方国家对(新)殖民统治的现象。 [10] 特别是,第三世界国际法方法 (TWAIL) 视角,“帮助人们意识到普遍性的压迫潜力”并“仔细审查哪些方面的人权可以被普遍化,哪些方面需要重新审视”。 [11]

为此,马考·穆图勾勒出了野蛮人-受害者-救世主隐喻。这个三维隐喻旨在捕捉人权话语的核心动态,其中受害者——一个“无权无助的无辜者”——其尊严和价值被野蛮的野蛮人侵犯,需要救世主或“保护、维护、文明、克制和保障的善天使”的干预,并在人权法典及其机构中得到体现。[12] 这种隐喻建立在殖民主义关于文明和野蛮的概念之上,进而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种族和肤色等级制度”。[13] 它也深深地具有性别色彩:“第三世界妇女”被构建成人权法旨在回应的典型受害者主体。[14] 基于人权的干预中东军事行动的理由,是这些动态的意料之中的延续。[15]

然而,人权的殖民性并不局限于军事干预的背景——相反,它已经融入到人权被援引的多种日常情境中,涵盖广泛的主题和许多国际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尤其利用人权和“善治”的语言来为干预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提供理由。[16] 因此,人权仍然与(新)殖民主义的治理形式纠缠在一起,尤其不能与国际机构强加于全球南方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分离。[17] 与此同时,人权被第三世界国家用来强调政治和经济上的自主决定权,以对抗全球北方,并被学者、活动家和社会运动用来反对第三世界国家本身的专制政权和权力滥用。因此,尽管人权具有殖民性,但它们解放的承诺——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实现,或许最终只基于“对爱情或至少是共同利益的幻想”[18]——仍然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我们将在下面的结论部分回到这种矛盾。

三、人权作为现状的合法化

[edit | edit source]

几条相互关联的批评线集中于人权如何倾向于合法化现状,从而阻止社会转型。首先,对人权的任何界定都需要对它们是什么不是——鉴于通常赋予人权的高度道德价值,拒绝将涉及社会转型的诉求视为人权问题,往往会使这些诉求失去合法性。[19] 但现状也可以被强化,而且可能更加有效地被强化,这得益于被认为是人权的。一旦当前社会秩序的要素被整合到制度化的人权框架中,它们就变得非常难以挑战。[20]

人权维护社会关系的例子:财产权可能被认为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因为它可以透明地阻碍对经济再分配的诉求,以及阻碍其他各种大规模政策变化,而这些变化与公司的既定利益背道而驰。马克思主义的批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对人权的主流理解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构成因素。[21] 人权法也巩固了当前社会秩序的许多其他基础。例如,它将核心家庭和婚姻制度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来突出显示。酷儿批判不仅对婚姻在现行学说中仍然以异性恋和顺性别为基础的方式提出异议,而且质疑婚姻在其他形式的亲属关系和社区中的普遍存在。[22] 另一个例子是通过人权将监狱工业复合体正常化。虽然某些监狱条件可能成为基于人权的审查对象,但人权法院同时要求国家将越来越广泛的行为范围定为犯罪。[23] 因此,更难提出废除监狱的诉求,[24] 因为国家会以他们的人权义务来证明使用强制手段的正当性。


人权法可能强化现状的另一种方式与它带来的分析模式有关。特别是,人权法旨在确定是否发生了侵犯人权的行为,而很少关注导致甚至可能需要这些侵犯行为的潜在结构。即使调查侵犯人权的原因,重点也往往更多地放在表面原因上,这些原因可以“转化为补救建议,这些建议本身又可以转化为报告结束时的要点结论”。[25] 通常,融入全球市场被认为是赋予权利持有人的一种方式,而对市场本身的权力动态以及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影响关注不足,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全球南方的生活条件恶化。因此,由于判决、报告和其他文件对人权法的结构化方式,侵犯人权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例如社会经济条件,往往得不到审查[26]——因此也不被挑战。

四、谁以人权的名义说话?

