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国际法与暴力

来自维基教科书,开放的书籍,开放的世界



作者: Marnie Lloydd

所需知识:

学习目标: 承认国际法旨在防止暴力,但也接受和规范某些形式的暴力;介绍对暴力与国际法之间复杂关系的批判性反思。


A. 导言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国际法律制度的一个关键目标是保护子孙后代免受“战争的祸害”。[1] 因此,国际法要求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并禁止它们之间的侵略行为。[2] 其他规则对战争的进行方式施加了重大限制;例如,不允许以平民或医院为目标,以减少战争的人道主义后果。许多学生对国际法的兴趣正是因为它被视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愿望工具。

在抑制发动战争的权利和限制战争的手段和方法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3] 然而,对和平与公正世界的愿望尚未实现。一方面,武装暴力违反了国际法律规范——对主权国家的非法入侵,对市场广场的恐怖袭击,对特定民族的袭击。然而,武装暴力也是在遵守国际法的情况下进行的。具体而言,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采用的自卫和集体安全措施被系统认为是反制不安全的一种方式。因此,对使用武力的一般规范存在着重要的例外。[4] 国际法并非和平主义者,其按预期运作涉及暴力。反映这一点,《联合国宪章》的序言指出,“除为了共同利益外,不得使用武力”。

通过战争和暴力来寻求和平与安全似乎是矛盾的。因为暴力既可以是压迫性的,也可能是解放性的,“[将暴力置于限制之中仍然是...人类状况中最难的挑战之一”。[5] 那么,谁来决定什么是“共同利益”,以及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和出于正确的理由”使用武装暴力?[6] 在他们应用国际法时,不同的思想家、行动者和传统对形势会有不同的解读,对要优先考虑的价值观和利益也会有不同的法律、政治和道德判断和论点。这些优先事项会随着时间和环境而变化。相关的规范和例外及其适用既不是中立或不可避免的,也不是技术性和普遍同意的,而是高度政治化和有争议的。[7]

B. '暴力' 的含义是什么?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探索国际法与暴力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可能范围广泛的工作,因为没有理由将“暴力”一词,甚至更重要的是“伤害”一词,局限于武装力量及其直接的物理和心理后果。例如,武装冲突的人道主义后果还包括连锁效应,例如流离失所,基本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崩溃,导致疾病和死亡率上升。[8] 重要的是,暴力也可以被认为是结构性的,是许多人每天遭受的歧视导致不公正、剥削或排斥、经济或政治不平等,或导致环境退化的活动。[9] 此外,这些问题会导致冲突和暴力爆发。

然而,本章侧重于武装冲突期间的有组织的肢体暴力,并讨论了与使用武力和《联合国宪章》(即关于发动或加入敌对行动的规则)相关的国际法,以及在敌对行动进行时对其进行规范(称为武装冲突法或国际人道主义法 [IHL])。[10]

在那个更狭窄的范围内,“暴力”一词在国际法中没有定义,但在某些国际文书中出现,最常见的是与针对个人的行为有关,包括对妇女或儿童的暴力,以及性暴力和基于性别的暴力。[11] 否则,暴力行为通常通过谋杀、灭绝、酷刑、强迫失踪以及身体或精神伤害等罪行来描述,或者通过已定义或已形成特定含义的术语来描述,例如“袭击”、“武装袭击”和“侵略”。[12] 其他语言更广,例如“战争的祸害”、“使用武力”、“武装部队”和“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在《联合国宪章》中提到。[13]

如果“暴力”难以定义,“战争”、“和平”和“安全”可能更难定义。“和平”有时指没有战争,有时指更广阔的概念,包括实现社会正义。[14] “安全”通常指国家安全,但与“和平”一样,最近也以“人类安全”的更广泛概念来考虑。[15] 反映这一点,《联合国宪章》序言不仅表达了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关切,还表达了对人权和社会正义的关切。

C. 讨论:暴力与国际法之间复杂而有争议的关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I. 2011 年利比亚军事干预的例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11年2月,反政府示威活动从利比亚东北部城市班加西开始,随后蔓延到利比亚其他地区。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以武力镇压异议人士。在一些军方人员叛变的帮助下,反政府武装成功控制了利比亚东部的一些地区。局势升级为反对派武装与效忠卡扎菲政权的部队之间的武装冲突。[16]

联合国安理会迅速要求停止暴力,将此事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并对利比亚政权成员实施武器禁运和其他制裁。[17]

随着敌对行动逼近反对派据点班加西,而政权据报道威胁要对该城市发动“毫不留情”的攻击[18],联合国秘书长对班加西遭到袭击可能危及平民表示担忧。[19] 联合国安理会于2011年3月17日通过第1973号决议,重申其对利比亚“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坚定承诺”。它还对利比亚实施了禁飞区,并授权各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面临攻击威胁的平民和人口稠密地区”。[20] “一切必要措施”是联合国安理会使用的短语,包括使用武力。

北约成员国于2011年3月19日迅速启动军事行动。除了保护平民免遭推进的利比亚政府军攻击和执行禁飞区外,这些空中行动后来还直接支援了反对派武装。干预行动持续到2011年10月,在此期间卡扎菲被杀,大多数国家承认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新的临时政府。

干预后的几年证明是困难的,安全状况恶化,2014年利比亚不同派别之间爆发内战,以及伊斯兰国势力不断壮大。[21] 2020年停火协议后,政治不稳定、侵犯人权和其他违法行为仍在继续。[22]

二. 通过武力实现和平或保护平民的争议性

[edit | edit source]

2011年利比亚事件是否在你心中引发了任何特别的反应?

一些评论员赞扬联合国安理会能够迅速应对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各国愿意采取行动。[23] 这反映出,随着基本自由和人权的促进,以及越来越多的观念认为一个国家内部的大规模暴行可能会威胁到国际和平与安全,因此,为证明武装应对这种威胁是符合共同利益的,而提出的论点越来越具有道德权威。[24] 这种更加扩张性的观点反过来影响了人们对尊重主权和不干预原则的更严格和普遍的坚持。事实上,第1973号决议是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承认并实施所谓保护责任(R2P),该决议将军事力量授权为对国家间使用武力的一项例外,其目的是保护那些国家没有履行这一责任的个人。[25] 有些人接受了这种观点,认为它可能是一个不完美且相当“粗糙的工具”,但也许是我们处在这种糟糕境况下最好的工具[26],或者说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可以帮助确保未来的行动利大于弊。[27] 许多人接受这种干预作为“较小的恶”,因为他们希望以此避免更大的痛苦。[28] 例如,关于利比亚,报告显示北约轰炸造成72名平民死亡,但避免了班加西可能发生的更大规模的屠杀。[29]

其他评论员对干预的实施和/或后果表示担忧。批评意见包括,北约干预超出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的授权,积极支持政权更迭,这使得原本合法的干预变成了非法的干预。[30] 这可以与早些时候科索沃的局势进行比较,在科索沃,北约在1999年对南斯拉夫进行了一场有争议的空袭,当时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这场行动后来被贴上了“非法”的标签,因为它是未经授权的,但在当时的特定情况下是“合法的”。[31] 与此相关的是,虽然一些评论员并不反对保护责任,但他们也探讨了在利比亚的特殊情况下,是否满足了为干预辩护所需的法律和道德门槛,例如最后手段、足够严重的情况或目的。[32] 利比亚干预后几年出现的动荡和内战,以及一些观点认为北约行动为反政权武装犯下的暴行提供了掩护,也导致了人们对判断失误、干预加剧了局势,或者至少是国际社会在冲突后对利比亚的支持不足的批评。[33] 这些原因也导致了人们认为利比亚的“灾难”使得未来不太可能采取类似的人道主义行动。[34]

那些对以人道主义和保护目的进行的军事行动持广泛谨慎态度的人也提出了关于“任务蔓延”的论点。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担心这种“强硬的人道主义”[35] 似乎在不断扩大其权力,以及被军事强国利用的风险。[36] 评论员注意到,对被认为是危机的局势的反应存在着随意性和选择性。[37] 对一些人来说,认为为军事行动辩护的规范是普遍适用的说法听起来相当空洞,因为“在全球失衡的安排中,某些形式的苦难得到了承认,而更多形式的苦难则没有得到承认”。[38] 这导致了人们指责西方领导人利用国际法“攻击其敌人,同时保护其朋友”。[39] 正如大卫·肯尼迪所言,

人们必须想象,那些认为真相别有它处的人——那些反对战争、厌恶这种策略,或者只是预计自己会受到伤害或被杀的人——对以正义的名义发动战争的说法,几乎不会感到真诚或有说服力。[40]

与之相关的是,批判性学术指出,种族、性别和阶级仍然与对干预的法律辩护有关,它在国际法的适用中复制了对所谓全球南方的历史统治,包括压制解放斗争。[41] 虽然并非总是排除在涉及对平民的蓄意攻击的特殊情况下采取军事行动的必要性,但一些人呼吁在诉诸武力之前,应谨慎行事,并获得国际社会的压倒性共识。[42]

最后,基于和平主义或非暴力的方法长期伴随着国际法的发展,并且正在得到新的关注。[43] 对一些人来说,重要的是,用来对抗不安全或恐怖主义等弊病的手段应与“我们希望带来的变化相一致”。[44] 从实际层面来看,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暴力方法被过度使用,而且大多失败了(例如,对抗恐怖主义),而非暴力策略已被证明更加成功。[45] 即使是那些支持保护责任的人也强调了预防暴力的重要性,而不是在危机爆发后采取军事应对措施。[46]

一旦出现这些危机,困境通常表现为行动与不行动之间的抉择,而“采取行动”往往被理解为军事反应。反映了这一点,和平主义或非暴力哲学被贴上了过分理想主义和道德上具有挑战性的标签,认为保持中立或不积极参与意味着接受暴力,并可能强化现有的统治秩序。[47] 然而,非暴力方法并不等同于无所作为,它仍然可能具有说服力,甚至具有强制性。[48] 同样,保护平民的军事行动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49] 将选择范围限制在军事干预或袖手旁观,实际上让我们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应对措施,以及局势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例如,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和国际机构早期的介入如何导致了目前的状况。[50] 因此,一些人认为,和平主义和非暴力方法可以为替代性讨论开辟空间,动摇对军国主义的假设,并且可能比现有的国际体系更具全球性和包容性。[51]

三. 保护平民期间平民伤亡的争议性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2011 年,在利比亚的几个地区,由于战斗,平民的安全变得非常糟糕,许多人丧生或受伤。据报道,所有各方都造成了这种伤害。[52]