[edit | edit source]

制度化人权中判决和报告等正式文件的激增使我们得出一个相关的观点:谁以人权的名义说话?后殖民女权主义者盖娅特丽·斯皮瓦克曾著名地问道,被压迫者能否说话——并以否定的答案回答,表明无法说话构成了被压迫者主体的立场。[27] 这种挑衅不仅提出关于说话与不说话的问题,而且还提出关于被听到与不被听到的问题。更一般地说,它提醒我们注意(知识)生产的关系,这些关系预示着人权等话语领域。[28]

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权的常见批评——至少在它们制度化的形式中——是它们已经成为法律专家的语言。[29] 因此,人权被认为是管理问题,是治理的一个方面:“规范标准来指导行政行动,而不是越来越多的成为正义的基础”。[30] 这不仅掩盖了它们的政治性质,还为如何思考和谈论人权设定了某些职业标准,并将那些无法达到这些期望的行动者置于边缘。虽然在人权问题上进行公众咨询的过程很常见,但它们往往集中在“公民社会”上,其形式是大型的、资金充足的非政府组织,通常位于(或由位于)全球北方的行动者资助。[31] 换句话说:虽然人权机构对如何改善人们可能认为是受压迫者的境况有很多话要说,但它们很少试图倾听他们。

C. 批判之后是什么?

[edit | edit source]

批判之后是什么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在对人权进行了往往尖锐的批评之后,许多作家以充满希望的语气结束——他们最终“试图重新构想(并在此过程中强化)人权项目本身”。[32] 但也许这种转向重新构想和希望是错误的,是一种残酷的乐观主义?[33] 毕竟,以更解放的方式重新构想人权并不能取代它们在法律、制度和物质上的现实以及它们帮助构成边缘化、压迫和剥削关系的各种方式。[34] 但这也确实是事实,人权在机构之外被各种各样的政治和社会运动援引,在抵抗市场逻辑中得到维护,并构成在全球资本主义面前生存斗争的一部分。[35]

我们建议从这种矛盾的空间出发来理解人权,这意味着对它们在国际法中制度化后的解放潜力保持高度谨慎。为了使人权真正成为国际性的,我们需要与全球南方进行互动,超越那些往往在法律背景下发挥作用的精英。正如其他地方所写的那样

在这种情况下,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来自全球南方的国家都在激烈地竞争外国投资,结果导致了“讨价还价能力的加剧不平等”。为此,全球化加剧了不平等,将人权法置于危险之中,因为它利用人权来促进、延续和维持自身的生存。被操纵用于新自由主义目标,全球南方的经济和政治独立受到第一世界和国际组织的破坏。在此过程中,全球南方的精英阶层参与了剥夺人权法的实质内容。人权参与仅仅是为了吸引外国投资、贸易和经济发展而进行的肤浅的展示活动。[36]

进一步阅读

[edit | edit source]
  • Marks S, ‘Human Rights and Root Causes’ (2011) 74 MLR 57
  • Mutua M, ‘Savages, Victims, and Saviors: The Metaphor of Human Rights’ (2001) 42 Harv Int’l LJ 201
  • Baxi U, The Future of Human Rights (牛津大学出版社,第 3 版,2008 年)
  • Kapur R, Gender, Alterity and Human Rights. Freedom in a Fishbowl (爱德华·艾尔加出版社,2018 年)
  • D’Souza R, What’s Wrong With Rights? Social Movements, Law and Liberal Imaginations (普鲁托出版社,2018 年)
  • Schippers B (编),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Human Rights (罗曼与利特菲尔德出版社,2018 年)

摘要

[edit | edit source]
  • 批判旨在打破人权天生善良或公正的宏大叙事。它不是将人权视为固有和不可剥夺的,而是将它们视为一种可能与边缘化、压迫和剥削的关系交织在一起的政治概念。
  • 特别是,批判对人权的普遍性概念提出了异议。相反,它旨在揭示人权的欧洲中心主义起源,以及它们在历史上和持续地被用于使工业化西方国家合法化(新)殖民统治。
  • 大多数人权批评者都致力于在不公正现状面前进行彻底的社会转型。批判通常旨在突出人权在阻止这种转型中的作用,但人权是否以及如何也可能发挥有益的作用仍然存在争议。