一旦发生武装冲突,国际人道法就会对战争的方式和方法设定限制,以保护那些不参与(例如平民)和不再参与(例如伤员或被俘战斗人员)的人。反映了国际法律体系的非和平主义性质,国际人道法并不禁止暴力,即使是影响平民的暴力。相反,国际人道法中制定的权衡取舍承认战争会发生,但对交战方施加限制,在人道主义保护与军事必要性之间取得平衡。[53] 具体来说,虽然国际人道法禁止对平民进行直接和不加区别的攻击,但它接受某些附带伤害,俗称“附带损害”(在对军事目标进行的比例攻击期间,采取了足够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平民受到伤害)。[54] 例如,想象一下,一次针对敌军目标的空袭也杀害了附近的一名平民。这意味着 2011 年利比亚的平民伤亡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违反国际人道法的结果,这取决于具体情况。国际人道法远不如规范使用武力规则保护平民,比如警察执法行动。[55]

国际人道法倡导者支持国际人道法对交战方施加的重要限制,并指出提高遵守率将在战争期间保护人民方面带来的益处;此外,国际人道法也做了很多未被注意到的好事。[56]

其他评论员对国际人道法似乎并不那么感兴趣。从抽象的层面上来说,人们可能接受对旁观者的某些伤害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较小罪恶”的一部分。然而,许多人如果直接受到影响,将不愿意接受这一点,实际上,并非所有人口都面临着相同的风险。此外,在当时,对于一个逃离炸弹的家庭来说,这些炸弹是遵守规则发射的还是违反规则发射的,似乎并不重要;实际上,对这种平民伤害指控的调查往往难以明确断定一次攻击是否具有比例性,甚至难以确定谁是平民。[57] 因此,国际人道法承认在旨在保护他们的行动中,即使是附带的,平民也可能被合法杀害,这会带来潜在的不安。

因此,一些评论员认为国际人道法是为了优先考虑军事必要性而不是人道主义考虑而制定的。[58] 经验也表明,交战方有时会争辩,尤其是在反恐方面,现行规则不足或不适用于应对非常规威胁所需的反应。[59] 这被认为有可能导致规则逐渐放松,[60] 尤其是在行动是为了“正当理由”并且暴力背后的“责任”被认为在于“恐怖分子”或其他“坏人”的情况下。[61] 尽管声称的目的是保护平民,但实际目标可能是击败敌人,而平民的风险会增加。[62]

进一步退回到过去,当国际人道法在 19 世纪首次被编纂时,一些人希望限制战争方式和方法的规则能够逐步导致更大的限制,最终消除战争。另一些人担心,这样的规则将把注意力转移到法律技术细节上,从而推迟和平主义者对废除战争的呼吁。[63] 最近的联合国“妇女、和平与安全”倡议,该倡议支持妇女在建设和平方面发挥更大的机构作用,而妇女网络可能希望该倡议逐步改变军国主义,但可以说导致了重要的女权主义和平主义和对军国主义的批评被压制。[64] 同样,一些人认为,谴责某些形式的暴力,例如起诉战争罪,会创造一种界限,从而使其他形式的暴力正常化。[65]

总之,虽然国际人道法的制定符合当前国际法律体系的逻辑,并且如果交战方更忠实地遵守国际人道法,武装冲突的人道主义后果无疑会不那么灾难性,但更多关于国际人道法可能最终会促进和合法化暴力,而不是成功地抑制暴力的批判性论点也有一定道理。[66] Eyal Weizman 描述了某些暴力是如何以“法律的可怕力量”而不是违反法律的方式发生的。[67]

IV. 国际法或暴力、国际法与暴力、国际法作为暴力?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前面的讨论表明,说法律和战争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过于简单化——在战争中,法律沉默了,或者说暴力出现提醒我们法律的失败。[68] 更准确地说,虽然暴力的不同表现形式的确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质或目的,但我们可以认识到国际法和暴力之间复杂的关系。它们不是两个互相摩擦的不同世界,而是“一对老夫妻”。[69]

实际上,国际法和暴力肯定相互关联,因为法律论证已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常被称为“法律战”。[70] 关于法律理论,学者们认为,如果我们能够达到和平与安全得到维护的乌托邦,法律将失去其驱动力;暴力有助于通过赋予法律意义和社会相关性来建立或构建法律。[71] 暴力对法律的社会相关性的一部分与以下假设有关:我们还不能同时拥有安全和非暴力。安全和暴力被理解为一个自然的、永无止境的困境,需要通过找到适当的平衡来调和,以确保某些形式的暴力仍然是必要的邪恶。[72] 法律的作用是界定被认为是必要的范围/平衡。奥斯汀·萨拉特关于法律的一般性陈述似乎也适用于国际法:法律“总是暴力,但不仅仅是暴力;总是导向正义,但从未完全正义”。[73]

D. 结论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联合国宪章或 1949 年日内瓦公约等国际法主要文书通常被视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朝着“放弃使用武力”和完全裁军方面取得的进步。[74] 因此,集体安全的基本设计可能被视为唯一可用的“稳定主力”,其运作不完善主要归因于国家缺乏真正的意愿,[75] 以及现实主义观点认为,某些行为者需要被允许保留武器以执行裁军并保护自己或他人。[76]

其他思想家似乎不太愿意坐在和平与正义的“尚未”中,并将国际法视为在暴力中发挥着更多争议性,甚至阴谋性的作用。例如,考虑 Dianne Otto 关于“法律如何帮助重现致命的、人类中心的、帝国主义的、新自由主义的军事-工业-复合体的必然性”以及“法律中是否还存在任何机遇的残余”的问题,如果有人想想象和平的替代概念,可以用它们来工作。[77] 在这种可怕的描述中,目前的国际法不再被视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一个有抱负的载体。相反,整个制度的逻辑、实践和证明的利益正在受到批评和挑战。

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这些问题的挑战性,而在于对暴力和国际法产生的多种观点。不同的思想家和行为者将对暴力事件有不同的解读,并在运用国际法时有不同的法律、政治和道德判断和论据。国际法论证可能显得中立或普遍——例如,当一个行为者或机构声称在客观上代表着人类利益或公共利益行事时——但其所依赖的论据将基于对世界、对国际法以及特定权威进行这些决定的能力的某些基本假设。[78] 所优先考虑的价值观不一定为所有人共同拥有,并且还会随着时间和不同的政治背景或事后反思而发生变化。大卫·肯尼迪将国际法描述为一种对话,他说

“国际法提醒我们要关注世界其他地方的意见,要考虑时间的连贯性,要记住,我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可能会在未来回来困扰我们……国际法很少对谁是对的给出明确的判断。”[79]

因此,对于不仅是武装暴力,而是国际法关注的大多数问题,国际法学者应该仔细地、富有同理心地关注特定背景,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持续地退后一步,批判性地反思更大的图景。[80]与其只弄清楚自己认为法律说了什么,不如关注关于任何暴力事件的叙述,是谁在使用这些叙述,出于什么目的,以及会产生什么政治后果。此外,谁来决定?批判性反思还可以包括考虑“这些规则何时、如何以及在谁的指示下出现和发展”。[81]

因此,本节最后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暴力与国际法之间复杂而持久关系的个体法律、政治和道德立场的探索。

  • 在政治或公共对话中,人们用什么语言来描述暴力或相关各方?是谁在使用?出于什么目的?
  • 某个行为者的立场表达了哪些价值观?它是被描述为客观的、普遍的还是符合共同利益的?
  • 如果能够定义或决定什么是合法和什么是非合法的人是拥有真正权力的人,[82]那么在当前情况下,是谁在决定?
  • 暴力行为是否复制了让这些行为成为可能的任何权力动态?在你看来,在当前背景下,“暴力是否有时是必要的,如果是,它是否或能否结束进一步的暴力”?[83]
  • 遵守法律在哪些方面保护了人们免受伤害?或者使他们面临伤害的风险?
  •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选择非暴力选择,或者在哪些情况下非暴力反应被拒绝或变得不可能?这些决定可能堵住了哪些未来的道路?没有采取或积极拒绝的其他可能道路的想象结果可能是什么?
  • 是否使用“战争言论”来构建危机、威胁或问题(例如,毒品战争、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有什么影响?[84]

方框 2.1.1 进一步阅读和更多资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进一步阅读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A Alexander,“暴力的伦理:当代法律和战争制度创立的最新文献”(2021 年)《种族灭绝研究杂志》1
  • H Dexter,“和平与暴力”,载 Paul D Williams 和 Matt McDonald(编),《安全研究:导论》(第 3 版,Routledge 2018 年)
  • D Kennedy,“法战与战争”,载 James Crawford 和 Martti Koskenniemi(编),《剑桥国际法指南》(CUP 2012 年)
  • M Koskenniemi,“‘女士抗议太多’:科索沃与国际法转向伦理”(2002 年)第 65 卷第 2 期《现代法学评论》159
  • A Martineau,“论暴力:对使用武力辩论的后殖民解读”(2016 年)第 29 卷《国际法杂志》95
更多资源
[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加文·胡德,“天眼”(Entertainment One 2015 年)(电影)
  • 奥利维尔·萨尔比,“摩苏尔”(PBS/Frontline 2017 年)(纪录片系列)
  • 布拉德·埃文斯等,《暴力肖像:激进思想史插图》(新国际主义者 2017 年)