目录

[edit source]

返回首页

第一部分 - 历史、理论和方法

第二部分 - 一般国际法

第三部分 - 专业领域

  1. Samuel Moyn,《最后乌托邦:人权史》(哈佛大学出版社,2012年)1 和 4。
  2. 关于女权主义杀戮者的概念,参见萨拉·艾哈迈德,《过一种女权主义生活》(杜克大学出版社,2017年);在人权语境下,参见 Jens T. Theilen,《欧洲共识:策略与原则之间》(诺莫斯出版社,2021年)412
  3. Ratna Kapur,“21世纪的人权:走入黑暗面”(2006)28 悉尼法律评论 665,668-673。
  4. 参见一般国际法 Robert Knox,“策略与战术”(2010)21 芬兰国际法年刊 193,203;另见 Susan Marks,《所有宪法的谜题》(牛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章。
  5. 其他批判性方法包括批判种族理论、批判残疾研究和酷儿理论。然而,这些标签不应被视为分类划分;存在重叠、交叉和子领域,以及紧张和分歧。例如,参见 E. Tendayi Achiume 和 Devon W. Carbado,“批判种族理论与第三世界国际法方法”(2021)67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律评论 1462
  6. 例如 Balakrishnan Rajagopal,“国际法与社会运动:抵抗理论化的挑战”(2003)41 哥伦比亚跨国法律杂志 397,420;Wendy Brown,“‘我们所能期望的…’:人权与宿命论政治”(2004)103 南方季刊 451,453。
  7. Hilary Charlesworth、Christine Chinkin 和 Shelley Wright,“国际法中的女权主义方法”(1991)85 美国国际法杂志 613;关于人权法中“女性”的不同形象,参见 Dianne Otto,“迷失在翻译中:重新构建国际人权法的性别主体”Anne Orford(编辑),《国际法及其他人》(剑桥大学出版社,2006年)318,以及以下B.II.,关于女性“受害者”的形象。
  8. 参见例如 P. Khalil Saucier 和 Tryon P. Woods,“从水中而来:地中海盆地、非洲人在迁徙中以及警务政治”(2014)61 理论 55;关于“地球上的不幸者”这个短语,参见弗朗茨·法农,《地球上的不幸者》(企鹅出版社,1967年)。
  9. Martti Koskenniemi,“权利对政治文化的影响”收录于《国际法的政治》(哈特出版社,2011年);Jens T. Theilen,《欧洲共识:策略与原则之间》(诺莫斯出版社,2021年)
  10. Davinia Gómez Sánchez,“通过去殖民化视角转型人权”(2020)15 人权时代杂志 276;一般参见对表面上普遍性的批判,例如 Makau Mutua,“什么是TWAIL?”(2000)94 《美国国际法学会年会论文集》 31
  11. Opeoluwa Adetoro Badaru,“考察第三世界国际法方法对国际人权法的效用”(2008)10 国际比较法评论 379,384。
  12. Makau Mutua,“野蛮人、受害者和救世主:人权的隐喻”(2001)42 哈佛国际法杂志 201,203-204。
  13. 同上,207。
  14. Ratna Kapur,“受害者修辞的悲剧:在国际/后殖民女权主义法律政治中复活‘土著’主体”(2002)15 哈佛人权杂志 1;另见 Chandra Talpade Mohanty,《无边界的女权主义》(杜克大学出版社,2003年);关于在LGBT权利语境下类似动态的分析,参见例如 Cynthia Weber,《酷儿国际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2016年)。
  15. 参见例如 Vasuki Nesiah,“从柏林到波恩再到巴格达:无限正义的空间”(2004)17 哈佛人权杂志 75
  16. Antony Anghie,“国际法的演变:殖民与后殖民现实”(2006)27 第三世界季刊 739,749。
  17. 参见例如 Upendra Baxi,《人权的未来》(牛津大学出版社,第3版,2008年);Jessica Whyte,《市场的道德:人权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Verso 出版社,2019年);Radha D'Souza,《权利的弊端:社会运动、法律与自由主义想象》(普卢托出版社,2018年)。