返回首页

第一部分 - 历史、理论和方法

第二部分 - 一般国际法

第三部分 - 专业领域

  1. 联合国宪章,1945 年,1 联合国条约集 XVI(联合国宪章)序言。
  2. 联合国宪章,第 2(3)、2(4) 条。另见第 1(1) 条。另见联大第 3314 (XXIX) 号决议(1974 年 12 月 14 日),附件:侵略定义;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2187 联合国条约集 3(1998 年 7 月 17 日开放签署,2002 年 7 月 1 日生效)(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 8bis 条。
  3. 例如,参见马克·韦勒,“使用武力”,载雅各布·卡茨·科根、伊恩·赫德和伊恩·约翰斯通(编),牛津国际组织手册(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6 年)625。
  4. 参见斯维塞维奇,第 13 节,本教科书。
  5. 雨果·斯利姆,杀害平民:战争中的方法、疯狂和道德(赫斯特 2007 年)295。
  6. 参见海伦·德克斯特,“和平与暴力”,载保罗·威廉姆斯和马特·麦克唐纳(编),安全研究:导论(第 1 卷,第 3 版,Routledge 2018 年)209 中的讨论。
  7. 安妮·奥福德,国际权威和保护责任(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1 年)212;M.S. 沃莱斯,没有武器的安全:重新思考暴力、非暴力行动和平民保护(Routledge 2017 年)12-13;诺埃尔·克罗斯利,“保护责任仍然有争议吗?‘人道主义干预’辩论的延续和变化”(2018 年)31(5) 剑桥国际关系评论 415, 428。
  8.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城市中的战争:防止和解决对平民的人道主义后果(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2023 年)55。
  9. 约翰·加尔通,“暴力、和平与和平研究”(1969 年)6(3) 和平研究杂志 167。另见希拉里·查尔斯沃斯对“日常生活中的国际法”与始终应对危机的回应的讨论:“国际法:危机纪律”(2002 年)65(3) 现代法律评论 377, 391-392。另请注意,暴力作为一个概念变得过于宽泛而变得不可行,这在德克斯特(第 13 注)206-220,第 211 页中有讨论。关于暴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解,参见巴奇,第 3.4.C 节,本教科书。
  10. 参见迪恩特和乌拉,第 14 节,本教科书。
  11. 例如,参见《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病员和病员状况的公约》(I)75 联合国条约集 31(1949 年 8 月 12 日开放签署,1950 年 10 月 21 日生效)第 3、12、18 条;《关于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病员、病员和遇难者状况的公约》(II)75 联合国条约集 85(1949 年 8 月 12 日开放签署,1950 年 10 月 21 日生效)第 12 条;《关于战俘待遇的公约》(III)75 联合国条约集 135(1949 年 8 月 12 日开放签署,1950 年 10 月 21 日生效)第 13、93 条;《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公约》(IV)75 联合国条约集 287(1949 年 8 月 12 日开放签署,1950 年 10 月 21 日生效)第 27 条;1949 年 8 月 12 日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关于保护国际武装冲突受害者的议定书 1125 联合国条约集 3(1977 年 6 月 8 日开放签署,1978 年 12 月 7 日生效)(AP I)第 17、51、75 条;1949 年 8 月 12 日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关于保护非国际性武装冲突受害者的议定书 1125 联合国条约集 609(1977 年 6 月 8 日开放签署,1978 年 12 月 7 日生效)第 1(2)、4(2)(a) 和 13(2) 条;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 7(1)(g)、8(2)(d)、8(2)(f)、36(8)(b)、42(9)、54(1)(b) 条;儿童权利公约(1989 年 11 月 20 日通过,1990 年 9 月 2 日生效)1577 联合国条约集 3 第 19(1) 条。
  12. 参见 AP I 第 49 条;联合国宪章第 51 条;联大第 3314 (XXIX) 号决议(1974 年 12 月 14 日),附件:侵略定义。
  13. 联合国宪章序言,第 2(4)、42 条。
  14. 被称为“消极”和“积极”和平:加尔通(第 9 注)。关于一个很好的总结,参见德克斯特(第 13 注)。
  15. 芬·奥斯勒·汉普森,“人类安全”,载保罗·威廉姆斯和马特·麦克唐纳(编),安全研究:导论(第 2 版,Routledge 2014 年)。
  16. 有关时间线,请参见“利比亚危机/战争时间线(2011 年)”,载达格·亨里克森和安妮·卡琳·拉森(编),利比亚战争的政治理由和国际后果(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6 年)。
  17. 安理会第 1970 号决议(2011 年 2 月 26 日)。
  18. M.戈洛维纳和 P.沃斯尼普,“联合国批准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卡扎菲警告”(路透社,2011 年 3 月 18 日)<www.reuters.com/article/libya/wrapup-2-un-okays-military-action-on-libya-gaddafi-warnsidUSLDE72H00K20110318> 2023 年 6 月 20 日访问。
  19. “袭击班加西将危及大量利比亚平民,潘基文警告”(联合国新闻,2011 年 3 月 16 日 <https://news.un.org/en/story/2011/03/369182> 2023 年 6 月 20 日访问。
  20. 安理会第 1973 号决议(2011 年 3 月 17 日)序言,[4],[6]。
  21. K.克尼普,“北约干预十年后,利比亚仍然不稳定”(德国之声,2021 年 3 月 18 日)<www.dw.com/en/libya-still-plagued-by-conflict-10-years-after-nato-intervention/a-56921306> 2023 年 6 月 20 日访问;A.L.雅各布兹,“北约干预利比亚十年后:联合国报告解释挑战”(华盛顿阿拉伯海湾国家研究所,2021 年 3 月 24 日)<https://agsiw.org/libya-10-years-after-the-natointervention-u-n-report-explains-challenges/> 2023 年 6 月 20 日访问;苏凡中心,“情报简报:北约干预利比亚十年后,过渡政府掌权”(苏凡中心,2021 年 3 月 26 日)<https://thesoufancenter.org/intelbrief-2021-march-26/> 2023 年 6 月 20 日访问。
  22. 国际危机组织,“联合国重组利比亚计划:四个障碍”(国际危机组织,2023 年 5 月 4 日)<www.crisisgroup.org/middle-east-north-africa/north-africa/libya/un-plan-reunite-libya-fourobstacles> 2023 年 6 月 20 日访问;利比亚独立实况调查团报告,A/HRC/52/83(2023 年 3 月 3 日)。
  23. 例如,参见托马斯·G.韦斯,“利比亚、保护责任和联合国”,载达格·亨里克森和安妮·卡琳·拉森(编),利比亚战争的政治理由和国际后果(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6 年)228;莎莉·哈利法·艾萨克,“北约干预利比亚:评估和影响”(2012 年)IEMed 地中海年鉴 121-123。
  24. 安妮·奥福德,“道德国际主义和保护责任”(2013 年)24 EJIL 83, 98。另见皮埃尔·蒂尔伯格,“利比亚干预后国际法的地位和未来”(2012 年)4(1) 哥廷根国际法杂志 11;杰西卡·怀特,“‘正义战争’的危险概念:非殖民化、民族解放战争和日内瓦公约附加议定书”(2018 年)9(3) 人性 313, 330-331;西格蒙德·西蒙森,“从法律角度看利比亚干预:保护责任和国际法”,载达格·亨里克森和安妮·卡琳·拉森(编),利比亚战争的政治理由和国际后果(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6 年)245, 249-251;罗素·布坎和尼古拉斯·萨古里亚斯,规范国际法中武力的使用:稳定与变化(爱德华·埃尔加 2021 年)213。
  25. 《2005 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联大第 60/1 号决议,联合国文件 A/RES/60/1(2005 年 10 月 24 日,2005 年 9 月 16 日通过)[138]–[139]。
  26. 亚历克斯·J·贝拉米,“利比亚与保护责任:例外与规范”(2011 年)《伦理与国际事务》1,7。
  27. 参见泰勒·B·西博尔特,《人道主义军事干预:成功与失败的条件》(牛津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28. 例如,参见迈克尔·伊格纳季耶夫,《最小的恶:恐怖时代中的政治伦理》(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2005 年);但对比伊亚尔·魏茨曼,《最不坏的方案:人道主义暴力的简史》(Verso 2017 年)6。
  29. 华莱士(注 14)1,引用人权观察 2012 年。但参见艾伦·J·库珀曼,“一个典范人道主义干预?:重新评估北约的利比亚行动”(2013 年)第 38 卷(1 期)《国际安全》105,121–123 中的讨论。
  30. 帕特里克·C·R·特里,“利比亚干预(2011 年):既不合法也不成功”(2015 年)第 48 卷(2 期)《南部非洲比较与国际法杂志》162;盖尔·乌尔夫斯坦和赫格·F·桑德·克里斯蒂安森,“北约对利比亚的轰炸的合法性”(2013 年)第 62 卷(1 期)《国际法季刊》159;贝内代塔·贝尔蒂,“利比亚的武力干预:重新审视‘人道保护的政治’?”(2014 年)第 26 卷(1 期)《全球变革、和平与安全》21,37。相反,认为行动没有超出授权范围的是克里斯·德·科克,“统一保护行动与利比亚平民的保护”收录于 M·N·施密特和 L·阿里马苏(编)《国际人道法年鉴》(第 14 卷,T·M·C·阿瑟出版社 2011 年)213;“奥巴马、卡梅伦和萨科齐关于利比亚的信:全文”(《BBC 新闻》,2011 年 4 月 15 日)<www.bbc.com/news/world-africa-13090646>,访问时间:2023 年 6 月 20 日。
  31. 科索沃独立国际委员会,“科索沃报告”(牛津,2000 年 10 月 23 日)4 <http://www.kosovocommission.org>,访问时间:2023 年 6 月 20 日。
  32. 例如,参见詹姆斯·帕蒂森,“利比亚人道主义干预的伦理”(2011 年)第 25 卷(3 期)《伦理与国际事务》271;西蒙森(注 31)254–259;贝尔蒂(注 37)。
  33. 华莱士(注 14)1;库珀曼(注 36)125–133。总的来说,参见亚历克斯·J·贝拉米,“保护责任”收录于保罗·D·威廉姆斯和马特·麦克唐纳(编)《安全研究:导论》(第 2 版,劳特利奇 2014 年)422,432–433。
  34. 特里(注 37)181;乌尔夫斯坦和克里斯蒂安森(注 37)169–171。关于利比亚和叙利亚的其他讨论,参见西蒙森(注 31)262–265;斯宾塞·齐夫卡,“利比亚和叙利亚之后保护责任” (2012) 第 13 卷(1 期)《马耳他国际法杂志》59。
  35. 安妮·奥弗德,“强势人道主义:解读新干预主义的叙述”(1999 年)第 10 卷《欧洲国际法杂志》679。
  36. 伊恩·斯科比,“战争”收录于让·达斯普雷蒙特和萨希布·辛格(编)《国际法概念》(爱德华·埃尔加 2019 年)900,912:“[保障]某些国家的行动自由[同时削弱]对另一国领土使用武力的禁止”(引文省略)。参见提洛·马劳恩,“《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可以死多少次?”收录于洛塔尔·布罗克和亨德里克·西蒙(编)《战争与国际秩序的正当性》(牛津大学出版社 2021 年)449;拉詹·梅农,《人道主义干预的妄自尊大》(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6 年);特里(注 37)。
  37. 例如,参见帕蒂森(注 39)276;马蒂·科斯肯尼米,“‘女士抗议得太厉害了’:科索沃,以及国际法转向伦理”(2002 年)第 65 卷(2 期)《现代法评论》159,172–173;克里斯汀·M·钦肯,“一场‘正义’或‘邪恶’的战争?”(1999 年)第 93 卷(4 期)《美国国际法杂志》841,847。关于某些人的死亡比其他人的死亡更‘值得哀悼’,更值得拯救或保护,参见朱迪斯·巴特勒,《脆弱的生命:哀悼与暴力的力量》(Verso 2004 年);朱迪斯·巴特勒,《战争的框架:生命何时值得哀悼?》(Verso 2009 年)。关于国际法在这些等级中的作用,托马斯·格雷戈里,“潜在的生命,不可能的死亡”(2012 年)第 14 卷(3 期)《国际女权主义政治杂志》327。但参见亚历克斯·J·贝拉米对比的关于选择性/不一致的讨论,“保护责任十周年”(2015 年)第 29 卷(2 期)《伦理与国际事务》161,171–175。
  38. 达里尔·李,“‘阿富汗阿拉伯人’,真实与想象”(2011 年)第 260 期《中东报告》2,7。
  39. 安妮·奥弗德,“这是什么样的法律?利比亚与国际法”(《伦敦书评》,2011 年 3 月 29 日)<https://www.lrb.co.uk/blog/2011/march/what-kind-of-law-is-this>,访问时间:2023 年 12 月 6 日。
  40. 大卫·肯尼迪,“法律战与战争”收录于詹姆斯·克劳福德和马蒂·科斯肯尼米(编)《剑桥国际法伴侣》(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2 年)177。