  18. Nikitah Okembe-Ra Imani,“对全球化西方人权话语的严重损害”(2008)3 无边界社会 270,271。
  19. Frédéric Mégret,“乌托邦的辩护”(2013)27 天普国际与比较法律杂志 455,488。
  20. 关于由此产生的双重困境,参见 Jens T. Theilen,“人权的膨胀:一种解构”(2021)34 莱顿国际法杂志 831,850。
  21. Paul O'Connell,“关于人权问题”(2018)40 人权评论 962,966-967。
  22. Ratna Kapur,《性别、异己与人权:鱼缸里的自由》(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2018年)第2章;Aeyal M. Gross,“性、爱与婚姻:质疑国际法中的性别与性权利”(2008)21 莱顿国际法杂志 235,245-249;Dean Spade,“在同性恋权利的掩盖下”(2013)37 纽约大学法律与社会变革评论 79
  23. Karen Engle,“反免责与人权中的转向刑法”(2015)100 康奈尔法律评论 1069;Mattia Pinto,“人权犯罪化的历史趋势”(2020)42 人权评论 729;Natasa Mavronicola,《欧洲人权公约第3条下的酷刑、不人道待遇和侮辱》(哈特出版社,2021年)第6章。
  24. 关于废除监狱,参见 安吉拉·Y·戴维斯,《监狱过时了吗?》(七故事出版社,2003年);Mariame Kaba,《我们为此奋斗直到我们解放:废除主义组织和司法转型》(海马克出版社,2021年)。
  25. Susan Marks,“人权与根本原因”(2011)74 现代法律评论 57,71-72;另见 Wendy Brown,“‘我们所能期望的…’:人权与宿命论政治”(2004)103 南方季刊 451,460。
  26. David Kennedy,“国际人权运动:问题的一部分?”(2002)15 哈佛人权杂志 101,特别是 109-110 和 118-119。
  27. 加亚特丽·查克拉沃蒂·斯皮瓦克,‘次级者能说话吗?’选自帕特里克·威廉姆斯和劳拉·克里斯曼(编),殖民话语与后殖民理论:读者(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94)66.
  28. 参见萨拉·艾哈迈德,奇遇:后殖民性中的具身他人(劳特利奇2000)60-61。
  29. 关于在权利背景下将专业知识作为治理特征的详细探讨,参见巴尔·索基-布利,‘专业人员的治理(性):人权作为治理’(2011)22 法律与批判 251;关于更广泛的国际法中的专业知识和管理主义,参见马蒂·科斯肯涅米,‘国际法的政治——20年后’(2009)20 EJIL 7.
  30. 拉达·德·苏扎,权利的弊端?社会运动、法律与自由主义想象(普鲁托出版社2018)18。
  31. 乌彭德拉·巴克西,人权的未来(牛津大学出版社,第3版2008)218-219;弗雷德里克·梅格雷,‘国际人权批判的立场何在?在18个片段中的探索’选自何塞·玛丽亚·贝内伊托和大卫·肯尼迪(编),国际法新方法:欧洲和美国经验(阿瑟2012)3,10-11和13-14。
  32. 本·戈尔德,‘超越救赎?在当代国际法律思想中对人权批判提出问题’(2014)2 LRIL 77,79;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参见例如拉特纳·卡普尔,性别、他者性和人权。金鱼缸里的自由(爱德华·埃尔加2018);凯瑟琳·麦克尼利,人权与激进的社会变革(劳特利奇2018)。
  33. 劳伦·贝兰特,残酷的乐观主义(杜克大学出版社2011)。
  34. 拉达·德·苏扎,权利的弊端?社会运动、法律与自由主义想象(普鲁托出版社2018)。
  35. 保罗·奥康奈尔,‘关于人权问题’(2018)40 HRQ 962;关于社会运动,参见巴拉克里希南·拉贾戈帕尔,从下而上的国际法(剑桥大学出版社2003)。
  36. 塔米尔·文坦·阿南塔维纳亚甘,斯里兰卡、人权与联合国——对第三世界国家国际人权参与的审查(施普林格2019)247。
华夏公益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