  41. 例如,参见凯瑟琳·法拉赫和尼蒂娜·佐瓦拉,“部署种族,使用武力:‘非洲雇佣军’与 2011 年北约对利比亚的干预”(2021 年)第 67 卷(6 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评论》1580;安妮-夏洛特·马丁诺,“关于暴力:对武力使用辩论的后殖民解读”(2016 年)第 29 卷《国际法杂志》95;帕瓦蒂·梅农,“我们(没有)在谈论革命:反殖民斗争及其(不)正当性”(《国际法博客》,2021 年 6 月 1 日)<https://voelkerrechtsblog.org/were-not-talkin-bout-a-revolution-anti-colonialstruggles-and-their-unjustifications/>,访问时间:2023 年 6 月 20 日。参见关于国际人道法和发动战争权利,克莱尔·沃吉里奥,《战争、国家与国际秩序》(剑桥大学出版社 2022 年)259–261。参见还阿南塔维纳亚甘和泰伦,第 21.8 章,本书。
  42. 例如,参见 B·S·奇姆尼,“正当性与批判:人道主义与帝国主义纵观历史”收录于洛塔尔·布罗克和亨德里克·西蒙(编)《战争与国际秩序的正当性》(牛津大学出版社 2021 年)471,485 和 487;库珀曼(注 36)136。参见还科斯肯尼米(注 44)174,讨论如果由于法律论证转向伦理而不再有空间容纳中立的形式主义,而伦理也是政治,如果它能包含“克制文化,对倾听他人的承诺”(重点省略),它至少可能为一种良好的或更好的政治提供空间。
  43. 华莱士(注 14);理查德·杰克逊,“和平主义与非暴力在 21 世纪的挑战”(2023 年)第 1 期《和平主义与非暴力杂志》28,30;亚历山大·克里斯托亚诺普洛斯,“和平主义与非暴力:辨析新兴跨学科研究议程的轮廓”(2023 年)第 1 期《和平主义与非暴力杂志》1;海伦·德克斯特,“和平主义与保护他人的问题”(2019 年)第 56 期《国际政治》243;杰里米·摩西,“无政府状态、和平主义与现实主义:构建通往非暴力国际法的道路”(2018 年)第 6 卷(2 期)《安全批判研究》221。
  44. S·琳达尔,“反恐的 CTS 模型”(2017 年)第 10 卷(3 期)《恐怖主义批判研究》523,528–29。参见还华莱士(注 14)13,25–27,认为关于目标的分歧问题要求我们从我们采用的手段中获得合法性;汉娜·阿伦特,《论暴力》(哈考特·布雷斯·乔瓦诺维奇 1970 年)4:“目标有被它所正当化的、为实现目标而需要的手段所淹没的危险。”
  45. 例如,参见理查德·杰克逊,“CTS、反恐与非暴力”(2017 年)第 10 卷(2 期)《恐怖主义批判研究》357;M·J·斯蒂芬和 E·切诺维斯,“为什么公民抗议有效:非暴力冲突的战略逻辑”(2008 年)第 33 卷(1 期)《国际安全》7–44;华莱士(注 14)第 2 章。
  46. 贝拉米(注 33)427–429,434–435。
  47. 克里斯托亚诺普洛斯(注 50)11;J·阿什利·福斯特,“写作就是她的战斗:《三个基尼》作为对全面战争的和平主义回应”收录于凯瑟琳·斯特尔马赫·阿尔图索(编)《批判见解:弗吉尼亚·伍尔夫与 20 世纪女作家》(萨勒姆出版社 2014 年)59;理查德·杰克逊,“和平主义:被压制的知识的解剖”(2018 年)第 6 卷(2 期)《安全批判研究》160,167。
  48. 杰克逊(注 54)166;华莱士(注 14)。
  49. 詹妮弗·威尔士,“利比亚平民保护:将强制力和争议重新纳入保护责任”(2011 年)第 25 卷(3 期)《伦理与国际事务》255,261。
  50. 吉娜·希思科特,《武力使用法:女权主义分析》(泰勒与弗朗西斯 2011 年)4,29;安妮·奥弗德,《解读人道主义干预:人权与国际法中的武力使用》(剑桥大学出版社 2003 年)15;桑迪亚·帕胡贾,“‘不要乱来,站在那里!’:人道主义干预与溺水者”(2005 年)第 5 期《人权与人类福祉》51,52–53。
  51. 杰克逊(注 54)169;内塔·C·克劳福德,“和平主义与非暴力抵抗的关键挑战:过去和现在”(2023 年)第 1 期《和平主义与非暴力杂志》140;卡伦·C·索科尔,“公民不服从理论的东风西渐及其他”收录于朱莉安娜·齐卡尔迪·卡帕尔多(编)《全球共同体国际法与法理年鉴 2015》(牛津大学出版社 2016 年)125;华莱士(注 14)253–254 关于关注敌对方道德框架。
  52. 利比亚问题调查国际委员会报告,A/HRC/19/68,2012 年 3 月 8 日,[87]–[89]。
  53. 例如,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人道和必要性原则”(2023 年 3 月)<www.icrc.org/sites/default/files/wysiwyg/war-and-law/02_humanity_and_necessity-0.pdf>,访问时间:2023 年 6 月 20 日。参见还乌代·辛格·梅塔,“甘地与战争与和平的共同逻辑”(2010 年)第 30 卷(1 期)《拉里坦》134,147 关于国际人道法提供道德约束,但接受将战争、和平和政治编织在一起的逻辑。
  54. 参见迪恩内尔特和乌拉,第 14 章,本书。
  55. 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暴力与武力使用》(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2011 年 7 月)。
  56. 海伦·达勒姆,“冲突中的暴行意味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日内瓦公约》”(《卫报》,2016 年 4 月 5 日)<www.theguardian.com/global-development/2016/apr/05/atrocities-in-conflictmean-we-need-the-geneva-conventions-more-than-ever>,访问时间:2023 年 6 月 20 日。
  57. 克里斯蒂安·维尔克,“平民、战斗员与国际法的历史”(《批判法律思维》,2014 年 7 月 28 日)<https://criticallegalthinking.com/2014/07/28/civilians-combatants-histories-international-law/>,访问时间:2023 年 6 月 20 日。
  58. 克里斯·A·F·约赫尼克和罗杰·诺曼,“暴力的合法化:对战争法的批判性历史”(1994 年)第 35 卷(1 期)《国际人道法杂志》49,65,68;阿曼达·亚历山大,“国际人道法简史”(2015 年)第 26 卷(1 期)《欧洲国际法杂志》109,113。
  59. 迈克尔·格伦农,“铸造第三条战斗之道;‘布什主义’用于打击恐怖主义,跨越罪行与战争之间的分界线”(《法律时报》,2001 年 9 月 24 日)68,收录于弗雷德里克·梅格雷,“‘战争’?法律语义学与转向暴力”(2002 年)第 13 卷(2 期)《欧洲国际法杂志》361,386。
  60. 阿曼达·亚历山大,“暴力的伦理:关于当代法治与战争体系创立的最新文献”(2021 年)《种族灭绝研究杂志》1,13。
  61. 例如,参见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注 15)45–47。
  62. 同上 47。
  63. André Durand, ‘Gustave Moynier and the Peace Societies’ (1996) IRRC 314; Samuel Moyn, ‘From Antiwar to Antitorture Politics’ in Sarat and others (eds), Law and Wa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154; Samuel Moyn, Humane: How the United States Abandoned Peace and Reinvented War (Farrar, Strauss and Giroux 2021); David Kennedy, Of Law and War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6); Marnie Lloydd, ‘ “A Few Not Too Troublesome Restrictions”: Humanitarianism, Solidarity, Anti-Militarism, Peace’ (Critical Legal Thinking, 22 November 2022) <https://criticallegalthinking.com/2022/11/22/a-few-not-too-troublesome-restrictions-humanitarianismsolidarity-anti-militarism-peace/> accessed 20 June 2023; Dianne Otto, ‘Rethinking “Peace” in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tics from a Queer Feminist Perspective’ (2020) 126 Feminist Review 19, 27–30.
  64. Dianne Otto, ‘Women, Peace, and Security: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Security Council’s Vision’ in Fionnuala Ní Aoláin and others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Gender and Conflict (OUP 2018); Sheri Gibbings, ‘Governing Women, Governing Security: Governmentality, Gender Mainstreaming and Women’s Activism at the UN’ (LLM Thesis, York University, Toronto 2004), 67–68.
  65. Alexander (n 67) 2; Heathcote (n 57) 22.
  66. 参见 Kennedy (n 47) 181。
  67. Eyal Weizman, ‘Legislative Attack’ (2010) 27(6)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11, 12.
  68. Kennedy (n 47) 158. 另见 Austin Sarat and Thomas Kearns, Law’s Violenc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5) 2.
  69. Vanja Hamzić, ‘International Law as Violence: Competing Absences of the Other’ in Dianne Otto (ed), Queering International Law: Possibilities, Alliances, Complication, Risks (Taylor & Francis 2017) 77.
  70. 例如,参见 Kennedy (n 47); Lawrence Douglas and others ‘Law and War: An Introduction’ in Sarat and others (eds), Law and War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3–4.
  71. Hamzić (n 76) 77; Ntina Tzouvala, ‘Eye in the Sky: Drones, the (Human) Ticking-Time Bomb Scenario and Law’s Inhumanity’ (Critical Legal Thinking, 19 April 2016) <https://criticallegalthinking.com/2016/04/19/eyesky-drones-human-ticking-time-bomb-scenario-laws-inhumanity/> accessed 20 June 2023.
  72. 另见 Mehta (n 60).
  73. Austin Sarat, ‘Situating Law Between the Realities of Violence and the Claims of Justice: An Introduction’ in Austin Sarat (ed), Violence, and the Possibility of Justi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1) 13.
  74. 1941 年美英大西洋宪章,最终条款。
  75. Weller (n 10) 642–643.
  76. 同上 629.
  77. Otto (n 70) 21.
  78. Jan Klabbers, International Law (CUP 2013), 3–4; Orford (n 14) 193.
  79. David Kennedy, The Dark Side of Virtue: Reassessing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273.
  80. Anne Orford, ‘The Politics of Collective Security’ (1996) 17(2) MJIL 373, 407–409.
  81. Helen M Kinsella and Giovanni Mantilla, ‘Contestation Before Compliance: History, Politics, and Power in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 (2020) 64(3) ISQ 649, 653.
  82. Richard Devetak, ‘Post-Structuralism’ in Burchill and others (eds), 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5th edn, Bloomsbury 2013) 194 citing Derrida.
  83. 参见 Aisha Karim and Bruce B Lawrence, On Violence: A Reader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7) 78 citing Fanon 中的讨论。
  84. Eliana Cusato, ‘Beyond War Narratives: Laying Bare the Structural Violence of the Pandemic’ in Makane Moïse Mbengue and Jean D’Aspremont (eds), Crisis Narratives in International Law (Brill 2022) 109.
华夏公益教科书